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金慧英

日前,记者来到天津市武清区王庆坨镇富利奶牛场的饲草生产基地。在300亩的燕麦地上,大型收割机一过,成片的燕麦被全株截断收获,空气中弥漫着甘甜的草香味儿。该奶牛场场长王全利说:“今年旱一些,一亩产量500多公斤。这燕麦是在今年3月份种上的,收割完就可以直接机播全株玉米,玉米这茬就基本纯落下了。”王全利细算了一下,种一亩燕麦成本200多元:种子费70元,浇一次水30元,收割费100元,运费、装卸费一吨50元。300亩的燕麦地,倒茬种全株玉米,再加上旁边200亩的苜蓿,基本满足了他600头奶牛的主要饲料。王全利说,种燕麦是用牛粪发酵后施底肥,一直不用打药,完全是天然的,所以场里专供伊利企业的学生奶。

据天津市饲草饲料工作站站长荀桂荣介绍,2011年天津市引进澳大利亚白燕麦在小区试验成功,到今年已经建设示范性基地4000亩。天津拥有近16万头的奶牛主导产业,现在所需的燕麦70%以上还是进口的,而且价格达到2800元一吨,国内燕麦一吨在2000元左右。今年的燕麦生产还是示范性的,还需要在天津适宜的地区大力推广。

荀桂荣说,燕麦被称为“奶牛的细粮”,有奶牛饲用价值高、采食率高的优点,在奶牛不产奶或低产时可以替代苜蓿。燕麦生长期短,每年3月播种、6月收获,全株收获没有秸秆,可以直接播种夏玉米,形成旱作地区一年两季的轮作模式。像王庆坨镇这样的地方,大部分只生产一季玉米,再增加一季燕麦饲草生产,对提高农民收入很有益。特别是天津地区土地相对比较分散,针对农村承包地往往一年一包的情况,推广燕麦种植很适宜。

天津市畜牧兽医局局长王红军说,燕麦草的推广生产不仅推动天津市优质饲草产业和奶业健康发展,而且能够实现饲草生产、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农村生态建设三者的效应耦合,是一个很好的资源节约、生态友好、生产发展的新农村建设模式。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