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经五步蛇毒_致富经毒蛇_致富经蛇毒4十个亿

作者简介:熊卫民,警察,全国公安文联会员,湖南省作协会员,湖南省散文学会会员,岳阳市作协理事、散文创作委员会主任。散文作品见于《湖南文学》、《青海湖》、《山东文学》、《芳草》、《青春》、《海外文摘(文学)》、《西部作家》、《散文世界》、《小品文选刊》等刊物。出版散文集《一个人的城堡》。

致富经五步蛇毒_致富经毒蛇_致富经蛇毒4十个亿

梆硬的软肋

熊卫民

致富经蛇毒4十个亿_致富经五步蛇毒_致富经毒蛇

桑植的盘山公路

踏上桑植的土地,雨就没停过。

大山里的雨像大山里的姑娘,直率又缠绵,不绝不休,缠绕着十万大山。一大早,吃过早饭,我们和张宏礼顶着雨上路了,奔澧水上游的大山腹地而去。此行目的简单,探究一个真实的张宏礼。真实,需要一个合适的距离,需要一段时间来探究。

这张宏礼,回族人,是桑植县的交警副大队长。省司法学院毕业,但大学生的温雅早已经被山里的风雨洗尽,更像一个山民。长着一张憨厚的四方脸,肤色黑黑的,一笑露出白白的牙齿,很淳朴的样子。他是我和易卓奇、李万军组成的湖南公安作家“长征路上的坚守”第一采访组的采访对象。

雨越来越密集,打得赤溪河躁动不安,洪水是红色的,在河道里汹涌咆哮着。这是山里发生山洪暴发和泥石流的预兆。我们几个跟着张宏礼在山路上巡逻,要将不安全的隐患消灭在萌芽阶段。今天巡的是一条印满红色足迹的路。它一路逶迤,联结着贺龙的故乡,贺龙的至亲的牺牲地,和红二、六军团长征的出发地。

在陌生的路上,在崇山峻岭之间,千回百转,天越走越低。雨幕低垂,幽幽冥冥,在这种充满魅力的路上穿行,却不敢产生任何遐想。路越走越陡,像在一直爬上去,却又像陡然落到沟底,贴着山根七弯八拐地往里钻,绿阴森森的。雾气封着路的另一边,听到淙淙的声音传来,才知道那是涧沟了。大山密集地簇拥着,如澎湃的波浪,使着劲儿冲撞,我如此渺小,像要被撞扁。我兴奋而恐惧,只想快点逃离,害怕变成那浪中的一个泡沫。路太陡了,车走得慢,时速最多是三十里吧,吭吭唧唧在盘山路上极不稳地摇晃,让头发昏。我惊慌着使劲地抓住扶手,不敢出大气。瞪着眼睛看张宏礼,他转动方向盘,目光从容,手脚不乱,车依然往里钻。

一辆中巴车拦住我们的视线,由一堆人推着爬坡。车显然出了故障。张宏礼把车停到路边,跳下去。看到穿警服的张宏礼,正在哧哧地喘着气的人雀跃起来,好像看到救星一样。从中巴车上下来的司机,是一位上了年岁的黑瘦女人。她似乎有些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说,梆硬,真是你?我刚才还在求神,让你出现。嘿!你就真出现了。我的车的电瓶没电了。

那女人怎么叫他“梆硬”?同行民警告诉我,“梆硬”是桑植的司机们给他取的名字,意思是他的脾气是梆硬的,遇到违法的事儿,他不会通融拐弯,一杆子插到位。人们叫“梆硬”顺了口,连他的真名都忘了。入乡随俗,那我也随着桑植人叫梆硬吧。

雨水扑打着脸,梆硬用手抹了着眼睛上的雨水,丢出一句硬梆梆的话:“嫂子,你看多险啊!要保养好车,不要只顾赚钱,没人了要钱干什么。”

他返到自己的车后,打开尾箱盖。尾箱里竟然有一个大工具箱,他拿出两根长长的电线,连接着自己的车与中巴车。看着工具箱里长长短短的金属家伙,我脑海冒起了一个旧时代的形象——侠客。寒来暑往,他在一座大山又一座大山中穿行,在一条又一条路上奔走,“路见不平拨刀相助”。

