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发展产业,而产业的成功发展则需要拥有独特特色。产业振兴被视为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坚持有针对性的发展,基于当地的特色资源,紧密关注市场需求,积极发展具有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这是推动全面乡村振兴的关键之一。
李奔驰的黄牛养殖基地位于宿州市灵璧县,同他一样的养殖户在全县还有60多户,投身灵璧黄牛养殖事业中,他们一同找到了创业发展的道路,也成为擦亮灵璧黄牛招牌的“宣传员”。
灵璧县2023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创业创新者(青年农民)班学员李奔驰出生于1994年,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为人憨厚,勤劳能干。90后的他,从小受父亲影响,边上学边帮助父亲一起喂牛,在邻居眼里就是一位“孝顺、乖巧、听话、能干的好孩子。在帮助父亲养牛的同时刻苦学习,后来,李奔驰考上大学,村民们都以为他可以走出“农门”,没想到他大学毕业后毅然回到家乡创业。因为从小多年与黄牛打交道结下了深厚感情,毕业之后就回到家乡开始投身于养牛行业。在他看来黄牛是一种情怀,也是一种留在农村能够致富的一种方式。
李奔驰在自家门前约5亩的空地上建起了牛舍、拉起了围墙,开始尝试养牛。2013年,他与本村几个养殖户发起成立了灵璧县众帮养殖专业合作社。
起初养牛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仅凭一腔热情的他,缺乏养殖技术和经验、对市场不了解,人员管理不到位,养殖场第一年便亏损严重。面对挫折,他没有气馁,反而更加努力,除了向自己的父亲请教还通过外出学习专业的养牛知识,去参加各种专家讲座,积累更丰富的经验。回来后,他把学到的养殖技术和经验用到实践中,走科学养殖与管理的模式,黄牛自繁自养,从刚开始四五十头牛经过几年的辛苦付出,李奔驰终于把养殖黄牛一系列技术牢牢的掌握在手里。在此期间各级政府更是对李奔驰给予大力支持的帮助,鼓励李奔驰同志创业发展,为他提供强大的心理支持,有了这层精神支柱,李奔驰更是奋发图强,越战越勇。
李奔驰的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可是土地却供应不求,这又让李奔驰在前进路上,绊了个石头,在李奔驰焦头烂额之际,他想到了向政府寻求帮助,政府得知李奔驰现状时,丝毫不吝啬自己的帮助,对李奔驰伸出援助之手,为李奔驰同志各方位协调,找来一块地,建了新的厂房。如今,养殖场占地面积50多亩,建有现代化牛舍3栋,肉牛存栏600头,成为灵璧县最大的肉牛养殖基地,年出栏肉牛近千头。同时也吸引了众多同行来参观学习,互相交流经验。成为安徽省母牛繁殖数最多的牧场,立下优秀的行业标杆。
李奔驰为人善良真诚,做事厚道,大批生意合作者纷纷涌来,于是李奔驰有了稳定的商业合作伙伴,养殖事业蒸蒸日上。他始终认为,一人富不算富,要带动大家共同致富。为更好地宣传组织带动养牛事业的发展,他和他的父亲牵头筹建了灵璧县养牛协会,并被推选为会长。合作社除了利用河北村扶贫工厂参与分红助力扶贫,还主动使用产业扶贫专项资金、贫困户“一自三合”贷款资金等,每年及时足额把入股分红打卡发放到脱贫户手里。合作社优先吸纳脱贫户入社,优先安排脱贫户就业,让脱贫户充分享受合作社快速发展的红利,实现稳定脱贫。合作社现有社员112名,其中脱贫户13户,全年劳务报酬26万元。
李奔驰更是将无私奉献做到极致,他免费为其他养殖户、养殖农场及合作社等新型主体提供技术咨询,鼓励有养殖意愿的村民养牛,并为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更是热心为村民讲政策、讲市场,打消大家的疑虑,开阔大家的视野。将村民的发家致富放在心上,落实具体行动。就这样,很多村民开始走上养牛致富道路。几年下来,养殖户们盖新房、买新车,日子越过越红火。村民们个个心存感激,都认为李奔驰此举实属大义,做到了常人无法取代的优秀成果。
目前,合作社共有牛存栏超过530头,其中包括320多头具备繁殖潜力的母牛以及230多头正在育肥中的牛。场地已建成标准化的区域,包括13000平方米的种牛繁育区、3800平方米的育肥区、240余亩的玉米种植区、5000立方米的全贮饲料区、300立方米的化粪池、400平方米的晾粪场以及220平方米的办公生活区。此外,还引入了先进的进口大型TMR自动拌料机,完善了基础设施,包括场地平整、围墙、蓄水池、草料场、接种站、消毒室、医疗室和食堂等设施。这些令人瞩目的成就,凝聚了合作社全体成员的智慧和辛勤努力,使李奔驰得以在牧业领域脱颖而出。在灵璧县,黄牛养殖不是封闭单一的生产链。当地养殖户在李奔驰的带领下通过积极探索,在牛身上大做文章,探索出一条大小循环交织的产业链。
今年8月份李奔驰更是积极参加由灵璧县农业农村局主办,安徽海轩职业培训学校承办的灵璧县2023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创业创新者(青年农民)培训班,李奔驰同志学习到了更专业的创业及经营管理知识,他表示很感谢能拥有这次学习的机会,希望下次还可以参加这样的培训学习活动,继续进步,谋求新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