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勤春来早,春耕正当时。今年,在萧县广大农村,已有15.2万亩耕地实现了集约经营,连片种植。2020年以来,萧县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大力推行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把零星的土地、项目、资金等资源要素整合起来,推动农村资源变资产、村民变股民,走出一条“支部有作为、党员起作用、土地提效益、群众得实惠、集体增收入”多方共赢的新路子。截至目前,全县已有215个行政村实施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占行政村总数的84.98%;去年村集体增收6000余万元,农户净增收4560余万元。
利益联结机制鼓了村民“钱袋子”
当前皖北大地的小麦正进入拔节期。3月19日,在萧县杨楼镇新廷社区,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刘汉生和往常一样,一大早沿着村前的乡间小路,查看小麦长势和田间管理情况。“你瞧瞧,俺们村的小麦长势多好,今年又是个丰收年!”满眼的翠绿,让刘汉生欢喜不已。
刘汉生眼前的这块百余亩连片麦田,就是新廷社区党总支从村民手中集约过来的土地。“合作社引进‘订单农业’,村里集约的1500多亩农田全都种上小麦良种,不愁价格低、没销路。”
2020年,新廷社区在全县先行先试由社区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按照“保底收入+盈余分红”的方式,以每亩700元的价格从农户手中集约土地,把农户变为合作社的“股东”,将土地连片集约,引入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以小麦、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为主的规模化农业生产经营,既有效防止土地“非农化”和耕地“非粮化”,又盘活了土地资源,增加了集体经济收入。
“社区党组织将一家一户的土地集约起来,带领农民开展土地集体统一经营,实现农业生产能力提升、农民权益保障和集体经济组织实力壮大的有机统一。”刘汉生告诉记者,为进一步激发村民参与积极性,社区将盈利的60%用于二次分红,推动党组织与群众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联结机制,力求实现集体和农户双增收。
2021年,新廷社区党总支通过领办合作社,增加村集体收入62万元。年底,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社区“两委”为234户470名入社社员买了“百万医疗保险”,有效解决群众因病返贫的风险。今年初,扣除合作社的发展积累资金、风险防控资金和奖励激励资金外,全体社员又领到了每亩220多元的二次分红。
多元经营模式解决“谁来种地”难题
萧县庄里镇是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主产地,多年来靠农户单打独斗,组织化程度低,土地效益低下。2020年以来,庄里镇不断探索“村党组织+合作社+农户+社会化服务组织”模式。
城阳村是第一批试点村。去年,这个村成立了以党组织为主导、村集体为主体、村民广泛参与的诚阳农作物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村民以土地入股。诚阳合作社与社会化服务组织安徽立亭农业种植合作社签订协议,采取合作经营的模式。立亭合作社以承担农民土地租金的一半及种子农资、耕种管养等全部环节的资金投入垫付入股,年度核算扣除全部成本后,产生的纯利润与村里三七分成。
“专业人干专业事。集中管理之后,立亭合作社开展耕、种、管、收、购、销等全程托管服务,所有环节的成本都大大降低。”城阳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欧阳爱民介绍,通过规模化和现代化种植能有效提高风险抵抗能力,扩大收益。他算了笔账,村民自己耕种,风调雨顺的年景,一亩地年净利润1000元左右,这还不算人工;托管之后,一亩地保底收益就是1000元,社员还能享受二次分红,关键是人力彻底解放了。以2021年为例,受秋季涝灾的影响,虽然部分区域土地出现减产,但整体平衡下来,仍有盈利。
“村党组织‘集土地、合作种’,社会化服务组织‘种好地、算好账’,农户‘当社员、享分红’,这种模式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解放生产力,又能够降低投入成本,起到了1+1+1>3的效果。”庄里镇党委书记杨文亚说。目前,全镇8个行政村全面推广这种模式,村农民专业合作社共经营土地近2万亩,吸收2200余户8600人以土地入股入社。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聚焦“谁来种地”这一难题,萧县积极引导各镇和村党组织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把农民聚合起来、土地集约起来、资源整合起来,探索全链条式托管、半链条式托管、自主经营等多元服务模式,实现村集体组织协调优势、服务组织专业优势与农户生产需求有效衔接。
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激活“一池春水”
经过前期探索实践,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在萧县已呈现“星火燎原”发展态势。
“萧县在推行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中,通过将党组织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同合作社市场优势、生产优势双向融合,较好地解决了一些村集体穷、支部弱、群众散等现实问题,实现政治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叠加共赢。”采访中,市委党建办相关负责同志告诉记者。
通过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村级党组织由经济发展的“后台”走向“前台”,由推着群众干到领着群众干,重建了党同群众的联系。去年,萧县以村(社区)“两委”换届为契机,把致富带头人、外出创业返乡人员等优秀人才选为村党组织书记,同时在集体收入50万元以上的强村或产业基础较好的村配备抓村级集体经济专职副书记,进一步增强农村基层干事创业队伍。
杨楼镇冯场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司增全就是村里的致富带头人。为引导更多的村民加入村合作社,司增全带着“两委”班子挨家挨户做工作,以固定收益、保底分红、股权收益等方式吸引村民入社入股,这也为之后开展合作社运营管理奠定了扎实的群众基础。2021年,冯场村集约耕地1800余亩,村集体收入突破100万元。
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也让大批入社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成为领取土地保底租金、合作社分红和就业工资的“三薪农民”。在庄里镇城阳村,记者见到村民刘锦侠,她正在村里的蔬菜大棚忙碌着。2020年,她将家里5亩耕地以每亩每年1000元托管给了村合作社。“自家地里的农活不用问了,老公和两个儿子都去外地打工,我在村里的企业干点活,每月能拿2000多元,一年下来全家收入十多万。”刘锦侠告诉记者。
“萧县推行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有效破解了农村集体经济‘空壳化’、农村人口老龄化、基层党组织弱化等‘三农’难题,形成了许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可以在全市范围由点及面、逐步推开。”市委党建办相关负责同志表示。(谢文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