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集中展示榆林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突出成就,即日起,农业科技报社联合榆林市委宣传部、榆林市乡村振兴局特别策划“乡村振兴的榆林实践”专题,通过记者实地走访调研,全面发掘各地在推进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更加坚实步伐,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提供有力支撑。

20230819153624093-54-44a31.jpg_scale_.jpg

“枣悦”果汁、酣醒、枣妍、两核三枣、红枣酸枣仁人参灰树花果蔬汁饮料......这是清涧北国枣业有限责任公司将红枣通过深加工所衍生出的产品,它们成为了提升红枣产业附加值,全方位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有力担当。

微信图片_20230818090058

清涧素有“中国红枣之乡”的美誉,当地红枣种植面积超过90万亩。近年来,受多重因素影响,红枣产业进入发展“瓶颈”。“如何让红枣产业再次焕发生机,成为群众致富的好产业”成为了清涧的努力方向。

龙头企业托起农户“致富梦”

“自企业成立以来,我们年消耗红枣量达到了2万吨,产值约为3亿元,能够解决当地300多人就业,带动清涧枣农增收7000万元左右。”清涧北国枣业有限责任公司综合办公室主任张琴介绍。

清涧北国枣业有限责任公司是陕煤集团为助力榆林地区脱贫攻坚,在清涧县投资的以红枣为主的特色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自成立以来,公司以破解陕北地区红枣产业发展困境,助力当地乡村振兴为己任,不断挖掘陕北红枣品质,提升红枣附加值,带动枣农脱贫致富。

公司现拥有三个现代化车间,引入了7条国内先进生产线,主要从事以枣为主的农副产品种植、收购、储存、深加工和销售以及农产品深加工技术研发与推广,并建设完成两座冬暖式蔬菜高效日光温室,打造厂区生态红枣示范种植基地。

“我们对当地枣农进行采购、培训、微商、就业、种源、仓储及旅游等全方位帮扶,只要枣农有困难,我们就可以帮助枣农解决从管到产再到销的难题,让枣农没有后顾之忧,也为枣农增收保‘价’护航,有效地推动当地红枣产业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张琴说。

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从2020年起,清涧启动了弃管撂荒枣林管护工作,通过政策引导、财政支持、低产改造、技术指导、订单收购等方式,全面增强枣农信心,提高红枣产量和品质,引导红枣产业进入良性循环。

从田间到舌尖的全产业链

“来!尝尝我们研发的红枣汁和蜜枣,看看我们研发的系列枣产品。”在北国枣业的产品展示厅内,该企业技术总监许康兴致勃勃地向记者介绍着。

小小一颗红枣,能有多少种变化?在产品展示厅内,红枣茶、红枣保健品、红枣杂粮粥等红枣衍生产品琳琅满目,当地的红枣经过企业的“妙手”,变成了颇受外界热捧的特色商品。

在实施乡村振兴的大战略下,农产品加工向精深加工发展势在必行。随着红枣种植不断加速、布局不断完善,清涧红枣产业链一环扣一环,实现红枣产业从“卖原料”到“卖产品”的有效转变,有力提升红枣的价值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带动清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我们公司注册了‘陕北滋味’‘药典大枣’‘枣纤’等12个品牌,推出了红枣干制品、饮品、粉条、粉丝等十大系列50多个产品,只有不断拓宽红枣的产业链条,才能把红枣经济价值最大化。”许康说,通过精深加工,清涧红枣的价值实现了翻番。

微信图片_20230818153645

写好“枣文章”三产融合篇,北国枣业围绕种植、加工产业共同发展,完善起由一颗小红枣串起的集农业生产、精深加工等为一体的产业链,实现红枣的百样用、健康吃,让其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产业链越长,农产品的附加值越高。“下一步北国枣业将立足红枣产业,多研发出一些红枣衍生品,拓宽群众增收渠道,也让清涧红枣在精深加工的路上越走越远。”许康说。

就近就业让村民端稳“致富碗”

麻利的拿起包装盒将产品装袋,封装、进箱、运送,不一会儿,一整箱红枣产品便能运出车间,送上货车,销往全国各地。走进北国枣业的生产车间内,工人们热火朝天地打包着红枣产品,现场一片忙碌。

李艳龙站在烘干设备前调试着数据,以备烘干出恰到好处的红枣干。“现在这个工作既轻松也方便,一个月能拿到4200块钱的工资,有时候加个班工资可以上5000块钱,在家门口就能称心就业。”工人李艳龙一边忙着手上的活计,一边对记者说,在此上班,不耽误他照顾家人。

李艳龙是清涧县高杰村人,几年前曾在外开饭馆,他自觉又累又忙。2018年,县上建起了北国枣业红枣深加工厂,加工出的系列枣产品畅销全国。看到“家门口”就有就业机会,李艳龙关了饭馆,应聘到该加工厂。厂里还专门对新手进行技术培训,入职不久,李艳龙就成了熟练的技术工人。

“在‘家门口’上班,不担心老人孩子没人管,工作也比以前开饭馆轻松,生活质量一下就提升了,而且一年到头还能存一些钱。”李艳龙表示,对这份工作非常满意。

实际上,因为这个红枣深加工厂,周边村庄的140多名农民都在此务工,他们在“家门口”找到了称心如意的工作。“看到有很多村民进厂务工,有了稳定工作,让他们脱贫致富,这对企业来说是莫大的鼓舞。”张琴说,下一步,企业也将结合实际,吸纳更多本地村民来此就业,为当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添砖加瓦。

微信图片_20230818153651

风起黄河边。长于清涧的这颗千年红枣正经历从田间到车间再到舌尖的“蝶变”,由此形成的一条产业链让其“甜蜜”事业愈发蒸蒸日上,从而走上了一条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之路......

农业科技报乡村振兴报道组:耿苏强 谷幸 梁小波 符金壮 李煜强(视频)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