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昆山9月24日电 题:又到螃蟹“出圈”时:探访“天下第一蟹城”巴城

作者 唐娟 徐珊珊

秋风起,蟹脚痒。又到了螃蟹“横行霸道”的季节。两节来临,螃蟹价格水涨船高,人们对于“吃蟹”的热情却丝毫不减。

一边是中秋节满屏“吃螃蟹了吗?”螃蟹唱主角,地位直逼“老大哥”月饼。一边是电商平台迎来交易高峰,蟹农、养殖户、商家赚得盆满钵满。

螃蟹究竟是如何横着“出圈”,霸屏全网,带火“蟹经济”的?近日,记者走进昆山巴城,探访阳澄湖大闸蟹致富经背后的故事。

巴城镇地处阳澄湖东湖,因水质清、水草茂、虫食足,盛产的大闸蟹肉质鲜美、黄腴充实,素有“天下第一蟹城”美誉。

记者在巴城镇新开河看到,规划齐整的高标准池塘,优良的水质引来白鸥成群起舞,统一风格的两层蟹塘看护小楼。在这里,不仅可以一览全局,还兼具了仓储、休息等功能,是日夜看守的蟹农的舒心小屋。

新开河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沈海明介绍,新开河是巴城最早养殖螃蟹的村。现在的蟹塘以阳澄湖天然生态环境为蓝本,以生态虾蟹养殖为主要内容,全面提升了阳澄湖水域生态环境保护能力和大闸蟹养殖生产空间。

目前,巴城镇将新开河村纳入昆山市阳澄湖大闸蟹产业园规划,全村标准化养殖池塘1200多亩,大闸蟹养殖户59户,经营户150多户。

“乡村振兴的根本落脚点就是富民增收,村里将继续做强蟹经济。正着手大闸蟹深加工产业,当地老百姓除了养蟹,还能到这些企业工作,如出蟹粉,老百姓月收入可以增加一万。”沈海明说。

可以说,精心养成的“健康蟹”,“爬”出了一条扎实的富民路。

借助生态高效养殖,通过开展大闸蟹开捕节、蟹文化旅游节等活动每年吸引200多万人次来巴城品蟹观光,目前,巴城大闸蟹年全产业链产值近40亿元,创净收益超6亿元。

养好蟹不易,螃蟹很金贵,对生长的“水晶宫”要求很高。要经常换水,活水,水质好,蟹才能生长好。尤其夏天,水草密了,影响大闸蟹活动空间,要及时割除,少了,无法遮阴,要补种。

蟹农林木兴从事阳澄湖大闸蟹养殖30多年,现在儿子林海也养蟹。林木兴表示,今年气候适宜大闸蟹生长,蟹块头品质都有所提升,自己承包了10亩,亩产量300斤左右,现在正处于最后一次脱壳阶段。

谈起这么多年来养蟹的变化,他说:“原来养蟹的环境很差,现在进行了大闸蟹产业园改造,住进了小洋楼(蟹塘看护房),下面一层仓库,放饲料、农具、螃蟹养护的电子设备等,楼上是睡觉休息区。我们老百姓生活环境好了,螃蟹生活环境也好了。”

为养出“健康蟹”,巴城以“苗种”为起点,规划总面积3万亩的昆山市阳澄湖大闸蟹产业园,完全模拟阳澄湖区域生态环境,最大限度确保大闸蟹纯正的“阳澄湖血统”,打造理想的“水晶宫”。

在此基础上,当地还研发一套涵盖产品质量规范、日常信用管理等93项细则的“地产大闸蟹生产信用监管平台”,真正意义上实现大闸蟹整个生长周期的数据溯源。

为让标准化池塘在运行过程中达到环保效益与养殖收入双丰收,巴城综合运用物理、生物等处理技术进行尾水净化三级处理,实现水体循环利用、达标排放。

同时,巴城在水源地、养殖池塘、净化区设置水质监测点位,坚持“资源保护”与“产业发展”两手抓,在守护好绿水青山的同时,让“蟹经济”这座“金山银山”垒得更高。

生态好了,乡村更美了,巴城结合“蟹经济”打造农文旅融合新名片,“大闸蟹+”的全域旅游体验让游客们在巴城经历一场难忘体验。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