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上午,望着眼前育好的12亩百合苗基地,四名退伍整整20年的老兵手拄锄头,相视而笑。
12亩百合苗下种,预示着在他们脚下的的这片土地上,明年将至少出现110亩百合种植规模。
四名退伍兵脚下的这片土地位于绥宁县李熙桥镇湾头村,而这四名退伍兵分别名叫陆小江、黄平良、向晓玉、莫祚伟,其中后两位是本地人,前两位则来自隆回县北山镇。
1993年,陆小江等四名热血青年同坐一辆火车皮应征入伍,1996年,四人又同时退伍返乡。退伍近20年来,四人各奔东西,或务工,或经商,或在家务农,除了偶然的几次相遇外,四人很少在一起聚首相会。
2015年底,陆小江的一个电话,竟然将四人的命运紧紧与百合种植捆绑在一起。
原来,从2012年开始,长期在外闯荡的陆小江回到全国著名的“百合之乡”隆回北山潜心种植百合,获得成功,其中仅2013年四亩地的百合种植,就给他带来了16万元的纯收入。由于老家北山的土地面积有限且百合种植需要两年一茬的轮作,2015年底,陆小江想起了到昔日老战友的家乡绥宁县李熙桥镇寻求扩大百合种植规模的机会。
“你们那边可不可以一次性流转50亩土地?”陆小江协同另一名战友黄平良在隆回北山问。
“完全可以!”向晓玉和莫祚伟在绥宁李熙桥响亮地回答。
陆小江和黄平良应邀来到李熙桥镇湾头村,当他们抓起一把土壤仔细端详时,那又肥又爽的黑色土质立马把他俩惊呆了:“这是最适宜百合生长的黑沙土!”
湾头村依山傍水又沿路,村民素来能商善贾,其中光在长沙长期从事建筑装修的队伍就超过300人,客观上形成了该村土地易于流转的局面。2015年底,陆小江等四名战友以每亩水田100公斤稻谷的价格,连片流转了45亩土地种植百合。
百合种植技术含量极高,尤其是种苗和用药时间的选择,是重中之重。“那时,周围老百姓都知道我们是退伍兵,而且还知道我们都是党员。如果第一届百合没种好,丢的不仅是我们个人的脸。”莫祚伟说。
四名战友根据彼此的特长,分别作了细致的分工:莫祚伟负责协调各种矛盾,向晓玉负责后勤保障,陆小江负责技术指导,黄平良负责田间管理。“百合这东西,总体喜阳,但它喜阳喜欢的是大环境干爽,小环境即植株本身又需要湿润,而且不能缺肥,这就给田间管理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才刚接触百合种植的黄平良说,“但再苦再累,总没有我们在新兵连时的那三个月累,我们咬咬牙,都挺过来了!”
在山区发展种养业,最怕的是山洪暴发。今年6月和7月,接连两场暴雨,让陆小江等四名战友把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上。但最终,45亩百合安全度汛。
今年8月,四名战友联合种植的百合开始开挖。当那肥硕的百合一堆堆呈现在世人面前时,能商善贾的湾头村沸腾了:
“平均亩产有3600斤啊!”
“每斤鲜百合能卖到七块钱啊!”
黄平良退伍后先后在深圳和东莞开过线材厂、泡沫厂,生意几起几落,最终血本无归。看着眼前这个百合丰收的场面,连他都激动了:“想不到泥巴里真的可以挖出金子银子!”
“湾头村百合种植一炮打响,我们自己的心红了。现在,隆回北山和绥宁本地要求前来湾头村与我们一起种植百合的人数不胜数。我们的愿望是,要在李熙桥镇再造一个‘百合之乡’。”技术牵头人陆小江提出。
于是,出现了本文开头流转12亩荒山开辟百合苗育种基地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