路上过往的车很多,停车跟梆硬打招呼的人不少,梆硬,又在做好事,要不要帮忙?浓浓的桑植腔里,都是真挚的情感。

不哩,快走吧,别影响交通。雨大,要注意安全哦!梆硬手脚不停答着。我们也下车了,帮着疏通道路。

梆硬看来不是真的梆硬,他的人缘蛮好的。我感慨着。那女人听到我的话,凑过来说,说不定那些司机挨过梆硬的罚,还恨过他咧。

我有些不解,望着女人。她说,我们桑植人慓悍却朴实,只要你处事公道,就服你敬你。她流露出一脸的自豪。

我故意流露不置可否的神色。那女人激动起来,声音像连珠炮地说,桑植山多路险,对我们管得严,也是为我们好。梆硬是好人咧,面硬心软,喜欢帮忙。我们桑植好多司机都他的粉丝哩。看得出,那种敬佩之情是由衷的,是从人性中走出的情结,不含一丝阿谀奉承。

梆硬帮着把中巴车发动了,那女司机兴奋地招呼乘客上车。

凭直觉,梆硬与那女司机之间有故事。回到车,我挑起了话题。梆硬告诉我,那中巴车司机叫熊月梅,是五十多岁的苗族人。两年前她开报废的小面包车跑出租,梆硬带人扣了她的车。那熊嫂子很慓悍,到县政府上访,到交警队要跟梆硬拼命。后来,梆硬知道了她家境很贫困,就蹦上跑下,帮她货款买中巴车,办营运手续。从此,她就不恨他了。

梆硬说话少,而且很不会表现自己。我问一句,他就答一句,没有一句多余的话,好像他嘴里话的很金贵。他比石头还安静,目光却像猫,捕捉着路上的动静。车左拐右转地走了一气,到了山脉顶上。雨终于歇气了,梆硬下车说,下车放松一下吧,我去会会我的兄弟。

我疑惑地望着梆硬。他告诉我们,现在的路好了,他每年不晓得有多少次从这里经过,平平稳稳,他觉得很幸福。梆硬伤感地说,可怜了我那几位兄弟。上个世纪,公路没有现在这样宽,路况没有这样好,那才真叫危险。那雨天,几位兄弟出警,车滑下了悬崖,车毁人亡。

那些年,大山里险路不少,他的同事掉下悬崖的悲剧并不鲜见,警营里几乎年年有哭声。警队兄弟的牺牲之地,我们也要去凭吊。悬崖边设置了坚实的安全障碍,走过去要弯一段路。梆硬在前面带路,一边走一边拿棍子朝路边草丛里击打,沾在草叶上的水珠跳起来,闪一道银光,藏到了草丛里。他说,山里有五步蛇、银环蛇,毒得很,得小心提防。

湿泥沾在脚上,渐渐成了一个泥坨,步履沉重,脚下滑,我与万军都摔了个屁股墩。我们不敢说话,眼睛只顾盯着前面人的脚后跟,生怕一个不留心滑倒。两边的草分外高大,远远超过正常状况下的高度,眼见一株草横拦在前面招摇。我去拔这棵拦路草,没想到它根扎得深,丝毫撼动不得。梆硬笑了:“它的根深咧,你扯不动它。”

面对这棵貌不惊人的野草,我叹着气,算了,让它好好长吧。正是因为它们扎根深,才有生机。

到了悬崖边,往下窥探,魄岩绝壁下雾气朦朦,深不见底,几乎要晕眩,赶忙闭上眼睛。定一下神,看到梆硬站在悬崖边,凝神注目,是静默一种状态,一种出神的样子,仿佛穿过了时空。命运的手把他年轻的兄弟推到了那一边,他只能站在阳间崖边,眺望十几年前的他和他;只是回身向那些丢失在时间深处的人招招手,回想藏在记忆深处那些情同手足的点滴。梆硬的心情,我不敢说自己能理解,很多事不经过亲身经历,很难知道究竟是什么滋味。他脸上淌下的不知是雨水还是泪水,反正都一样,散射的是一种能纯净心灵的洁光,那光芒能把我们的目光吸进去。

今天的旅程,无意间让我的目光穿透了一个梆硬的外壳,看到了一个山里汉子的心灵深处的柔软。从大山向远处望去,沟壑峰峦茫茫无边,像一片苍翠的海。大山丰厚的内涵,似乎就在这貌似梆硬汉子身上悄然显露了出来。出现一种奇异的感觉,雨后的山风中,我轻得像飘浮起来了,群山在脚下拱伏,呼吸清新,心中一片空明。

