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丰收季,放眼神州大地,从千里沃野的东北黑土地,到大豆玉米复合种植的“齐鲁粮仓”,再到稻谷飘香的云贵高原,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每年的丰收,与党中央始终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密不可分,与亿万农民的坚韧和辛劳密不可分,更与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支持密不可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健全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强化金融服务方式创新,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能力和水平。
近年来,中国建设银行(以下简称“建设银行”)在探索建立农村金融体系方面进行鲜活实践。以情怀为问路石,用全新的打法、思路、模式、规则以及产品样式,构建起金融发展乡村新生态。在丰收的季节里,记者行走黑龙江、山东、贵州等地,探访中国建设银行赋能乡村振兴的责任与担当。
找准发力点:护航粮食安全“压舱石”
一幅幅稻田画绵延铺展,一阵阵稻花香沁人心脾。地处三江平原腹地、农作物种植黄金地带的黑龙江省富锦市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绿色食品主产区。丰富的农业资源、巨大的产业潜力让扎根这片热土的人们铆足干劲,找准服务乡村振兴发力点,探索独具特色的“富锦模式”。
走进富锦市砚山镇巨福村,现代化农业和美人居的景象令人目不暇接,村委会院落里一排排气派的农机格外惹眼。“以前,用钱要在镇政府、镇服务中心和银行之间来回跑,加上我在内需要5个‘角色’同时在,一项业务办下来没个三五天根本办不完。2020年,建设银行研发的‘三资’管理平台,让我们在电脑和手机上就能操作,非常方便。我们还以村集体名义申请了33.7万元贷款,购买了几台农机具。”巨福村村委会会计王旭伦兴奋地说。
“我现在要做的是提取大豆胚芽DNA,通过比对选取优质种子。”在北大荒垦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现代化育种实验室,科研人员黄珊珊正将一株株翠绿的大豆幼苗移入培养皿,“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石。我们一直致力于为市场提供优良的种子品种和专业化种植解决方案,承担着‘中国粮食、中国饭碗’的重要使命。在生产、加工、销售以及种植基地建设、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探索种源‘卡脖子’技术难题攻关等诸多环节,都离不开资金支持。”
近年来,建设银行黑龙江省分行向垦丰种业投放近20亿元资金,为“德美亚1号”“龙垦3092”“三江6号”“垦川香”等优质种子品牌装上“科技芯”,把种质资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为打好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翻身仗”奠定良好基础。
依靠高科技:智慧平台助农增收致富
“平均亩产1.5万斤,大果能占八成以上。”在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区新港街道刘家旺村,一颗颗水灵灵、红彤彤的大苹果挂满枝头。村民张玉清一年的辛勤付出,在金秋时节将迎来收获。张玉清今年68岁,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苹果妈妈”。用她的话来说,“妈妈怎么照顾孩子,我就怎么照顾果树。”在苹果种植管理过程中,张玉清根据每棵果树的长势情况,进行精细化的田间管理。
苹果质量优、产量高,卖上价钱才是硬道理。张玉清的苹果有名气,很多采购商直接到地头来收购,不愁卖。但是多年来,大部分当地苹果种植户,只能等着苹果经销商上门收购,价格也由对方说的算。
如何破题?怎样帮助农民取得宝贵的议价权?建设银行以解决苹果产业融资难、增加农民收入等问题为出发点,研发烟台苹果平台,颠覆传统销售方式。果农用手机客户端就可以发布供应信息,再由平台直接推送给经销商和销售终端。经销商和销售终端也可以发布需求信息,平台直接推送给果农,让果农和经销商、销售终端直接对接,可有效打破信息壁垒,提高果农苹果销售价格。
