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内蒙古生态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全区各族群众生存和发展,而且关系华北、东北、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
切实守护好内蒙古这片碧绿、这方蔚蓝、这份纯净,在祖国北疆构筑起万里绿色长城,这是内蒙古必须肩负起、履行好的重大政治责任。
沙区是我国旅游资源的集中分布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对雄伟、壮观、大漠风光的写照,而不同分布区域的沙漠景观又各具特色。在内蒙古有大面积的草原、森林、沙地、沙漠、河流、湖泊等各类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生态安全屏障。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内蒙古的“沙”。
沙漠是宝地
沙漠资源是人类宝贵的财富
在中国共有八大沙漠
其中有四大沙漠分布在内蒙古
沙漠不宜居住
却是天然旅游胜地
巴丹吉林沙漠
巴丹吉林沙漠位于阿拉善沙漠境内,是阿拉善沙漠的主体,总面积4.7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四大沙漠,我国第三大沙漠,其中的必鲁图峰是世界最高沙峰。
巴丹吉林沙漠年降水量不足40毫米,但是沙漠中的湖泊竟然多达100多个。高耸入云的沙山,神秘莫测的鸣沙,静谧的湖泊、湿地,构成了巴丹吉林沙漠独特的迷人景观,于2005年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丽的沙漠,每年吸引了上万名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
腾格里沙漠
腾格里沙漠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西南部和甘肃省中部边境,总面积约4.3万平方公里,为中国第四大沙漠。
人与自然是命运共同体,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世界是人类的共同期盼。多年来,内蒙古始终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摆在突出位置,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落实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制度,支持全社会力量参与防沙治沙,持续治理库布其沙漠、乌兰布和沙漠、毛乌素沙地,减少入黄泥沙。
库布其沙漠
库布其沙漠位于鄂尔多斯高原北部边缘、黄河南岸,总面积1.86万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七大沙漠。
库布其成全球荒漠化防治样本
这里曾经寸草不生,风沙肆虐。经过几代库布其人的艰苦奋斗和科学创新,库布其沙漠治理成效显著,生态资源逐步恢复,治理面积达6460平方公里,流动沙地从总面积的73.3%减少到44.5%,植被覆盖率达53%,绿化面积达3200多平方公里。
创造了绿进沙退,大漠变绿洲的奇迹,走出了一条立足中国,造福世界的沙漠综合治理之路,被联合国确认为“全球经济示范区”,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一张“绿色名片”。
习近平总书记评价:库布其沙漠治理为国际社会治理环境生态提供了中国经验。
乌兰布和沙漠
乌兰布和沙漠是我国八大沙漠之一,位于乌梁素海流域上游,总面积506万亩,其治理关系到黄河和河套平原的安全。
在多年治沙的背景下,利用沙区丰富的光热资源和绿色无污染的优势,成功打造了一个集光伏发电、设施农业科技大棚、生态观光旅游于一体的万亩太阳能光伏产业生态治理示范基地,走出了一条“光伏治沙”的致富新路子。
守住“绿水青山”做活“金山银山”
2020年10月,乌兰布和沙漠治理区被列入全国第四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巴彦淖尔市成为防沙治沙用沙的标杆示范城市之一。
近年来,通过综合治理,在乌兰布和沙漠东缘更新重建了长154公里、平均宽50多米的大型防风固沙林带,形成全面保护的立体防沙体系,有效遏制了乌兰布和沙漠的东侵;
在紧临黄河的沙漠区域,以人工造林为主,营造黄河护岸防护林带,保护母亲河的安全;
以更新改造农田防护林网为主,沿渠系人工营造农田防护林网,阻挡控制流沙的扩大蔓延,保护好河套灌区的基本农田;
沿110国道、京藏高速公路、包兰铁路营造护路林,确保我国北方交通主要干线安全,改善交通干线两侧的自然景观;
在沙漠腹地修建了总长100余公里的穿沙公路,在公路两侧通过人工造林、封沙育林,建成了乔、灌相结合的阻沙骨干防护林带,阻断了沙源,切断了沙漠向黄河及城乡周边输沙的通道;
目前,过境候鸟种类已由过去的40多种增加到现在的近80种,该区域已成为过境鸟类的“重要驿站”和繁殖地,为保护生物多样性作出了贡献。
乌兰布和沙漠上的菌草治沙示范基地
乌兰布和沙区主要发展肉苁蓉、酿酒葡萄、现代牧业、沙漠生态旅游、光伏发电五大产业,治沙、致富兼顾,大力发展经济林产业,累计在乌兰布和沙漠种植梭梭35万亩,接种肉苁蓉10万亩,“借光治沙”,实现光伏产业、生态治理与脱贫攻坚互融共赢。
巴音温都尔沙漠
巴音温都尔沙漠位于巴彦淖尔盟乌拉特后旗和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境内,狼山北部,总面积约1500万亩。
中国有八大沙漠和四大沙地,其中内蒙古自治区拥有我国面积最大的沙地生态系统,从西向东分布有毛乌素、浑善达克、科尔沁、呼伦贝尔等4大沙地。
毛乌素沙地
毛乌素沙地的一颗明珠
内蒙古鄂尔多斯境内毛乌素沙地面积4771万亩,是中国四大沙地之一。
