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乌骨鸡,是赤水市独有的特色鸡种。
贵州赤水市的司宗贵和陈小琴夫妻俩,养赤水乌骨鸡已经15年了。他们养的乌骨鸡,品种纯度能达到90%以上。
由于品质出众,他们一只鸡的批发价,能比同行高出5元,一枚鸡蛋也能多卖3毛钱。
为了找到纯度高的乌骨鸡,司宗贵和陈小琴,这些年几乎走遍了赤水市的各个村庄。
他们将收购来的乌骨鸡提纯、复壮,不断提升乌骨鸡的品质。
据《致富经》报道,2019年,他们的销售额达到2000万元。
赤水乌骨鸡,乌毛乌骨乌肉,是肉蛋兼用型鸡种。
然而,上世纪90年代,为了追求利益,人们将快大型肉鸡和乌骨鸡混养,导致赤水乌骨鸡种质资源下降,品质逐渐退化。
在赤水市场上,规模养殖乌骨鸡的人很少,普通乌骨鸡的批发价,一斤能卖到10元。
2005年,原本规模养殖快大鸡的司宗贵,因为行业竞争压力增大、利润越来越少,开始寻找差异化产品。
他了解到,在贵州周边地区,乌骨鸡有一定的消费市场,可却几乎没有人养。
司宗贵觉得这是个商机。
规模化养殖乌骨鸡,首先要做的就是找种鸡。
2005年,司宗贵和陈小琴夫妻俩,开始到赤水市偏僻的农村寻找合适的乌骨鸡。
他们想找的乌骨鸡,要求从头到脚全是黑色,不能有其他颜色。
往往一天走几十里山路,跑几十个村子,也未必能找到让他们满意的鸡。有时候碰到合适的乌骨鸡,村民还可能不肯卖。
为了买到满意的乌骨鸡,司宗贵夫妻出高价进行收购,甚至花2、3百元只为买一只乌骨鸡。
到2010年,他们终于找回了5千多只乌骨鸡。
他们把原来养快大鸡的养殖场,改建成了繁育场,还高价引进了孵化设备。
孵化机每2个小时自动翻蛋,让鸡蛋均匀受温,提高了鸡蛋的孵化率。
一台孵化机能孵化1.92万只鸡苗,出壳率能达到80%。
然而,买回来的明明是乌鸡,可鸡蛋孵化后,却变成了花鸡。
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现象,都是乌骨鸡和其他鸡种长期混养,导致基因不纯的结果。
司宗贵向专家请教后,打算给乌骨鸡提纯。
他把鸡苗分出种群,并制定严格的选配制度——同一种群间,鸡苗不能交配,各个种群循环交配,5代之内不能有近亲。
司宗贵每隔20天,还会对鸡苗进行筛选,将体质弱、个头小的鸡苗,及时淘汰出去。
除此之外,他还培养出专门给鸡分公母的员工,把公鸡和母鸡分开饲养,让雏鸡能均衡发育。
经过2年的筛选,司宗贵筛选出了8个优质种群,鸡的纯度也从20%提升到90%。
纯度高的乌骨鸡苗很受市场欢迎,不少客户都从司宗贵这里买鸡苗。
司宗贵留足了种鸡苗,其余的就作为商品鸡销售。
他留在种鸡场里,继续培育纯度更高的乌骨鸡,妻子陈小琴负责卖鸡苗。
司宗贵发现,散养鸡更受消费者欢迎,市场价格也更高。
于是,他在回龙村的一处开阔地区,建起吊楼式小木屋作为鸡舍,把刚脱温的鸡苗运到这里来,在山林中散养。
鸡舍能防潮,让小鸡少生病,还能起到过渡育雏室的作用。乌骨鸡在这里散养6个月后,就可以出栏了。
司宗贵的乌骨鸡,长期在山林中散养,肉质紧实,品质也比较纯。因此,他养的鸡的批发价,一只能比同行高出5元。
乌骨鸡在树林里产下的蛋,工人每天都会捡回。捡回的鸡蛋,司宗贵会按照重量大小分为5个等级。
赤水市本地的消费者,多数喜欢个头大的蛋,认为经济实惠;有些外省的消费者,却喜欢个头小的蛋。
司宗贵根据客户的需求,把不同等级的鸡蛋销往不同的市场,一枚鸡蛋能多卖3毛钱。
2019年,司宗贵和陈小琴夫妻俩,通过卖鸡苗、鸡和鸡蛋,一年的销售额达到2000万元。
2020年初,由于新冠疫情影响,客户订购的乌骨鸡苗运不出去了。他们手里还积压了5万只商品鸡、9万枚鸡蛋。
陈小琴开始通过朋友圈卖鸡蛋,将原本2元1枚的鸡蛋降价为1元1枚,并且免费送货到家。
出人意料的是,仅3个月,他们居然卖出去100万枚鸡蛋。
夫妻俩在赤水市小区集中的地方,开了一家乌骨鸡社区店,销售当天宰杀的鸡和新捡的鸡蛋。
4月份,他们的商品鸡和鸡蛋,都恢复了原来的零售价。
乌骨鸡社区店,每个月都能卖出15万元的产品。
从13年前开始,司宗贵和陈小琴夫妻俩,每年还会给一些村里的贫困户免费发放鸡苗,6个月后,鸡出栏时再进行回收。
到2020年,他们已经累计发放乌骨鸡苗10万多只。
在他们的带动下,现在有4350户农户,通过养殖赤水乌骨鸡增收。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