柘荣太子参产量占全国太子参总产量一半以上;武平紫灵芝产量占全国紫灵芝总产量80%以上;南靖金线莲产量占全国金线莲产量70%以上……
这些中药材领域的“隐形冠军”,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福九味”。
今年,“福九味”中药材产业集群获批建设,成为福建继武夷岩茶、珍稀食用菌、闽西禽蛋后的第4个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该产业集群,旨在发挥集聚引领作用,推动空间布局由“平面分散”转变为“集群发展”,主体关系由“同质竞争”转变为“合作共赢”,产业形态由“小特产”转变为“大产业”,进一步推动福建省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
把“小特产”做成“大产业”
福建山多、林多,气候湿润,雨量充沛,土壤肥沃,是中药材资源的“富矿”。经普查,福建省现有中药材2468种,约占全国资源的19.2%。
2013年,为培育闽产道地药材公共品牌,福建省中药材产业协会提出了“福九味”概念。2016年,综合考虑历史传统、种植分布、产业规模、市场潜力等因素,建莲子、太子参、金线莲、铁皮石斛、薏苡仁、巴戟天、黄精、灵芝、绞股蓝等九味药材在“海选”中脱颖而出,组成了“福九味”大家庭。
作为闽产药材的主力军,“福九味”产业集中度高,品牌影响力大,在行业内享有盛誉。数据显示:2022年,福建省“福九味”种植面积48.9万亩,全产业链产值233.2亿元,均占全省中药材的53%左右。
“福九味”产业发展潜力巨大,但也存在不少短板。尤其是良种繁育体系不够完善,标准化全程可追溯基地数量偏少,精深加工产品不够丰富,品牌宣传力度不够强,三产融合还有待提升。
如何固强项、补弱项,促进“福九味”等优势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带动更多农户就业增收?正在推进中的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3212”工程,要解决的就是这些问题。
作为福建“十四五”期间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3212”指的是建设30个重点现代农业产业园,20个重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100个农业产业强镇,2000个“一村一品”专业村。
其核心思路是:推进特色产业集聚区建设,形成“一村一品”微型经济圈、农业产业强镇小型经济圈、现代农业产业园中型经济圈、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大型经济圈,培育乡村产业“圈”状发展格局,点线面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发展。
作为“3212”工程中的“大圈”,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聚焦一个优势特色品种,以打造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力的现代农业产业经济带。2020年以来,福建已先后创建武夷岩茶、珍稀食用菌、闽西禽蛋等3个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今年,《“福九味”中药材产业集群建设方案》获农业农村部批准。该产业集群以柘荣县、建宁县、邵武市、浦城县、南靖县、武平县、连城县、明溪县等8个县(市)为重点,计划通过三年建设,实现福建省“福九味”种植面积58万亩以上、同比增长19%,全产业链产值增长25%,力争突破300亿元。
全产业链赋能“福九味”
近日,2023柘荣太子参产业暨生物医药产业招商推介会在柘荣举行。当天,柘荣太子参大数据溯源平台正式上线。该平台利用区块链、大数据等数字化技术,为每一枚太子参赋予独一无二的“身份证”,可实现从种植、采收、加工、交易、流通全周期、全链条可追溯,在供给侧和消费侧之间构建起了可信链接。
作为“中国太子参之乡”,柘荣县栽培太子参已有200多年历史。近年来,当地念好“参”字经,从良种选育、工厂化栽培、精深加工产品开发到品牌培育、市场营销,不断突破产业链条上的一个又一个节点,把“土特产”做成了“大文章”。全县太子参年种植面积达4.3万亩,预计年产量6000余吨,超过70%人口从事太子参相关产业。
不仅仅是柘荣太子参,“福九味”在全国中药材产业版图中,都拥有响亮的名字。如何通过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进一步赋能“福九味”高质量发展?
“我们将按照‘全产业链开发、全价值链提升’的路径,打造涵盖种质资源保护、生产、加工、流通、科技服务于一体的有竞争力的‘福九味’中药材产业集群,持续延长产业链、优化供应链、提升价值链。”福建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说,福建将重点实施良种繁育、GAP示范基地、产地加工及物流仓储改造提升、产品研发公共平台、全产业链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公共品牌培育、三产融合发展等7大工程。
这个过程中,将着力构建“两带、两中心、三平台”的“223”区域发展格局——
打造以柘荣、浦城为重点的“闽东北山区产业带”;以建宁、邵武、明溪、连城、武平、南靖为重点的“闽西南老区产业带”。发挥两大核心产业带的引领作用,在周边县市逐步形成辐射带动区。
依托柘荣太子参流通交易中心、平潭对台中药材交易中心及跨境电商交易平台,加快建设“福九味”中药材流通带动中心,实现国内贸易、对台贸易、跨境贸易的一体化推进,拓宽福建中药材商贸流通和交流互动的渠道。
建成良种选育及GAP生产技术服务公共平台、产品加工技术服务公共平台、全产业链大数据平台等三大公共服务平台,逐步搭建起中药材产业集群的全产业链服务体系,为福建省中药材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据悉,目前,各地已全面启动产业集群项目建设,2023年度拟建设项目83个,投资5.5亿元。
在联农带农中铺就致富路
“按照往年的产量,今年我种的鹿角灵芝大概可以赚5万元。”近日,在浦城县忠信镇,灵芝种植大户龚春良正在厂房内察看灵芝长势。今年是他跟着仙芝科技(福建)股份有限公司种灵芝的第8个年头。8年间,灵芝越种越多,龚春良一家也从村里搬到了镇上,日子越过越红火。“公司不仅提供灵芝菌包和技术指导,收成以后还统一收购,我们不用担心销路问题。”
在浦城,像龚春良这样靠灵芝致富的还有很多。作为当地龙头企业,仙芝科技与合作社、村集体、种植大户等签订种植合作协议,通过统一提供菌种、统一技术培训、统一过程管理、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市场保护价收购,实现一朵灵芝带富一方百姓。目前,已累计推广种植灵芝1.1万亩,带动农户5000户、户年均增收1.5万元。
在南靖县,农民则通过林下种植金线莲、铁皮石斛、巴戟天等中药材,实现了“不砍树也致富”。同时,当地农民还当起了“股东”。
原来,当地鼓励农户利用土地经营权、机械设备等农业生产资料入股有实力的企业或合作社,由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农民的土地经营权、机械设备等进行评估,确定资产价格。评估后的资产入股到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由新型经营主体统一经营。入股农民不仅可以获得“保底+分红”模式,还可以通过务工成为产业工人,实现家门口就业。
建设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应当有效发挥联农带农作用,推动农民持续增收。
“‘福九味’产业集群建设涵盖生产、加工、流通、科技、服务等产业发展各环节,能够有效带动当地农户发展中药材种植,推动加工流通环节向乡村下沉,将农产品加工流通等环节的增值收益留在乡村,让农民分享二三产业收益。”福建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说,产业集群内龙头企业应通过订单收购、保底分红、二次返利、股份合作、吸纳就业、村企对接等形式带动小农户共同发展。
按照计划,在三年的时间里,项目实施区域内应安置就业人数33万余人,新增3.5万人,带动订单农业7.8万户,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