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养鹅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农村经济的新增长点。饲养种鹅的专业户越来越多,如何饲养好种鹅,使之产生更高的效益,是每个养殖者关心的问题。在种鹅各饲养阶段中,休产期往往为广大养殖者所忽视,其实休产期的饲养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种鹅进入休产期前有一些明显的表征,如公鹅配种能力差,种蛋受精率低时;母鹅产蛋逐渐减少,蛋变小,畸形蛋增多,大部分母鹅的羽毛干枯。出现上述情况,种鹅就即将进入了休产期。结合实际,应做好如下一些基本工作。

1 调整鹅群

种鹅的利用年限一般为4~5年。选留的基本原则是留下生产性能好、体质健壮的种鹅。首先,将鹅群中老、弱、病、残鹅,低产鹅和停产鹅及时予以淘汰。每年按比例补充新的后备种鹅;其次,一般母鹅群有合理的年龄结构:1岁鹅占30%,2岁鹅占25%,3岁鹅占20%,4岁鹅占15%,5岁鹅占10%,每年的淘汰率为5%;最后,鹅群应按年龄及公母性别配比分群饲养。

2 强制换羽

自然条件下,母鹅从开始脱羽到新羽长齐需要较长的时间,换羽有早有迟,其后产蛋有先有后,为缩短换羽的时间,使换羽后开产日龄较整齐,可采用人工强制换羽。同时休产期可拔羽2~3次,增加经济收入。通常,大约放牧饲养1个月之后,就可进行人工拔羽。公鹅需比母鹅早20~30d拔羽,目的是使公鹅在母鹅产蛋前,羽毛能全部换完,这样,在繁殖季节公鹅有充沛的精力进行交配。实践证明,拔羽的母鹅可比自然换羽的母鹅提早20~30d产蛋。如开展强制换羽工作,需做好如下工作。

2.1 拔羽对象

首先应该明确哪些鹅不适合人工强制换羽。如体弱多病的鹅,营养不良,拔出的毛常会带有肌肉,影响羽绒质量,加之其适应性差,抵抗力弱,拔毛的刺激会加重病情,容易引起感染,甚至造成死亡;另外,整只出口的肉鹅需要完整的胴体外观,因拔毛可能损伤皮肤,在屠体上留下斑痕,影响外观品质,所以不宜进行活拔羽绒;最后,饲养5年以上的鹅,新陈代谢能力差,毛绒再生能力差,毛绒量少,不适于活拔。

2.2 场地和设备

拔毛场地必须选择在地面平坦、无灰尘、无杂物和门、窗关闭的干净的室内进行。非水泥地面的,应在地上平铺一层干净的塑料薄膜。室内设置好足量的存放羽毛用的干净、光滑的木桶、木箱。还应准备好镊子、红药水或紫药水、脱脂药棉,以防万一拔破鹅皮肤时消毒

2.3 具体操作

2.3.1 拔毛的部位 鹅胸部、腹部、体侧和尾根等均是拔毛的主要部位,其次是颈下和背部。翼羽和尾羽不宜拔掉。

2.3.2 鹅的固定 拔毛者坐在凳子上,把鹅体翻转过来,将鹅腹部朝上、鹅头朝人平放在拔毛者的双腿上,用腿将鹅头和两翅夹住,注意不能夹得太紧。

2.3.3 拔毛方法 一种是毛片和绒朵一起拔;另一种是先拔毛片后拔绒朵。应先拔黑头或灰头等有色毛绒,后拔白色毛绒,毛片和绒朵应分开存放。

拔毛的基本要领是:腹朝上、拔胸腹;指捏根、用力均;可顺逆、忌垂直;少而快、要耐心;按顺序、拔干净。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羽绒,一排挨一排,一小撮一小撮往下拔。拔毛时手指应紧贴毛根,每次拔毛切忌贪多,一般为2~4根。

拔毛的顺序:先从颈下开始,依次是胸部、腹部、体侧、腿侧、肩部和背部,除头部、双翅和尾部以外,其他部位都可拔取。拔下的毛片、绒朵应分开放,放时动作要轻,以防飘飞。装袋时要保持绒朵的自然弹性,不可揉搓,放满后及时扎口。

2.3.4 注意事项 首先应防止将毛拔断,另外注意保护鹅的体表。若拔破皮肤,要立即用红药水或紫药水涂擦伤处,以防病菌感染;对于少量血管毛要避开不拔。在拔毛片时有些鹅会出现部分毛根带有肉质,发现这种情况,应放慢拔毛的速度;若大部分带有肉质,则表明营养不良,应暂停拔毛。对于拔完毛的鹅与未拔毛的鹅要分开饲养。

