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学院“第一书记”扶贫有道
鼓了“口袋” 富了“脑袋”
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梧州讯“第一书记给我们传授‘养牛经’,让我们越来越有底气了。”近日,梧州市蒙山县陈塘镇罗应村高车小组村民欧斌桂,看着牛栏中30多头牛茁壮成长,笑得合不拢嘴。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近年来,梧州学院作为蒙山县扶贫工作的后盾单位,积极发挥学院派驻“第一书记”能思善教的优势,引导本土人才回流,帮助当地群众更好创业致富。
2015年,刚刚到任罗应村,“第一书记”韦天峰在调研中发现,该村山多地少适合养殖,而该村4名在广东打工的年轻人,有计划成立养牛合作社,于是主动找到他们,了解其资金现状,帮助做规划。
如今合作社已经成功注册,并采取租赁土地来经营,聘请贫困户种植草料喂牛,牛粪放到鱼塘、种植百香果……初步形成立体养殖的规模,4名年轻人尝到在家创业的甜头,计划两年内将数量提升到80头。
与韦天峰同一批的“第一书记”黄焕克,赴蒙山县汉豪乡金垌村任职。他根据本村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和工作队员统筹开展精准帮扶工作,通过广泛进行小额扶贫贷款等政策宣传,助推贫困户大力发展种养业,先后成立了灵芝合作社和百香果合作社,并解决了技术和销售渠道,促进贫困户增产增收。
蒙山县黄村镇道冲村,村民龚庆基利用山区优越的自然条件,发展石蛙仿生态养殖业,摸索了两年成效甚微,在梧州学院派驻的两任“第一书记”罗震、刘豪的帮助下,不仅扩建石蛙养殖场、办理养殖证,还解决了销售问题,并成立合作社,走上了快速发展轨道。目前,该养蛙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进行养殖销售,带动周边山区群众发展石蛙特色养殖业,让本村和周边乡镇群众等共同致富。
“要发挥我们学院知识分子的优势,使扶贫脱贫工作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梧州学院党委书记唐耀华表示,做好扶贫工作,除了要落实好中央政策,帮扶干部联系实际、拓展思路、帮助当地群众就业创业很重要。
据了解,从2012年起,梧州学院开始向蒙山县村镇派驻“第一书记”,至今共派出12人,他们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开展帮扶,让农民不等不靠,自主创业更有底气和干劲。
(郑文锋李城宗陈美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