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鱼循环水养殖技术_养黑鱼技术和池塘设施_养殖黑鱼需要多深的水

潜江万亩虾稻共作基地。

养黑鱼技术和池塘设施_养殖黑鱼需要多深的水_黑鱼循环水养殖技术

产学研共创新养殖。

黑鱼循环水养殖技术_养黑鱼技术和池塘设施_养殖黑鱼需要多深的水

预制菜让小龙虾由“季节红”变“长年红”。

武汉市新洲区辛冲街道辛冲村,已建成了32个高密度养鱼桶。

黑鱼循环水养殖技术_养黑鱼技术和池塘设施_养殖黑鱼需要多深的水

丘岗山区开启新型水产养殖模式。

养殖黑鱼需要多深的水_养黑鱼技术和池塘设施_黑鱼循环水养殖技术

渔业科技超市服务渔民。

养殖黑鱼需要多深的水_黑鱼循环水养殖技术_养黑鱼技术和池塘设施

长江刀鱼在我省人工驯养成功。

树立大食物观,让老百姓从有鱼吃到吃好鱼,省农业发展中心以创新为抓手,在新品种、新模式、新技术、新服务、新产品上下功夫,推动湖北由水产大省向水产强省转变。

开展长江野生鱼繁育驯化助力长江大保护

湖北淡水产品总产量连续26年居全国第一,国人餐桌上每7条鱼中就有1条来自湖北,这是湖北的骄傲。

但长江禁捕后,人们吃江鲜的需求怎么解决?

破局从6条江鱼开始。

禁捕工作开展后,省农业发展中心组织中国水产科学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省水科所、武汉市农科院等多家科研机构组建联合攻关团队,首批研究“刀鱼”(学名长江刀鲚)、“土憨巴”(学名中华沙塘鳢)、“石扁头”(学名大鳍鳠)、“金鳅”(学名铜鱼)、“草鳊”(学名长春鳊)、“江团”(学名长吻鮠)等6种长江野生鱼类的人工繁育驯化技术,并制定了《长江野生鱼类繁育驯化科技攻关实施方案》,对目标任务措施进行了细化安排。

“长江禁捕给湖北水产业转型升级带来一个难得的机遇,推动湖北由主要养殖传统的四大家鱼向养殖价值更高的长江江鲜转变。”省农业发展中心主要负责人说。

2021年4月,8500多条长江刀鱼已在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浠水实验基地、华中农业大学蔡甸基地、武汉市水产科学研究所江夏基地分别驯养成功,至今已长大到20厘米左右,专家认为这意味着人工驯化长江刀鱼成功。

目前,省农业发展中心开展长江野生鱼人工驯化繁育科技攻关,已经建立繁育推广基地29个,其中,江团已大规模繁殖并成功端上百姓餐桌,培育土憨巴大规格苗种70余万尾,“稻虾憨”模式带动农民亩均增收1000元以上。

“深入贯彻落实习党和国家关于长江禁捕的决策部署,助力长江大保护”,省农业发展中心主要负责人说,“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树立大食物观,提升湖北水产品核心竞争力,让老百姓在禁捕之后仍然可以吃到美味的江鲜”。

创新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模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公司200亩水面,其中60亩是‘稻虾憨’模式,这些新模式产出的小龙虾个头明显大些,因为不打农药化肥,种出的稻米也好吃一些。”武汉周渔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周保国说。

2020年,在省农业发展中心的统一安排下,武汉市农科院向武汉周渔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派驻科技特派员,在九沟村的千亩水面上进行虾-稻-憨、虾-稻、虾-稻-鱼、茭白-虾等各种新种养模式示范,带领周边农户广泛加入,对农户开展专业技术培训,解决了农户想搞种植养殖,却苦于没有技术不敢搞种植养殖的心头之忧。

如今,武汉周渔生态农业综合种养基地亩平能增收1000元以上,包含了稻虾、稻虾憨、茭白甲鱼、稻蟹、藕虾等五种综合种养技术,一年四季都可以收小龙虾,这不仅提高了虾与稻谷的品质,也极大提高了基地的效益。

