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强大精神力量。

——摘自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

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国的功臣。1950年,党和国家首次表彰劳动模范。70多年来,各条战线英雄辈出,群星灿烂。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在实现中国梦伟大进程中拼搏奋斗、争创一流、勇攀高峰,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期以来,广大劳模以平凡的劳动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铸就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是我们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如今,广大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不断丰富劳模精神的时代内涵,激励广大劳动群众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推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劳动光荣的良好风尚。

劳动模范是劳动群众的杰出代表,是最美的劳动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劳动模范是劳动群众的杰出代表,是最美的劳动者。

劳动模范是广大劳动群众中的优秀代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等革命根据地发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发起了以劳动竞赛为主要形式的大生产运动,涌现出一大批劳动模范,他们筚路蓝缕、艰苦奋斗,为生产自救、进行革命根据地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1950年9月25日至10月2日,新中国召开了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出席开幕式。会上,中央人民政府授予464人“全国劳动模范”称号。此后,《关于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的总结报告》提出,要“把评选劳模形成固定的制度”。

前进帽,中山装,粗粝的脸上带着质朴的笑容——在鞍钢博物馆的英模展区,陈列着新中国第一代劳动模范孟泰的照片。新中国成立初期,孟泰组织人员进行联合攻关,先后解决了十几项技术难题,自制成功大型轧辊,填补了我国冶金史上的空白。

“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王进喜带领石油工人顽强拼搏,铁人精神成为激励各族人民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力量;“宁肯一人脏、换来万人净”的掏粪工人时传祥获得荣誉无数,仍每天背着粪桶在大街小巷穿梭……他们的事迹激发了全国人民自力更生建设社会主义的信心和热情,至今催人奋进。

改革开放,万象更新。党和国家号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充分肯定了知识分子的地位和作用,扩大了劳模队伍的外延,丰富了劳模队伍的内涵,涌现出以吴文俊、陈景润、蒋筑英等知识分子和科研工作者为代表的劳动模范。与此同时,“工人发明家”包起帆、“金牌铆工”杨建华、“专家型工人”李斌……一大批知识型产业工人的劳动模范勇立时代潮头、锐意改革创新,他们敢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绽放出夺目光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更加注重弘扬劳模精神。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从“铁路小巨人”巨晓林到“金牌焊工”高凤林,从“大国工匠”洪家光到“守护万家灯火的‘光明使者’”张黎明……他们把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融为一体,谱写了“中国梦·劳动美”的新篇章,让劳模精神在千千万万劳动者中赓续传承。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先后召开了16次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超过3万人次。劳动模范始终是我国工人阶级中一个闪光的群体,见证着勇攀高峰的坚定志向和坚韧品格,也是劳模精神的生动诠释者和最美传承者。

全国各族人民都要向劳模学习,以劳模为榜样

劳动模范,是时代的领跑者。在不同的年代,一批又一批具有崇高精神和时代特色的劳动模范,激励着广大人民群众为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而拼搏奋斗。

“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24个字,精准概括了劳模精神的丰富内涵,道出了劳动模范之所以能在广大劳动者群体中脱颖而出的根本原因,为新时代广大劳动者群体提出了奋斗的目标和方向。

——爱岗敬业、争创一流,体现的是劳动模范的本色和追求。

“我热爱高高的塔机,喜欢它那长长的铁臂、炽热通往天路的神梯,热爱钢铁般的气息。”谈到对自己工作的热爱,全国劳动模范、中国建筑一局塔吊工人王华曾以诗一般的语言表达了自己的心声。

干一行,就要爱一行,尽职尽责。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工作岗位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贡献大小之别。从掏粪工人时传祥、公交车售票员李素丽,到水电工人徐虎、邮递员王顺友……无数个从平凡岗位上走出来的劳动模范,传递着鲜明的价值导向:劳动者只有立足岗位和本职工作,兢兢业业、精益求精,才会在为社会和国家作出贡献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

干一行,还要专一行,争创一流。早期的劳动模范产生于劳动竞赛,从一定意义上讲,劳动模范是“比”出来的。曾创造多项世界纪录的金牌工人许振超曾说:“咱当不了科学家,但可以练就一身‘绝活儿’,做个能工巧匠。”2003年,53岁的许振超和队友们以6小时27分钟的速度,卸完3400个集装箱,创造了单船效率339自然箱的新世界纪录,在全社会掀起了“振超效率”的旋风。