从烟台出发,往西南方向行进300公里就到了山东省寿光市,这里因菜闻名、因农而旺,是全国重要的蔬菜集散、价格形成、信息交流和物流配送中心。但是近年来,面对数字农业、智慧农业发展趋势,菜农传统销售方式过程繁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业发展质效。
“我是一名‘棚二代’,听父亲说,过去种棚卖菜都要自己联系菜商,结算款拖欠、压低菜价、电子地磅不准等问题时有发生。”寿光市东斟灌村返乡种植“五彩椒”的“90后”创业青年李纪民说。
为了根治痛点,2021年,建设银行山东省分行积极聚焦寿光蔬菜产业需求,建设寿光蔬菜智慧管理服务平台。“平台以蔬菜智慧管理服务平台为基础,建设大数据系统、搭建物联网系统,实现帮菜农管大棚、帮市场管交易、帮政府管市场,更加便捷获得金融服务等功能。”建设银行山东省分行乡村振兴金融部总经理荣卫民表示。
过去,李纪民曾在外打工,主要从事电商平台工作。“我在2021年返乡种植两个170米大棚,占地25亩,最大的体会是终于不用再加班了!”如今,李纪民在手机上就能看到大棚温度、湿度,实现远程在线实时控制,按照生长周期对蔬菜进行管理。和李纪民一样,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到东斟灌村。建设银行搭建的数字化平台不仅可以带给他们金融支持,更给了他们敢想敢干的底气。
风景美如画:农民的获得感与日俱增
有这样一个地方,一水连三省,雄奇的山峰,柔情的湖水,交织成了诗画般的景象,没有浓妆,只有风光,这便是被垂钓者誉为“野钓天堂”的万峰湖。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前些年,水产养殖业的无序发展让万峰湖呈现另一番景象——随着网箱养殖的兴起和泛滥,每年投放到湖中的巨量饵料污染了湖水;钓鱼棚、水上餐厅和超市等浮动设施泛滥;沿湖地区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排入让水质急转直下,航道被阻断,湖水散发着难闻的气味。
2019年12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决定对万峰湖流域跨省(区)生态环境受损问题立案调查,黔桂滇三省(区)合力治理万峰湖,网箱养殖等问题被彻底解决,水质得到提高。为了巩固治理成果,最高检会同中国建设银行对持续巩固万峰湖流域生态环境受损公益诉讼案治理成果进行深入研究,签订《最高人民检察院、中国建设银行关于加强金融服务助力检察公益诉讼实现“两山”转化的意见》,并就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共同推进打造万峰湖乡村振兴生态样板达成广泛共识。
生态治理取得显著效果,但产业转型和渔民上岸就业成为痛点、难点,建行践行服务三农的初心使命,以助力万峰湖生态治理为契机,打造金融支持万峰湖乡村振兴生态样板。去年12月,建设银行建立“总行+贵州省分行+黔西南州分行”三级联动机制,组建万峰湖乡村振兴生态样板工程工作团队,发挥集团在乡村振兴领域的资源优势,充分激发“金融+法治”合力,按照目标计划,分步推进,持续加大万峰湖周边金融综合服务力度。
“万峰湖实行禁渔区、禁渔期制度以来,政府鼓励万峰湖区域内的渔民上岸从事其他行业,而蔬菜产业是黔西南州十大特色优势产业之一,成为部分渔民上岸创业的选择。”贵州省兴义市南盘江镇党委书记焦燚表示。
今年初,建行贵州省分行以东部帮扶西部的政策为抓手,率先为黔西南州“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配送中心项目”授信2亿元,助力企业升级改造冷链、仓储设施,赋能“公司+蔬菜基地+配送中心+合作社+农户”产业链经营模式,带动8000余名上岸渔民就业增收。
又是一年秋风起,不似春光胜似春光,丰收时节的乡村比往常更多了喜悦与活力。“与农村更近,和农民更亲”,建设银行秉持裕农为民初心,持续践行新金融行动,探索新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新生态。未来,建设银行将继续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用高质量的金融服务赋能乡村振兴,为和美乡村锦绣画卷增添浓厚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