湖北稻虾种养面积750余万亩,目前,黄梅、浠水、阳新等15个县(市、区),相继用上了“稻虾憨”模式,养殖示范推广面积3000亩,每亩新增纯收入1000元以上。

为全力推进稻渔综合种养产业提档升级,探索农民增收新途径,省农业发展中心将进一步大力发展“稻虾憨”“七钱虾”“稻虾鳅”“稻虾鳝”“稻虾鳖”等多种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为人民的“菜篮子”提供更多精品、亮品,为养殖户带来更好的效益,使其成为我省渔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优化技术服务手段变“政府端菜”为“群众点菜”

“活动办得太及时了,五月气温逐步升高,喂养的小龙虾出现了一点问题,专家老师们马上就帮我解决了问题,还领取了好多水产养殖的物料和指导书籍。”

5月17日,为抓好渔业技术服务,推广现代水产养殖机械装备,推进设施渔业发展,省农业发展中心在洪湖市举办了湖北渔业科技超市走进洪湖活动暨设施渔业培训班。当地渔民对此次活动赞不绝口。

为使技术服务更加符合群众需求,省农业发展中心提出要以养殖户需求为导向,变“政府端菜”为“群众点菜”,线上线下服务同步创新。省农业发展中心推出了“湖北省渔业科技超市(云上渔)平台”,目前,手机APP注册用户达到16.56万个。创新开展云上课堂,已举办线上直播授课三十多场,累计在线学习人数超过500万人次;发布价格行情、渔业资讯、政策法规、科技成果等方面的技术资料700余篇,点击量超过52万人次。同时组织长江水产研究所曾令兵、华中农业大学顾泽茂等一批知名水产专家网上“坐诊”,在渔业科技超市平台上帮助渔民学习养殖技术、解决生产难题、防治疑难鱼病、增加养殖收入。

活动结束后,专家们开始在全省十多个水产养殖较为集中的县市巡回“问诊”,到田间塘头为渔民解决技术问题。通过专业平台、专家团队、线上线下的联动服务,直接高效服务渔民,打通渔业技术服务“最后一公里”,成为推进“科技兴渔”战略的有力抓手。

今年6月,在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中,省农业发展中心发现洪湖雄丰合作社存在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不够多样、小龙虾苗种繁育技术不够成熟等问题,为其制定了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提供3万尾“土憨巴”苗种,指导其开展“稻虾憨”模式试验,目前长势良好。

示范推广新设备新装备推动渔业高质量发展

64个圈养桶星罗棋布,撒入一把把饲料,桶内鱼儿瞬间活跃起来……炎炎夏日,在枝江市渔丫头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池塘上搭建起的大棚内,理事长易爱武每天都要按时投喂饲料。

池塘“零排放”圈养是一种绿色循环、可持续、环境友好型的新型养殖模式,它可以实现零排放、零污染,效益是传统养殖模式的6倍以上。敢闯敢干的易爱武谈起2018年返乡创业的初衷,滔滔不绝。着手建起圈养桶养殖基地后,她便不断更新养殖技术,在创造生态养殖高效益的同时,也逐步带动周边农户共同增收。

“把圈养桶产值算满,一年能有200万左右的总体收益。”经过一年的运作,易爱武给自己算了一笔账,产值是初期16个圈养桶的4倍多。

据了解,圈养桶绿色高效养殖模式,这项来自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的“零排放”圈养技术,曾获评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十大引领性农业技术,如今已在湖北遍地开花。

省农业发展中心大力推进渔业标准化、智能化、生态化养殖,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和防病抗灾能力。大力推广工厂化智能养殖、池塘“零排放”圈养、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等“节地、节水、零排放、高效率”的现代养殖方式,提升产品品质,提高养殖效益。组织专家团队开展新型渔业设施装备研发和工厂化水产养殖技术研发,研究制定适合我省实际的设施渔业技术操作规范。指导建设一批高标准设施渔业示范基地,提高渔业机械化设施化信息化水平。

