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2018年以来,福建泉州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着力打造乡村振兴的“泉州样板”。近日,泉州从64个乡村振兴典型示范村(成效显著村)、实绩突出村典型案例中,评选出15个2020年度乡村振兴试点村典型案例,从中总结提炼出“产业兴旺型、生态宜居型、乡风文明型、治理有效型”四类乡村振兴样板,并结合试点村的实际案例,对每个样板进行剖析,梳理其可供借鉴推广的发展模式。
中国网讯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振兴。在“产业兴旺型”案例中,典型乡村聚力“抓产业、促发展”,把发展优势产业作为有效抓手,带动乡村振兴取得新突破,走出了一条适合各地实际的振兴之路。这些案例中,集中体现为四种主要发展模式。
以潘山村为代表的“传统产业升级”发展模式
晋江东石镇的潘山村借助木雕之乡优势,把木雕产业做强做大,增加村财收入。发挥南派木偶戏发源地和胡萝卜基地等优势,进一步深挖美丽乡村内涵,建设木雕、木偶和农业展馆,策划配套文化节;以零星古宅和木雕师作坊为载体建造微景观,打造山海同游精品特色文化旅游路线,推进木雕、农业、木偶三大产业蓬勃发展。
潘山村多措并举实现传统产业升级,2020年实现木雕加工产值超2亿元,胡萝卜年产值超千万元。成功经验主要体现在:用活木雕、木偶非遗文化资源、胡萝卜产业优势,依托村经联社,深入开展土地流转、村校合作,坚持自主创新,持续提升内生发展动力,促进传统产业升级。
潘山木偶文化广场 潘山村 供图
以永安村为代表的“三产融合”产业发展模式
洛江区马甲镇永安村充分发挥花卉种植优势,做大做强特色花卉种植产业,延伸以蝴蝶兰种植为中心的产业链条,夯实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带动村级旅游产业的发展,打造“三线五个区”,推动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永安村的花卉三产融合式产业链已基本形成、农文旅融合发展脉络已基本串联、“蝶村”优势产业品牌已日益凸显,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从零增长到40万元,带动百余户入股村民实现年增收10000元,实现全域产业一体化发展,建成“三产融合式”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振兴村。
成功经验主要体现在:结合花卉种植的传统,探索“由三产带二产促一产”的拓展思路,构建“产业共融、产权共有、村民共治、发展共享”的“三产融合式”蝴蝶兰庄园产业发展模式,积极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稳定实现村财、村民“双增收”。
永安村的蝴蝶兰庄园种植基地 永安村 供图
以上沙村为代表的“农文旅”产业发展模式
位于永春县桃城镇的上沙村在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村企合作、农企合作的新模式,分步集约流转闲置山地、田地、林地、民房等资产资源,引入社会企业,培育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农业休闲旅游,促进“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上沙村以上沙岭花果世界为依托,探索“农业+文化+旅游”模式,将上沙村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打造成独具标志性的农文旅融合产业样板,促进村财村民双增收。
成功经验主要体现在:坚持以产业振兴为着力点,创新土地流转、村企合作、农企合作新模式,延长旅游产业链条,充分发挥龙头示范引领作用,辐射带动周边村合力推进产业兴旺示范区建设。
上沙村全景 上沙村 供图
以古浮村为代表的“1+3”产业发展模式
石狮祥芝古浮村充分发挥山、水、人、文等独特资源,将产业发展、旅游开发和生态建设结合起来,依靠美丽滨海、古浮海鲜广场、紫菜养殖地、白鹭岛、古街古道等旅游资源,打造“神木古浮 紫菜之村”,助推乡村旅游落地开花。
当地通过一系列举措推进,“古浮湾慢生活体验区”初见雏形,人气渐涨,已成为石狮滨海生态旅游的首选目的地。
成功经验主要体现在:用好三个“活”字诀,盘活土地、资产资源,打造古浮特色旅游,重塑乡村吸引力,推动乡村产业兴旺“盆景”变“风景”,带动村集体增收,村民发家致富。
紫菜养殖为村民致富拓宽路径 古浮村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