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州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民增收致富
坚持四化一体模式 发展戈壁绿洲农业
肃州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民增收致富
银达非耕地农业产业园是肃州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十大核心园区之一,园区中期规划5000亩,远景规划1万亩,现已投资6200万元建成高效日光温室750座,配套建成育苗中心、产后服务中心,并被甘肃省农牧厅认证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图为园区一角。
肃州区地处河西走廊西段,总面积3386平方公里,耕地63万亩,辖15个农村乡镇、20个城市社区,总人口46万,农村人口22万,区内农业基础条件较好,属典型绿洲农业区,2012年1月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新的起点上,肃州区委、区政府紧盯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和农民增收,理思路、定目标、强措施、促落实,闯出了一条园区化、企业化、循环化、产业化的“四化一体”戈壁绿洲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子。2013年,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52.0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467元,城镇化率达到64%。
园区化布局:改善农业设施装备条件,推进标准化生产
经过多年持续发展,肃州区形成了以蔬菜、制种和草畜为主的三大主导产业,但规模化、集约化、装备化水平不高。为提升全区农业发展水平,肃州区委、区政府确立了“园区引领、重点突破、示范带动、整体推进”的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发展思路,提出建立城郊高效节水农业区,中北部优质蔬菜与高效经作制种复合产业带,沿山草畜与杂交制种玉米复合产业带,大力发展蔬菜、制种和草畜产业的“一区两带三产业”现代农业产业规划,建设10个各具特色的产业园区。园区包括非耕地4个、标准化养殖2个、农产品加工物流2个、高效节水1个和高效经作制种1个。并坚持资金项目进园区、农民务工进园区、高新技术进园区、设施装备进园区、农业服务进园区,示范引领全区农业现代化的总体推进。目前,园区建成面积达到2.4万亩,覆盖全区所有乡镇,建成高标准日光温室3.4万亩、塑料大棚6.2万亩、标准化养殖小区328个。在显著提升农业装备条件的同时,带动发展万元养殖户2万户、万元田12万亩。
同时,以产业园区为平台,统一建设模式、统一技术服务、统一规范标准,健全运行机制,推行标准化生产。制定各类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规程57项,建成标准化生产基地53万亩,农产品“三品一标”推广利用率达到55%。在园区带动下,全区6万户农户基本实现了户均两亩万元田的富民增收目标,肃州区成为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加工示范县、全国最大的高效特色经济作物制种基地、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和全省肉牛肉羊产业大县。(转4版)
(接1版)
企业化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适度规模化发展
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肃州区坚持用工业化理念谋划现代农业,以十大农业产业园为载体,探索了一套合作投资、农户入股、招商引资、企业化经营机制,建立与规模化生产经营相适应、企业与农户互利双赢的生产关系。
健全土地流转服务中心、仲裁中心等土地流转服务机构,探索建立了土地产权交易市场,鼓励农户承包地向企业、大户和合作社等规模经营组织流转,满足规模化、集约化生产需求。大力引导农户到土地流转企业和种养大户务工,在本区就近就地转移就业;或发展二、三产业,开拓就业门路,最大限度地增加就业机会。目前,全区累计流转土地15万亩,占到承包地的四分之一。
肃州区还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制定出台了家庭农场认定管理办法、种养大户及合作组织发展意见、招商引资等优惠政策,支持有资本、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致富带头人兴办家庭农场、组建合作社,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鼓励农户以土(林)地承包经营权作价入股农民专业合作社或者以林权出资成立公司,吸纳就业,发展现代农业,形成了以家庭承包农户为基础,专业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组织形式为补充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队伍。示范区建设以来,全区共培育引进农业企业81家、专业合作组织480个,家庭农场86个,户均种植日光温室10座以上、养殖肉羊200只。
循环化生产:实现农业资源有效利用,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农民人均耕地少、水资源匮乏、生态环境脆弱是制约肃州区农业发展的瓶颈,为此肃州区走上了一条保护与开发并举,治理与利用并重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子,着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
充分利用戈壁荒滩打温室、搞养殖,将地理环境“劣势”转化为农业生产“优势”,建立了西洞、总寨、银达等四个非耕地农业产业园,大力发展非耕地设施农业。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现已建设戈壁日光温室1万亩,成为全省最大的非耕地日光温室有机生态无土栽培种植示范基地,不仅创新了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也拓展了农业发展用地空间,还不占基本农田,保障了粮食生产安全。
同时,资源综合利用,将光伏产业与设施农业有机结合,发展光伏农业。开发建设光伏日光温室1000亩,开展立体生产,既能发电、又能种植,既节约了土地资源,又实现了现代农业与新型能源的有机融合,协同发展。并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因地制宜推广工程节水、农艺节水等高效农业节水技术,发展节水农业。目前,全区63%的耕地可做到精确灌溉,实现了水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
此外,通过实施秸秆养畜、基质栽培和农村沼气工程,构建“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农业产业链,变废为宝,发展循环农业。全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了70%以上,沼气池使用率达到80%以上,废旧农膜、尾菜等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利用量占到总量的82%。
产业化发展:延伸产业链,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近年来,肃州区不断拓展现代农业的内涵、外延和发展领域,积极构建各种资源有效利用、比较优势充分发挥、综合效益整体提升的农业产业体系。
培育壮大龙头企业,解决农产品商品化问题。肃州区把价值链、产业链等现代产业发展理念和组织方式引入农业,大力推广“龙头+基地+协会+农户”模式,密切基地、农户与市场之间的产业联接,建成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168家,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农产品年加工、贮藏、运销能力达到100万吨,加工转化率达到58%,订单生产率达到85%,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和农产品加工示范县。
全面推行农业保险,构建现代农业发展保障体系。采取财政补贴为主,农户适量承担的方式,大力实施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奶牛、能繁母猪和玉米保险,年均承保金额2亿元以上,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增强农业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能力。同时,大力推进全省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和供销社综合改革,加快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业态。以甘肃巨龙现代农业物流港为平台,探索开展农资及农产品直销配送、网络营销、村镇银行、电子商务等新型营销模式,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集商流、物流、信息流、技术流为一体的现代农业服务平台。
与此同时,以适应人民群众对农业多样化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辖区自然和人文资源,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等新型农业。全区共建成农家乐270余家,其中投资过百万的各类休闲农业15家,过千万的5家,酒泉植物园被国家农业部和旅游局确定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形成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良好态势。(肃州区委 肃州区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