——艰苦奋斗、勇于创新,体现的是劳动模范的作风与品质。

艰苦奋斗,不仅是劳模精神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一勤天下无难事”,历年来的劳动模范,他们身上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奋发奋斗、苦干实干。

奋斗,让只有初中文化的中铁一局电务公司电力高级技师窦铁成站在了技术最前沿,成为高级技师和知识型工人。从1999年起,那时已43岁的他从辨认一个个字母开始,练打字,钻研CAD制图软件,书写了近200万字的学习笔记,记满了90多本工作笔记,先后解决技术难题69项,并创造多项专利。

创造不平凡的业绩,勇于创新是关键。近年来评选出的劳模,高级技工、科研精兵的比重不断增加,知识型、创新型劳动者不断涌现。“多做一点点、创新一点点,日积月累,‘高原’才能成为‘高峰’,才能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全国劳动模范、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钳工夏立说。

——淡泊名利、甘于奉献,体现的是劳动模范的境界与修为。

各个年代的劳动模范,都有一个可贵的品质:为了党和国家的事业以及人民的幸福生活,默默奉献着汗水和智慧。

不为名、不为利,一心一意干社会主义——这是全国劳模尉凤英始终坚守的信条。1953年到1965年间,她实现技术革新177项,重大技术革新58项,所获得的奖金全部被她用来购买科研资料、建图书馆,一门心思搞革新。

“劳模劳模,不劳动算什么劳模!”全国劳动模范、原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党总支副书记申纪兰几十年来从未停止过植树造林、绿化荒山的步伐。她带领村民坚持不懈植树播绿、修复生态,使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草木葱茏的森林公园。

全国劳动模范、原交通部上海海运局海员杨怀远总是带着一根小扁担,上船、下船的时候,他用扁担将旅客的行李挑上挑下,义务服务38年,书写了为人民服务的“扁担传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国各族人民都要向劳模学习,以劳模为榜样,发挥只争朝夕的奋斗精神,共同投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事业。”

时代在变,但精神不变。“劳模精神丰富和拓展了中国精神的内涵,充分展现了我国新时代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的精神风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教育学院院长李珂说。

不断在新的起点上为党和人民创造更大业绩

自1950年第一批全国劳模诞生至今,劳模这一独具中国特色的社会荣誉,伴随着新中国的发展进步,影响了几代人的人生追求。

“劳模”中心词是一个“劳”字,关键是一个“模”字。“模”,体现了一种“示范”“楷模”的价值导向,体现了一种榜样的作用,意义就在于让广大劳动者学习和弘扬劳模身上的精神品质。在劳模精神的引领与影响下,一代代劳动者向劳模看齐、向劳模精神致敬,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劳模精神,汇聚起劳动托起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劳模精神不断发扬光大,并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随着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更多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也为劳动者、奋斗者实现人生出彩提供了广阔舞台。由此带来的变化是,“老黄牛”风采仍旧,“技术精兵”谱写新曲。王进喜、时传祥、张秉贵等老一辈劳模感动了无数人,而“蓝领专家”孔祥瑞、“华夏第一炼钢工”郑久强等新一代劳模向“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转变,他们身上的精神同样感召着无数人。

“我们在评选表彰中注重推荐产业工人特别是高技能人才,许多80后、90后的高技能人才已经成长起来。”中华全国总工会劳动和经济工作部一级巡视员闵迎秋说,当代工人既要有力量,还要有智慧、有技术,能发明、会创新,以实际行动奏响时代主旋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劳动模范的先进事迹,号召全社会向他们学习、向他们致敬。”“劳动模范要珍惜荣誉、谦虚谨慎、再接再厉,不断在新的起点上为党和人民创造更大业绩。”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随着时代的发展,劳模还将被赋予更多的时代内涵,但无论是生产者还是创业者,无论是讲社会效益还是讲经济效益,劳模精神的内涵历久弥新。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上,我们更需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激发奋进力量,齐心协力创造新的伟业、谱写新的辉煌。

《 人民日报 》( 2021年09月22日 06 版)

致富经陈阳_陈争上致富经_致富经陈争上

致富经陈争上_致富经陈阳_陈争上致富经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