巩固淡水渔业第一大省地位,我省全力推动渔业高质量发展。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夯实水稻、水产、油菜、生猪、蔬菜、水果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基础,确保“米袋子”“菜篮子”供给安全、价格稳定。今年上半年,全省水产品产量246.29万吨,增长5.7%。

做好养殖尾水治理技术指导推进渔业绿色发展

“在省农业发展中心技术支持下,我们万亩虾蟹生态养殖基地进行了尾水集中处理,养鱼的品质大大提升,大家都说养出的鱼味道变好了。”洪湖市螺山镇渔民谢宝勇说。

目前,螺山镇已对1万亩虾蟹养殖基地进行标准化改造,对水产养殖尾水进行综合治理,尾水净化处理后水质达标,污染负荷得到有效削减。

螺山镇的尾水治理只是全省池塘尾水治理的一个缩影。省农业发展中心科学指导各地因地制宜确定尾水治理模式。对江汉平原湖区,以集中连片池塘为重点,推行进排水分离,推广“三池两坝”、复合人工湿地等治理模式,普及池塘种植水生蔬菜花卉、生物净化等技术,推进尾水集中治理、集中达标、集中排放。对丘陵山岗地区,以节水降碳设施渔业为重点,推广陆基高位圆池养殖、“零排放”圈养、流道养殖、集装箱养殖等生态高效模式。对零星养殖池塘,以转变养殖方式为重点,指导养殖户有效降低渔药、渔肥、饲料等投入品使用量,通过源头管控实现养殖尾水达标排放。

“湖北作为水产养殖大省,面对着生态环境保护要求越来越高,带给我们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全面推动渔业绿色发展势在必行。”省农业发展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郑国蓉在该中心举办的全省绿色渔业发展培训班开班式上说。

省农业发展中心充分发挥我省渔业科研院所的集群优势,深化产学研合作,组织开展尾水治理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的联合攻关,打造一批治理成效好、养殖效益高、渔民满意的尾水治理典型示范点。

近日,省农业发展中心办公室下发《关于印发水产养殖尾水治理推介模式和技术要点的通知》,遴选了5种比较成熟、相对符合我省实际的水产养殖尾水治理模式和技术要点向全省推广。

推进预制菜创新服务产业链发展

酷暑时节,位于丹江口市新港经济开发区的湖北博奥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仍忙不停歇,一车车鲜活鲢鱼正等待卸货入池。品管员陈明霞蹲守在鱼池旁,对各地收来的鲢鱼进行抽样检测。

活蹦乱跳的鲢鱼经囤鱼池送往湖北博奥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经过统一的清洗、切配、搅拌、腌制、调味、包装等加工步骤后,被制作成“剁椒鱼头”,整体价值提高一倍以上,实现了八分钟加热即食的目标。紧接着,“鱼丸”“鱼糕”“鱼籽”“鱼腩”等多种鲢鱼产品陆续上线。

截至目前,湖北博奥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的系列产品入驻盒马、大润发、沃尔玛、华润万家、胖东来、京东、顺丰优选等多家大型商超及电商平台,出口至美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新加坡、阿联酋、意大利、葡萄牙、南非等国家,2021年出口总量1700万元左右,总产值1.7个亿。

“预制菜是农业产业链发展的风口。湖北是水产大省,水产品源头和品质都好控制,为预制菜的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了重要保证。”湖北博奥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程表示,下一步,将通过技改提升产能,扩大销量,继续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水产品资源,提升品牌产品“含金量”和市场竞争力。

“我们将联合科研院所搭建预制菜研发创新平台,支持水产品加工企业开展淡水产品预制菜品开发。”省农业发展中心主要负责人说。

6月17日,省农业发展中心主要负责人到华中农业大学调研时强调,要运用工业化理念,加快开发有湖北特色的预制菜产品,推动预制菜工艺路线及装备研制,打造年产值过10亿元规模企业。他呼吁学校牵头并联合省内优势企业组建预制菜创新平台,政、产、学、研多方紧密结合,加快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为湖北省预制菜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