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彭水网(融媒体首席记者 赵 勇 融媒体记者 杨元忠 廖 唯)资料显示:彭水红薯常年种植面积30多万亩,生产加工主体32家,绿色高质高效示范户48户,加工大户230家;全年生产红薯淀粉2.5万吨、粉丝1.56万吨,实现年产值达6亿元。
一颗小红薯,从曾经的“三大坨”实现华丽转身,摇身变成彭水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正如县农业农村委主任李育奎一语中的:这主要得益于彭水红薯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种植促进加工、加工带动销售、销售刺激种植的良性循环发展模式,让小红薯真正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大产业。
种植+加工
把加工厂建在基地上
“现在的锅炉用生物质燃料,不再烧柴烧煤,既环保又节约成本。”近段时间,随着种薯储藏入库,石柳乡荞竹村红薯种植大户周光运忙碌着改扩建红薯加工厂。
2014年,周光运开始规模化种植红薯。“虽然祖祖辈辈种红薯,但是品种差、产量低、规模小,大多用作喂养牲口。”当时,离石柳乡不远的郁山镇有大型红薯加工厂收购红薯,这让周光运眼前一亮,觉得是一个不错的商机。说干就干。他与红薯加工厂签下订单,当年种植了160亩高淀粉红薯。
通过订单为加工企业提供原材料的方式,周光运一直持续到2018年。“我一边种植红薯,一边去学习粉丝制作和种薯储藏技术。”周光运说,当年,他把加工储藏厂房建到红薯种植基地,开启了种植、加工的融合发展模式。
“虽然增加了成本,但是利润更可观。”周光运通过把初加工厂房建到基地的模式,让自己的红薯价值翻番,利润也跟着增大。
“土地宜机化改造后,我先后购买了大批农机,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周光运说,土地宜机化整治前,他每年种植160多亩,宜机化整治后,他增加了140多亩,目前红薯种植面积稳定在300多亩。
“以前每年加工200吨红薯,现在每年产量在500多吨。”对此,周光运开始扩建厂房,改进技术,让红薯实现更大化的产值。
县农业农村委主任李育奎表示,把红薯初加工建到基地,实现一二产业融合发展,是彭水红薯持续做大做强的一个缩影。目前,全县共发展晶丝苕粉生产加工主体28家,加工能力1万吨以上企业4家,加工大户230家。
加工+销售
实现产业“接二连三”
在郁山镇龙须晶丝苕粉厂产品展示区,以晶丝苕粉为主的10多类红薯产品摆满货架,令人目不暇接。
“顾客可以在这里直接购买,也可以到商超、专卖店进行购买。”企业负责人葛先萍说,随着顾客的需求越来越广泛,企业的产品研发也更加丰富。
从以前的粉丝到目前的10多个种类,就是为了不断满足顾客和市场的需求。
在郁山镇龙须晶丝苕粉厂,工人正在晾苕粉。
在包装车间,工人们正在称重、打捆、封袋、装箱、打包、装车,忙着赶制订单。在彭水县城售卖土特产的晏中兵订购了100件晶丝苕粉。
“这段时间是大家购买红薯粉的高峰时节,得提前备一点货。”晏中兵在彭水县城销售土特产有10多年的历史,其中,晶丝苕粉一直是他们店的主打产品。
“销售最多的一年,我这个店要销售几千盒红薯粉。”晏中兵说,他主要销售的是3斤装一盒的晶丝苕粉。目前,他的销售点逐渐成为了晶丝苕粉专卖店。“苕粉品质好,回头客很多,一年下来不愁销路。”
在彭水,像晏中兵这样的销售大户不在少数。
近年来,随着彭水红薯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不少从事红薯精深加工的龙头企业,在抓好传统红薯粉加工的同时,不断研发新的商品,更好地实现产业 ‘接二连三’,不断增加红薯的附加值,带动企业和村民增收。
“深加工产品市场好,原料供不应求。每个大户都与企业签订了回收订单,种多少收多少,农民收入非常稳定。而随着加工产品的进一步丰富,企业对原料的需求会持续增长。”县农技推广中心粮油蔬菜科科长罗启燕说,自发展“高淀粉红薯产业”以来,红薯被加工成粉丝、薯片、薯干、饼干等产品远销香港、英国等地。
线上+线下
让红薯产品走向世界
近段时间,位于新田镇庹家村的苗巧嫂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企业负责人庹建均正组织工人加工红薯粉丝。
“我们每年加工红薯粉500多吨。”庹建均说,自从2020年通过网络销售后,每年网上销售红薯粉丝就达200多吨。
“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拓宽了销售渠道,促进了红薯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庹建均说,企业生产的苕粉主要销往重庆、湖北、广东等省市,因为品质好,回头客多,每年的销量十分看好。
近年来,我县不断发展壮大红薯产业,不断拓展红薯产品的销售渠道,让“彭水红薯”插上“电商翅膀”。
2017年12月7日,“彭水赶场”在第五届中国(重庆)商品展示交易会上正式上线。“彭水赶场”是一个整合彭水资源,集彭水网商平台、网商店铺、网货产品、特色旅游等属性于一体的综合性电商平台。为有效促进红薯产品上“云端”,彭水启动“互联网+”销售模式全力打造品牌农产品——“彭水红薯”。
“申请注册‘彭水红薯’地理商标,就开始了一系列的营销策划,并通过‘彭水赶场’平台发动全部商家,全网主推‘彭水红薯’,同时对每单红薯进行销售补助。”县商务委副主任钱能涛表示,随着农村电商逐步壮大,“彭水红薯”搭上“互联网”快车,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彭水红薯等农特产品通过“彭水赶场”走出国门、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