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粪种地的好处_牛粪用来种什么农业好_牛粪种植致富项目

成群的牛在牧场草原上低头吃草。谭雅摄成群的牛在牧场草原上低头吃草。谭雅摄

人民网内蒙古8月5日电(申玉环) 盛夏时节,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扎鲁特旗地区洪格尔巴特尔的联合家庭生态牧场,水草丰美,风景秀丽,蓝天白云下白色蒙古包错落有致,成群的牛在草原上欢快进食,一匹漂亮红棕色的马调皮地冲到牛群中,“哞哞”声响此起彼伏,到处呈现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祖祖辈辈生活在草原,人人都有生态保护意识

43岁的蒙古族牧民洪格尔巴特尔是这家牧场的经营者之一。皮肤黝黑、面相憨厚的他见到记者来访,特意换上一件蓝色蒙古族传统服饰,用炸果子、酸奶拌炒米、奶豆腐等蒙古族特色食品在蒙古包内热情地招待了来自远方的客人。

“放羊对草原的破坏力大,羊在吃草的同时啃噬草根,会导致牧场荒漠化,但牛不吃草根,对草原破坏力小。2017年,为保护草原生态,我们把羊全部卖掉,从传统的牛羊畜牧业转型做‘养牛+旅游’的生态牧场,这一年,牧场纯收入达113万元,其中旅游收入突破了25万元。2018年牧场总利润高达130万元,其中养牛净利润为85万元,旅游利润为45万元。” 洪格尔巴特尔娓娓道来他的“生态致富路”。

“我们是三户联合经营牧场,三家草牧场挨在一起,联户经营能节省人工,使用机械也有保障,有很多的好处。” 洪格尔巴特尔说。2014年,洪格尔巴特尔与哥哥毕力根达来、姐夫赛音乌力吉以合作社模式联合组建家庭生态牧场,由“自然放牧、适季养殖”向“集约经营、建设养畜”转变,落实“草原禁牧、草畜平衡、舍饲养殖”减羊增牛政策。

“我们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草原上,草原便是我们的根,都有生态保护的意识。这几年,我们积极响应旗里‘禁牧舍饲’和‘减羊增牛’的号召,坚持少养精养。由于改变了散养的放牧方式,不仅提高畜群的抗灾能力,连增膘也特别快。这样一来,不仅生态得到了保护,草原植被得到了恢复,牲畜出栏的时间也缩短了,2017年仅这一项我们就进帐50多万元。”洪格尔巴特尔讲述了调整经营结构后带来的生态与经济双重效益。

发展蒙古族文化特色旅游项目 走上幸福致富路

2017年,洪格尔巴特尔牧场依托通辽市境内建成的500公里景观带,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每年大批全国各地的游客来此度假,欣赏美丽的大草原,入住蒙古包,体验骑马射箭、民俗音乐表演、篝火晚会等具有蒙古族文化特色的旅游项目。“通过开发旅游,不仅有助于生态保护和内蒙古民族文化传承。我还结识五湖四海的朋友。我还带动其他蒙族朋友看我到这样发家致富的方式,也在跟着做。”洪格尔巴特尔颇为自豪地说道。

今年5月份,洪格尔巴特尔生态家庭牧场与北京二商集团下属子公司内蒙古二商蒙硒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富硒牛产业战略合作协议,正式挂牌成为北京二商集团扎鲁特旗富硒牛养殖基地。“每天给牛喂养富含3克硒元素的饲料,6个月出栏,牛体内含有‘硒’,牛肉更加鲜嫩。” 洪格尔巴特尔还介绍说,牛吃了富含硒元素的饲料后,排出的粪便也含有硒元素,这样散落在草原上的牛粪就会对牧草生长有好处,对生态环境也有很大的益处,“富硒牛”每斤牛肉回收价格较普通牛肉多卖6到8元,甚至更高,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事情。

“二商集团一直在内蒙找一个基地做富硒牛产业。去年年前找过一次没做成。今年5月份,北京那边对我和牧场非常满意便很快签了合同。目前我们自己有300头富硒牛,下半年我们三户计划想养殖100头牛,并带动7户做200头牛,这7户中包括低收入家庭。这个计划已经在执行。”洪格尔巴特尔说。

这些年,洪格尔巴特尔走在生态致富路上,同时积极为家乡扶贫事业做贡献,2017年自筹资金成立扎鲁特努图克旅游有限公司,大小蒙古包有12座,带动就业贫困户1户、牧民10余人;2018年带动4个贫困户5个人脱贫。“在我这里干活是一天100元,有的做2个月,最长有100多天。有一个贫困户,是一对老夫妻,去年离开这里时还带走了7头牛。”洪格尔巴特尔告诉记者说。

与此同时,洪格尔巴特尔还帮助了大学生解决学费以及临时就业问题。“今年没有贫困户,在我这里有五名大学生。两名在读,三名已经毕业,都是周边地区的蒙族孩子,在读大学生假期期间可以在这里打工解决学费,一个月3千元,两个月6千元,有的大学生毕业后,也来这里给他们提供一个临时的工作,帮助他们过渡。”洪格尔巴特尔说。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