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冬的青海大地已是银装素裹。海东市乐都区蒲台乡头庄村贫困户张国贞却盼来了好丰年。他种植的当归等中药材全部被药材商收购。“没想到,种植中药材不费时,不费力,还能挣到钱。”张国贞乐呵呵地说。
头庄村地处浅脑山地区,全村耕地面积116.1公顷,其中,山地105.4公顷,占全村耕地面积的90.8%。因学、因病、因残、缺技术等原因导致村里贫困户多。
2019年,由青海大学承担的青海省林草局中央财政科技推广示范项目在头庄村实施,重点解决贫困户和农户收入低的问题。“这里干旱少雨能种出药材吗?种出药材卖给谁?”因以前种植过中药材,各种原因没有成功,因此,村民们对这次种植中药材提出异议,作为头庄村党支部书记的张国林心里更是七上八下。
“引入企业进行示范种植,由我们提供种植技术,以此带动农户种植药材的积极性,促进当地产业调整,实现农民在家门口增加收入。”青海大学“大黄、黄芪等中藏药材标准化种植技术集成与推广”项目负责人段晓明介绍。
为了改变村民们的想法,段晓明和青海省林草局驻村第一书记以及村党支部书记积极行动,选择了村里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动员他们每家利用一亩地尝试种药材,并免费提供种苗和肥料及农用物资,在技术上给予指导,药材由企业负责收购,同时优先安排用工。
“只要能带动老百姓增收,我们肯定是欢迎的。”张国林说。
“同样是一片地,以前种的小麦、土豆和油菜籽除去自留的一部分,剩下的最多能卖2000元钱,如今,种了中药材,一年一亩地至少增收7000元,同时我还承包了大黄育苗地田间管理,在家门口挣钱,以前想都没想过。”村民张国贞对眼前这个“工作”很是满意。
地不多,但是张国贞却倾注了所有心血,迎来了收获季。收获时,还叫来邻居帮忙,将品相优良的药材收拾干净装成袋。“那天,我们装了一整天,但是一点都不觉得累。”张国贞期待着明年种植更多的药材,获得更高收入。
截至目前,头庄村种植大黄、黄芪、当归、党参各类药材13.4公顷,用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野生大黄种子繁育的种苗0.72公顷,可生产优质特种苗近200万株。仅在2020年11月全村采挖药材10.2公顷,收获黄芪、当归、党参102吨,实现收入66.47万元。
“经过技术指导后,村民都很乐意用现代化的种植方式种植药材,有时候我不在村里时还经常打电话咨询。明年,我们还将在头庄村全程指导更多村民种植中药材,提供技术和服务。”段晓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