在毛乌素沙地治理上,内蒙古坚持“保护与建设并重”“增绿与提质并行”。
作为毛乌素沙地腹地,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和鄂托克前旗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森林覆盖率只有7%和2.58%,到2021年,这一数据已达到32.92%和24.15%。
浑善达克沙地
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南端,有处距北京直线距离180千米的沙地,是离北京最近的沙源,这就是浑善达克沙地,面积5.2万平方千米,是内蒙古中部和东部四大沙地和中国十大沙漠沙地之一。
浑善达克沙地沙地南缘基本形成了长420公里、宽1—10公里的防护体系,沙地扩展蔓延趋势得到有效遏制,从昔日“京津风沙源”向“首都后花园”挺进。
科尔沁沙地
科尔沁沙地内蒙古境内分布面积5.73万平方公里,占沙地总面积的86.42%。
镶嵌在科尔沁沙地里的一片绿洲
2021年通辽市争取到国家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修复和保护工程项目,全面提升科尔沁草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项目实施以后,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总的面积是14000平方公里,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提升3%,森林覆盖率提高0.5%以上,地下水超载减少每年3个亿立方米。
呼伦贝尔沙地
呼伦贝尔沙地位于内蒙古东北部呼伦贝尔高原,面积近1万平方千米。呼伦贝尔沙地生态状况呈现持续向好转变态势,实现了沙化面积缩减、沙化程度减轻的较大转变。
近年来,内蒙古紧紧围绕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战略定位,通过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退牧还草、退耕还林还草和草原生态保护修复等重点生态工程,进一步改善草原生态环境。
目前,内蒙古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3%,草原综合植被盖度恢复到45%,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实现“双减少”,重点沙化土地治理区的生态状况明显改善,部分地区荒漠变绿洲。
沙海披绿装 荒漠变绿洲
形成一道
抵御风沙 保持水土
护农促牧的“绿色长城”
让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更加牢固 壮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内蒙古生态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全区各族群众生存和发展,而且关系华北、东北、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
切实守护好内蒙古这片碧绿、这方蔚蓝、这份纯净,在祖国北疆构筑起万里绿色长城,这是内蒙古必须肩负起、履行好的重大政治责任。
沙区是我国旅游资源的集中分布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对雄伟、壮观、大漠风光的写照,而不同分布区域的沙漠景观又各具特色。在内蒙古有大面积的草原、森林、沙地、沙漠、河流、湖泊等各类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生态安全屏障。
沙海披绿装,荒漠变绿洲。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内蒙古的“沙”。
沙漠是宝地
沙漠资源是人类宝贵的财富
在中国共有八大沙漠
其中有四大沙漠分布在内蒙古
沙漠不宜居住
却是天然旅游胜地
巴丹吉林沙漠
巴丹吉林沙漠位于阿拉善沙漠境内,是阿拉善沙漠的主体,总面积4.7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四大沙漠,我国第三大沙漠,其中的必鲁图峰是世界最高沙峰。
巴丹吉林沙漠年降水量不足40毫米,但是沙漠中的湖泊竟然多达100多个。高耸入云的沙山,神秘莫测的鸣沙,静谧的湖泊、湿地,构成了巴丹吉林沙漠独特的迷人景观,于2005年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丽的沙漠,每年吸引了上万名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
腾格里沙漠
腾格里沙漠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西南部和甘肃省中部边境,总面积约4.3万平方公里,为中国第四大沙漠。
人与自然是命运共同体,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世界是人类的共同期盼。多年来,内蒙古始终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摆在突出位置,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落实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制度,支持全社会力量参与防沙治沙,持续治理库布其沙漠、乌兰布和沙漠、毛乌素沙地,减少入黄泥沙。
库布其沙漠
库布其沙漠位于鄂尔多斯高原北部边缘、黄河南岸,总面积1.86万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七大沙漠。
