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巩留最权威的信息发布平台
春和景明,陌上花开,炊烟袅袅,青山相伴,春日里的萨尔布群村处处勃发生机。
在感叹乡村美好生活时,人们很难想象这个朝气十足的村庄如何“破茧化蝶”,成为自治区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生活在这里的村民都是这场嬗变的参与者、见证者和享受者。
走好“先手棋”,奏响党建引领“交响曲”
4月13日,伴着西斜的余晖,巩留县提克阿热克镇萨尔布群村村民巴特卡·吾恩说笑着将几位乡亲送出门,自从他家打造了“巴特小屋”,村民有事没事都爱来这里坐一坐、聊一聊,学学种养殖技术,拉拉家常。
巴特卡是村里的老党员、致富带头人,2020年在村党支部的支持下,拿出自家的3间房打造了家和室、学习室和惠民室,他主动担任调解员和宣传员,帮助调解群众的矛盾纠纷,组织党员群众学习党的惠民政策,“巴特小屋”成了村民的解忧驿站。
萨尔布群村党支部书记李建勇说,守护乡村幸福,把小村庄建成乡村振兴的“样板村”,离不开党建引领。
自2019年上任以来,李建勇以“班子强起来、党员亮起来、作风好起来、群众富起来、民心聚起来”为抓手,积极开展“五个好”党支部创建、党员积分管理等工作,完善党务公开、民主决策、分工负责、集体议事等制度,实行责任到人,具体到事,让党员、村干部动起来。
去年,通过网格议事,村里协调争取项目资金700万元,建立污水处理站,铺设污水管网6.9公里,206户村民受益,实现了生活污水集中治理。
对村里的变化,老党员蒙开马西玛感受最深:“家家户户都住上了好房子,房前屋后养花种菜,工厂、田间务工挣钱,日子过得一点不比城里差。”
村党支部将党建活动与各项工作相融合,全体党员走家串户倾听群众心声,为民排忧解难,培养和储备了一批农村优秀人才、发展致富能人入党,全村15人递交了入党申请书,12人被列为入党积极分子,6人发展为党员。萨尔布群村先后荣获自治区精神文明村镇、自治州民族团结进步模范村、县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
最近,李建勇又获得了“自治区乡村振兴最有担当党支部书记”称号,用村干部立吉的话说,“李书记以后要更忙了。”但李建勇不怕忙,只要村民满意、高兴,他心里比谁都甜。
走好“关键棋”,奏响产业兴旺“发展曲”
说起萨尔布群村的华丽转身,洋溢在每个村民脸上的笑容是村强民富最好的见证;昔日荒地上建成的一排排崭新的高标准养殖棚圈是现代农牧产业最有力的印证;逐年增加的务工队伍是产业兴旺最强劲的佐证……
走进村里的“天山夏尔湖”旱田馕合作社,车间里麦香飘荡,揉面、做糕点、打馕……每个人都忙得不亦乐乎。
村民依提买买提·阿不都哈尼在这里已干了两年多,如今工资6000余元,靠着家家户户都会的打馕手艺过上殷实富足的生活,是他过去不敢想的事。
巩留县富业商贸有限公司生产厂长陈艾介绍,在村“两委”的带动下,2019年,村里的5名致富带头人成立了“天山夏尔湖”旱田馕合作社,依托该村1.7万亩旱田小麦种植优势,引进富业公司,采取“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投资850万元建设2300平方米的生产车间,吸纳富余劳动力就近就业50多人,带动人均增收2000余元、村集体增收10万元。
前不久,公司在县城设立了“夏尔湖烘焙室”,销售各类糕点,进一步拓展产品市场,带动更多村民就业增收。
在萨尔布群村沃金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养殖基地,一头头壮实的蒙贝利亚牛安适地在棚圈里吃料饮水。
沃金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冯小翠介绍:“3月底,我们引进了135头蒙贝利亚牛,牛乳乳脂率非常高。目前,公司牛存栏量500头左右,主要以西门塔尔和蒙贝利亚为主。”
沃金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是巩留县通过招商引资从内蒙古引进的畜牧业龙头企业,现有棚圈7栋、饲草料储备库2栋,最大奶牛存栏量可达5000头,是该县目前规模最大的奶牛养殖基地。公司的进驻不仅为村集体增加了10万元收入,还针对该村的增收困难群众推行养殖托养服务。
“一年仅需2500元托养费,收益全归农户,可以说稳赚不赔。目前,村里有300多户村民在这里托养了350余头牛。”李建勇说,在党员带动下,去年村里还成立了“胡西吾斯店”养殖合作社,养殖良种牛624头,村民人均收入由2021年的1.7万元增加到2022年的2.1万元,村集体收入达到141万元。
为使每个村民都有增收门路,村里制定了“培训+就业”计划,邀请畜牧养殖专家、农业技术骨干等专业力量,开展烹饪、家政、种养殖、林果园艺等实用技能培训,提升群众就业技能,累计实现就业730人。
走好“长远棋”,奏响美丽乡村“进行曲”
4月的萨尔布群村,杏花开满小巷,棵棵绿树伫立在平坦干净的道路两旁,映衬着错落有致的庭院,迎面而来的村民无不面带笑容,漂亮的文化墙遍布四周,一幅秀美和谐的乡村图景徐徐展开。
近两年,萨尔布群村积极争取乡村振兴项目资金2100多万元,硬化道路6.8公里,栽植乔木2000余棵、灌木1万余棵、花苗5万余株,铺设人行道2.2公里,绘制彩绘墙面5000平方米,安装路灯100盏,完成全村自来水管网提升改造,打造“巴特小屋”“石榴籽”工作室、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阵地,一步步让村庄旧貌换新颜。
村民西娜对如今的生活十分满意,家里的房屋都是精装修,有洗浴室,用上了抽水马桶,庭院整治得干净利索、赏心悦目。丈夫在家养了20多头牛,她在村里的合作社上班,收入不愁,日子过得和和美美。
“大家互相帮助,全村人的日子才能越过越好。”自治区级民族团结模范、村民肉苏尔夏·白克吐尔逊富起来后,一直坚持帮扶有困难的乡亲,带动20余户村民发展养殖致富。
村“两委”还以群众积分制管理为抓手,选树一批“好婆媳”“好邻里”“十星级”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美丽庭院”示范户等,并制作标牌公示在街头巷尾、村民家门口,村民争先进、当模范的劲头与日俱增。
“如今,村里的教育、医疗、环境、村务治理都有了大发展,乡亲们的幸福感很强。”村民吾斯曼江·阿肉甫高兴地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这成为全村人的共识,大家朝着更美好的明天全力奔跑。(记者 王志华 刘成刚 赖宇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