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种植致富行业_致富种植濮阳行业有哪些_致富种植濮阳行业怎么样

(记者 朱丽文 实习生 王璐瑶)早上8点,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福堪镇马村现代化农业产业基地的西瓜育秧大棚里,70岁的老杨正为一排排的西瓜秧喷水,他自己都没想到,这个年纪能在家门口“上班”。

7月15日,“乡村振兴看河南”网络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走进濮阳市南乐县、清丰县,探索一些村子走出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土味儿”摇身一变成“金疙瘩”

在马村,有很多像老杨一样的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马村现在没有剩余劳动力,只要是在家的村民,都有工作,我们一个码瓜师一个月能拿5500块钱的工资。”福堪镇党委副书记石亚军向记者描述马村现在的变化,几年前的马村是个深度贫困村,谁能想到“穷村子”现在靠土特产致了富。

濮阳种植致富行业_致富种植濮阳行业有哪些_致富种植濮阳行业怎么样

2018年以来,福堪镇马村现代化农业产业基地先后投资7000余万元,拥有各类大棚136座,主要种植釜山88圣女果,2K吊藤西瓜等十余种瓜果蔬菜,实现年销售额达8000余万元,提供岗位3000余个,人均增收达5500余元,村集体收入达到了70余万元,成功入选市级“一村一品”村。

“一个西瓜从成熟到走进千家万户,我们设定了6道程序,每一道程序都有专业的人在做,像看瓜师选出符合走上市场的西瓜,贴瓜师为西瓜贴上我们的产品logo,码瓜师把西瓜整整齐齐码好放进包装盒。给村民一个专业的身份,让我们的土特产走进千家万户。”石亚军提起村子的土特产事业,如数家珍。

在清丰县马庄桥镇赵家村的赵玉甫眼里,在大棚里安静成长的菌菇们,绝对是他心里的“大宝贝”。

濮阳种植致富行业_致富种植濮阳行业怎么样_致富种植濮阳行业有哪些

2017年,我国脱贫攻坚进入攻坚拔寨的冲刺期,一个在清丰县范围内推广种植食用菌的带贫产业规划诞生了。作为马庄桥镇唯一的以农业为主的贫困村,又具有蔬菜种植基础的赵家村,被选为项目落脚地。

不仅长得好,更要卖得好,得让乡亲们尝到“甜头”。2018年,村里开始通过电商销售蘑菇,从一开始的俩人两台电脑,发展到现在的160人,每年相关产品的销售额达2.5亿元。

“我们刚做电商时,一天只有几个订单,快递员嫌少,都不愿来收货。去年,我们这儿的‘揽收王’,一个人挣了30多万元。同时,电商还大大带动了纸塑包装、保鲜冷藏、冷链物流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赵玉甫介绍道。

提及未来,赵玉甫认为乡村振兴、农业现代化,都离不开科技支撑。要想把小蘑菇做成大产业,必须依靠科技提品质、创品牌,走质量兴农之路。

“金凤凰”摇身一变成“新农人”

“大学生从省会城市回到老家当农民,傻不傻?”

王艳艳大学毕业后,在郑州开了个摄影工作室。2017年,她回到了位于濮阳市南乐县东寺庄村的老家,并注册成立河南恒牧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正式开启“回家种地”的新征程:“我当时了解到,老家这么多空出来的土地,每年仅仅是除草费,都要花掉100万。如果我回来把这些土地都利用起来,种上庄稼,不仅省去了除草费,还能赚钱,何乐而不为呢?”

致富种植濮阳行业怎么样_濮阳种植致富行业_致富种植濮阳行业有哪些

既然做了,就要做到最好,这几年,王艳艳与384户脱贫户签订协议,脱贫户购买6只市场价值1万元的湖羊,将湖羊进行托管,其间公司每年定期分红给签约脱贫户800元。她在光伏园区建设7栋10座钢架保温羊舍,将每年15.2万元的租金作为帮扶基金,实行差异化帮扶,全乡298户脱贫户每年户均受益500余元。对没有签订协议的农户,她就开启托管帮扶模式,托管脱贫户土地38户58亩,每户每亩每年保底收益1200元。共带动了周边870户群众稳定增收。

“现在村子里的人不说我‘傻‘了,他们都跟着我干得很起劲儿。”王艳艳说。

“穷村子”摇身一变成“网红”旅游点

“现在是俺村的旅游旺季,平时来这里参观学习的人不少,节假日人就更多了。”清丰县双庙乡单拐村支部书记陈九国这两天正忙着水上音乐节的事儿。

单拐村,是中共中央北方局、中共中央平原分局、冀鲁豫军区司令部旧址所在地。自2022年4月份创建“五星”支部以来,单拐村依托纪念馆,深入挖掘“红色老区”资源,利用本地特色,大力发展红色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单拐村动员150户村民以资金、土地入股等方式,投资350万元,在纪念馆正北方向建设了占地40亩的“红色单拐·童年部落”游乐场。游乐场开业仅7天,就带来了15万元的经济收益,同时带动了200余人到游乐场就业。

游乐场项目投建成功后,单拐村又投资120万元,在纪念馆东北方向200米建设了冰雪王国滑雪场,同时打造手工作坊区,扩大军区酿酒作坊,一体化建设了醋坊、香油坊、酱菜坊。去年村集体经济收益达到56.8万元,今年以来,已经有280余万元的收入。

致富种植濮阳行业有哪些_濮阳种植致富行业_致富种植濮阳行业怎么样

除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外,单拐村还在保持古村落面貌的基础上,对村庄进行优化提升,推进“党建+人居环境整治”深度融合,激发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热情,让村庄更美、更加和谐宜居。如今,单拐村青砖灰瓦、古色古香的建筑,与村西种植的竹子、村东种植的绿化树交相辉映,游客和村民行走其间,如入画中。

“村党支部严格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每月的5号定期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把全村65名党员编成5个党员小组,组建了20人的党员服务队,坚持干部包片、党员包户、支部会商,用坚强党支部引领村中各项活动。”陈九国说。

在创建“五星”支部过程中,单拐村充分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落实村“两委”责任,克服重重困难,用真情实感感动了每一位村民,推动“五星”支部创建工作不断向纵深推进,使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

“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争取达到500万元,力争实现1000万元。”陈九国表示,单拐村将持之以恒把村集体产业做优做强,让村民有更多收益,助推加快建成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做足做活“土特产”这篇大文章

“立足河南实际,做足做活‘土特产’这篇大文章,不断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河南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居全国第二位。”7月13日,记者对河南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孙巍峰进行采访,他表示河南近年来围绕“土特产”工作成绩喜人。全省名特优新农产品593个、全国第一,肉蛋奶总产量1325万吨、占全国总量1/12,生猪存栏4260.52万头、全国第一。

孙巍峰说,河南积极实施“田园增收”等十大行动,脱贫人口、监测对象人均纯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12.4%、17%,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河南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量超3000万人、全国第一,新增持证技能人才403.2万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697元、增速连续11年高于城镇居民。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