库布其成全球荒漠化防治样本
这里曾经寸草不生,风沙肆虐。经过几代库布其人的艰苦奋斗和科学创新,库布其沙漠治理成效显著,生态资源逐步恢复,治理面积达6460平方公里,流动沙地从总面积的73.3%减少到44.5%,植被覆盖率达53%,绿化面积达3200多平方公里。
创造了绿进沙退,大漠变绿洲的奇迹,走出了一条立足中国,造福世界的沙漠综合治理之路,被联合国确认为“全球经济示范区”,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一张“绿色名片”。
习近平总书记评价:库布其沙漠治理为国际社会治理环境生态提供了中国经验。
乌兰布和沙漠
乌兰布和沙漠是我国八大沙漠之一,位于乌梁素海流域上游,总面积506万亩,其治理关系到黄河和河套平原的安全。
在多年治沙的背景下,利用沙区丰富的光热资源和绿色无污染的优势,成功打造了一个集光伏发电、设施农业科技大棚、生态观光旅游于一体的万亩太阳能光伏产业生态治理示范基地,走出了一条“光伏治沙”的致富新路子。
守住“绿水青山”做活“金山银山”
2020年10月,乌兰布和沙漠治理区被列入全国第四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巴彦淖尔市成为防沙治沙用沙的标杆示范城市之一。 近年来,通过综合治理,在乌兰布和沙漠东缘更新重建了长154公里、平均宽50多米的大型防风固沙林带,形成全面保护的立体防沙体系,有效遏制了乌兰布和沙漠的东侵;
在紧临黄河的沙漠区域,以人工造林为主,营造黄河护岸防护林带,保护母亲河的安全;
以更新改造农田防护林网为主,沿渠系人工营造农田防护林网,阻挡控制流沙的扩大蔓延,保护好河套灌区的基本农田;
沿110国道、京藏高速公路、包兰铁路营造护路林,确保我国北方交通主要干线安全,改善交通干线两侧的自然景观;
在沙漠腹地修建了总长100余公里的穿沙公路,在公路两侧通过人工造林、封沙育林,建成了乔、灌相结合的阻沙骨干防护林带,阻断了沙源,切断了沙漠向黄河及城乡周边输沙的通道;
目前,过境候鸟种类已由过去的40多种增加到现在的近80种,该区域已成为过境鸟类的“重要驿站”和繁殖地,为保护生物多样性作出了贡献。
乌兰布和沙漠上的菌草治沙示范基地
乌兰布和沙区主要发展肉苁蓉、酿酒葡萄、现代牧业、沙漠生态旅游、光伏发电五大产业,治沙、致富兼顾,大力发展经济林产业,累计在乌兰布和沙漠种植梭梭35万亩,接种肉苁蓉10万亩,“借光治沙”,实现光伏产业、生态治理与脱贫攻坚互融共赢。
巴音温都尔沙漠
巴音温都尔沙漠位于巴彦淖尔盟乌拉特后旗和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境内,狼山北部,总面积约1500万亩。
中国有八大沙漠和四大沙地,其中内蒙古自治区拥有我国面积最大的沙地生态系统,从西向东分布有毛乌素、浑善达克、科尔沁、呼伦贝尔等4大沙地。
毛乌素沙地
毛乌素沙地的一颗明珠
内蒙古鄂尔多斯境内毛乌素沙地面积4771万亩,是中国四大沙地之一。
在毛乌素沙地治理上,内蒙古坚持“保护与建设并重”“增绿与提质并行”。
作为毛乌素沙地腹地,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和鄂托克前旗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森林覆盖率只有7%和2.58%,到2021年,这一数据已达到32.92%和24.15%。
浑善达克沙地
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南端,有处距北京直线距离180千米的沙地,是离北京最近的沙源,这就是浑善达克沙地,面积5.2万平方千米,是内蒙古中部和东部四大沙地和中国十大沙漠沙地之一。
浑善达克沙地沙地南缘基本形成了长420公里、宽1—10公里的防护体系,沙地扩展蔓延趋势得到有效遏制,从昔日“京津风沙源”向“首都后花园”挺进。
科尔沁沙地
科尔沁沙地内蒙古境内分布面积5.73万平方公里,占沙地总面积的86.42%。
镶嵌在科尔沁沙地里的一片绿洲
2021年通辽市争取到国家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修复和保护工程项目,全面提升科尔沁草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项目实施以后,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总的面积是14000平方公里,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提升3%,森林覆盖率提高0.5%以上,地下水超载减少每年3个亿立方米。
呼伦贝尔沙地
呼伦贝尔沙地位于内蒙古东北部呼伦贝尔高原,面积近1万平方千米。呼伦贝尔沙地生态状况呈现持续向好转变态势,实现了沙化面积缩减、沙化程度减轻的较大转变。
近年来,内蒙古紧紧围绕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战略定位,通过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退牧还草、退耕还林还草和草原生态保护修复等重点生态工程,进一步改善草原生态环境。
目前,内蒙古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3%,草原综合植被盖度恢复到45%,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实现“双减少”,重点沙化土地治理区的生态状况明显改善,部分地区荒漠变绿洲。
沙海披绿装 荒漠变绿洲
形成一道
抵御风沙 保持水土
护农促牧的“绿色长城”
让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更加牢固 壮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