致富经蛇毒4十个亿_致富经五步蛇毒_致富经毒蛇

山中的旧木屋

从贺龙的故乡洪家关,往左一拐,海拔八百余米的谷罗山扑面而来。仿佛是从梦里浮现出来的,发出微微的光彩。

浩然谷罗山,艰险,遥远,森林葳蕤,掩藏着中华民族英雄豪杰的履历和传奇,让人唏嘘不已。一路而行,有时间倒流的感觉,但你不会迷路。从贺龙的故居,廖汉生的故居,一直到载入史册的红四军整编之地罗峪,和没有载入史册的贺龙隐藏七个月的“贺龙洞”。路在谷罗山上,二三十公里,让大革命时期的岁月哗哗地呈现,时而让人倒抽冷气,时而让人唏嘘感慨。

一直不停地走,到了路的尽头,也就到了梆硬的老家张家峪。四十多年来,梆硬在县城和张家峪,像走兽在这条路反复往返地奔走。车在梆硬的路上走,不知在山里钻了多久,不知在狭窄的村路绕了多少弯,拐过一栋盖红瓦贴白磁墙砖的小楼墙角,眼光撞上了一堵巨大的青翠山体。凝然不动,我心里直犯虚,仿佛到了云生的地方,世界的边缘。陡峭的山腰上,两座破旧的木屋在雨中像鸟巢,瑟瑟地畏缩在布着绿草野花的路尽头,向着狭窄的天空伸展。那木屋被时间剥蚀得斑驳黑旧,部分墙木已开始朽木已开始朽烂。山风吹过,木屋吱吜吜的摇晃声,刺痛寥落和冷清的时空,像风烛残年的老人的咳声。从车上下来的时候,我还有些兴奋,而望着那木屋的那个时刻,云雾般轻软的时光一下变得滞重,这苍翠的群山里,变成了一片无边的静默。我不相信这就是梆硬的家,还在疑惑时,屋里出来了一位年迈瘦弱的老人。

一位老人,几只“咯咯”叫唤的鸡,是这一片时空的主角。那老人如国画里出来的,穿着缀着补丁的黑色土布衫,那衣服只是在旧时的电影里面见过。木屋,衣着,神情,都是古旧敦厚迷茫的样子,和兴致勃勃地从远方来的我,和懵懵懂懂和肤浅的我,像隔着时光隧道。恍惚中,我好像虚浮起来,脚脚踩到了从前。寂静更显幽深,那一刻,我像触到了一个神秘的开关。大山的皱褶里,多少深藏不露的事物?应该说这一切,都让我对梆硬产生了更加深入探究的兴趣。

梆硬叫了声,爸!

老人露出笑容,把我们迎进了木屋。房子打扫得干干净净,被子叠得整整齐齐。梆硬帮着父亲给客人沏好茶水。

老人七十多岁的样子,一副典型的本分山里人相。面对客人,还有点畏畏缩缩。跟随我们的笑多,基本不说话。或许山里人整天与不说话的大山打交道,沉默寡言多,似乎言语功能随汗水流山地里了。

怎么没看到张妈?张爹答得很简单,在县城给闺女带小孩。

那您怎么一个人守在老家呢?老人没说话。梆硬告诉我们,离不开山和那点地。

梆硬怎么让您住在这么破的木屋里?老人顿了一下,说,他的钱要给他的儿子读书。老人口气的成分分明是怨气。我望了望梆硬,眼睛带着疑问。梆硬红着脸,眼神苦涩,低头看着脚,说,我爸想做楼房,可我拿不出这多钱。

我看梆硬的目光,变得复杂起来,眼光里夹带了鄙夷。我的心一下空闹闹的,如陷入了的空洞之中,索然地离开小山村。

到了小山镇罗峪,闹脾气的雨,终于歇会气了。在蜿蜒黛清的罗峪河边的小院里,我们在围坐拜访退休教师谭贤鄂。老人面善,文人情怀,笑起来一脸清朗,谈吐有胸襟和视野。我们的交谈,不外乎是关于梆硬的话题。老人是梆硬儿时的老师。谭贤鄂老人不光对谷罗山的过往清楚,对梆硬的家世也如数家珍。

