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庙河镇荣华寨村按照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要求,积极培育市场主体,成立合作社,调整产业结构,推广鱼腥草种植,拓宽农民增收路径。
仲夏时节,在白庙河镇荣华寨村山里红林果专业合作社流转的几十亩大田里,村民们正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着鱼腥草种植。村民们两人一组挖坑、下种,一丝不苟。
罗田县山里红林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建军说:“鱼腥草的种是从四川引进过来的,学名叫做摘耳根。它在四川、云南、贵州这些地方都是大面积种植,而且山区种的非常多,带动贫困户的效应比较高。我去考察了几次,我认为我们这里的土壤、气候各方面都适合种鱼腥草。”
荣华寨村是典型的高山贫困村。长期以来,这里交通不便,群众依靠传统的农耕经济只能解决温饱。为此,村两委及驻村工作队顺势而为,通过多方调研,引进鱼腥草种植技术,提高土地的种植效益。
罗田县山里红林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建军说:“土地、租田、人工、种苗、肥料一共每亩投资大约3500元。按照算账一年每亩收入6000元。鱼腥草在我们这里本身野生的就比较多,鱼腥草的嫩芽子长出来可以吃,再长大点老了晒干可以做药卖,根也可以吃。主要是清热解毒的作用。摘耳根可以凉拌、可以炒、可以炖汤。”
合作社大面积推广鱼腥草的种植也吸引了大量村民前来务工。白庙河镇长冲畈村村民许艳煊说:“我在这里帮他种鱼腥草,男工100元一天,女工80,包吃包喝。在农忙的时候也没误事,在闲的时候还有事做。”白庙河镇荣化寨贫困户周金枝说:“我这上有老的,下有小,出去也打不了工,他给我们80块钱一天,供吃管喝。”
目前,合作社已种植鱼腥草100亩,并摸索出一套成熟的生产种植技术,计划下一步在全村乃至全镇范围内逐步推广,让鱼腥草种植成为当地脱贫的主产业之一。
记者:黄碧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