2.4 拔羽后的饲养管理

鹅在第1次、第2次拔绒后常会出现暂时不食或少食、走路提腿或者摇摇晃晃、爱站不伏、不睡不动的现象,一般2~3d后该现象自然消失。这是鹅正常的生理反应,可以在每次拔毛后3~5d内不让鹅下水、淋雨、曝晒,也不要将其放养在潮湿的地方,以防感染和感冒(即出现摆头、鼻孔甩水、不想进食,甚至连水都不愿喝等症状),此外,应把鹅养在预先准备好的圈舍内。圈舍要求背风保暖,光线较弱,地面干燥清洁,铺有干净柔软的垫草。若发现拔绒后的鹅有病态,要及时对症治疗。在饲料营养方面,鹅拔绒3d后的食欲增加10%~20%,此时要将其喂饱,并补饲精料3~5d。每天除供应充足的优质青绿饲料和饮水外,每只鹅还要补喂配合饲料150~180g,增加含硫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的供应,促进鹅恢复健康和羽毛的生长。

3 防寒保温

冬季天气寒冷,种鹅棚要注意保温,舍内要干净、干燥,通风良好,防止种鹅受冷,影响春季的产蛋。除采用供暖设施外,可以采用以下一些基本防寒保温方法。

堵塞鹅舍、墙壁上的孔洞,更换坏瓦,以防贼风侵袭;修好门窗,夜晚严寒天气在门窗上覆盖草帘或双层塑料布保温:在屋顶下加一个保温夹层或装天花板顶棚,阻隔冷空气进入舍内;在舍内地(架)面上厚垫干软垫草,确保鹅腹部不受寒,加大单位面积饲养密度,3~4只/平方米为宜,以利鹅只之间相互取暖。

4 饲料调制

将产蛋料改为育成料,使种鹅得到优质的粗料,适当补充精料即可,主要目的是消耗母鹅体内的脂肪,加速鹅的换羽,另外,可提高鹅群耐粗饲的能力,降低饲养成本。

俗语说:“四只鹅一头猪”。一般在产蛋前4周开始改用种鹅日粮,饲料粗蛋白质水平为16%~17%。停产的鹅,冬季也很能吃。每天每只鹅要保证50g以上的玉米面,每天喂2~3次让鹅吃饱,尽量减少体质消耗。为降低成本,秋季可搞些青贮窖,冬季可保证鹅不断青。

在配料时,食盐和矿物质不能缺乏,在不喂青料情况下,维生素应适当添加一些,这样使母鹅保持体质健壮,来年春天才能按时开产或提前开产。通常,至开产前一个月,将饲料逐渐调整到产蛋期料,使种鹅逐渐恢复体况,贮备能量,为下个产蛋期做好准备。

5 补充光照

光照可以促使母鹅的卵泡发育,但是光照时间盯长短和强度对种鹅产蛋性能的发挥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对种鹅适合的光照应该有基本的了解。种鹅产蛋期每天大约需16h的光照,而休产期采用自然光照。到开产前2周,逐渐恢复光照制度。如自然光照时间不足,必要时可人工补充光照,保证到产蛋高峰来临时光照时数充足。合理调节光照强度,切忌高强度光照,会使鹅产蛋性能受到破坏。可在鹅舍内每15~20平方米安装一盏40~60W的灯泡,灯泡距鹅背1.8m高,并装上灯罩,使光线集中照射在鹅体上,光照要均匀。每天早晚2次开灯补光。如遇大雪、浓雾等阴暗天气,晚上要适当提前开灯,早上延长关灯时间,必要时可全天照明。

6 疾病控制

鹅疾病的防治是养鹅业中重要的一环,休产期也应做好疫苗注射和常规消毒工作。实践证明,虽然鹅的抗病力很强,但疾病仍是极大的障碍,有时由于疾病的流行使鹅大批死亡,造成养鹅业重大损失。因此,必须贯彻“预防为主,养防结合,防重于治”的基本方针,开展综合性防治措施。减少鹅体内养分消耗,可使种鹅保持体质健壮,有利于粗放饲养。对本地区经常发生的疾病要进行疫苗或接种预防,尤其要强化日常鹅群的保健工作,如每年春、秋两季用碱水等消毒药,对繁殖场进行全方位的喷雾消毒,每隔半个月用百毒杀等对鹅舍及运动场进行一次,带鹅喷雾消毒,饲料中定期投放一些广谱抗菌药物。应该特别注意的是,绝不喂发霉饲料。每天要及时清除鹅粪,勤晒勤换垫草,保持舍内外清洁卫生。每周将圈舍、食槽、用具等消毒1次。

总之,对于种鹅休产期的饲养管理需要认真对待和分析,一方面可以降低成本,获得经济效益,另一方面,要结合鹅的生物学特性,对种鹅进行合理的饲养和管理,可为下个生产季节生产性能的发挥奠定基础。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