我在张家峪积攒的问题,引伸出了一个心酸的话题。

先人们来到了这片深山老林,大山如魔王一样拴着后人的脚。本世纪前,用“与世隔绝”来形容梆硬的村子张家峪可能有些夸张,却不无准确。除了乡干部偶尔的造访,再就没有太多的外人到过张家峪。生活,像大山一样恒久静默。年少,梆硬无疑苦着,深山里的孩子大多都一样,冬天打赤脚,衣服褴褛是常态。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梆硬考取了省司法学院,家太穷出不起学费。村里孩子上大学,是全村人的幸事,于是,你几我十元地凑了四百元,让梆硬走出了大山。

以后怎么办?父亲硬着心肠,让十六岁的弟弟和十四岁的妹妹收起书包,离开了学校。弟弟妹妹用削瘦、稚嫩的肩膀,扛着黑旧的薄铺盖,像鸟儿一样飞到了陌生的远方,挑起了为哥哥赚读书钱的担子。梆硬毕业后当了警察,没有让质朴的小山村人失望。梆硬的血脉与大山彼此相连,没有花花肠子,他的心思简单,报恩——报大山的哺育之恩。他以牛的姿势,面向土地的头颅,绷直的脊梁,大口大口从嘴里喘出的粗气,从每个毛孔里淌出的淋潸汗水,继那位在北京农业大学当教授的族兄后,成了张家峪引以为傲的两个人物之一。

空气中薄薄的雾气弥漫,撩拨起一丝丝清香,久久不散,那是栀子花的香味,还有大山的体味,山香和水气荡涤了我的疲劳。老人动了情,数说着自己得意弟子不惜用抒情的话。但是,我没有觉得不烫贴,因为我感觉,我会在这里寻找到我渴望的质朴的人、做人的人道。

山里人无疑都是过正经日子的,也是要强的人。乡村邻里一栋一栋的楼房竖起来了。梆硬的老父亲也想贵气一下,享受不漏风、虫鼠不能进的楼房,但这对他来说却是一种很美好的奢望。因为他那被村里人引以为傲的儿子是穷警察,不会赚钱。

我看到梆硬眼圈却微微发红,是一种心痛烙下来的红。从谭贤鄂老人的数说中,我得知了他的家境。

在城镇的一家三口,丈夫是基层公务员,妻子下岗,儿子读高中,意味着什么,恐怕人人都明白。那家保险公司聘请妻子当业务员,待遇不错。没过多久,梆硬发现妻子跑的是车险业务,立马黑着脸要妻子辞了职。无奈之下,弟弟妹妹又以候鸟的身份,飞抵千里之外的浙江,承担起赚钱做楼房的任务,满足老父亲的心愿。古稀年的父母亲也只各在一方。母亲到县城给妹妹带孩子,父亲在空寂的木屋守着那几分田地。

梆硬回避众人的目光,讪讪地说:“我这人太没用了。”

大家很快转移了话题,梆硬不再是谈论的中心。我发现,他的眼泪还在眼眶里打转转。不说话,一动不动,像一座山。他一下便平衡了我的世界。人人都不容易,都有自己的特殊处境,朴实的梆硬无法肩挑一家人的生计,而我内心的感叹多如谷罗山的草木。

心在朴实中,可以活得纯洁,可以活在穷乡僻壤,可以一贫如洗却不失人道。我抬起头,下意识地看云雾缭绕的谷罗山,与天地浑然合为一体,你立刻感觉到在这个寂静的傍晚,有一种力量,蛰伏于天地间,像大山一样沉重。(图片来源于网络,与文章内容无关)

致富经五步蛇毒_致富经毒蛇_致富经蛇毒4十个亿

致富经五步蛇毒_致富经毒蛇_致富经蛇毒4十个亿

致富经蛇毒4十个亿_致富经五步蛇毒_致富经毒蛇

本公号专推高质量、高品位的优秀文学作品和书画作品,由长江信息报资深副刊编辑专业打理,欢迎来稿,敬请关注。

本公号已开通留言和赞赏功能,欢迎评论和打赏。赏金除留20%作平台维护费用外,余下80%全部给作者做稿费。您的关注与支持,是我们坚持前行的动力。投稿邮箱:8846636@sohu.com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