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盖湖上“迷魂阵”拆除之前。
网箱像一个蚊帐一样,把鱼养在里面。
正在拆除“迷魂阵”,一根竹竿有一二十米长。
如今的黄盖湖,堤柳丛绕,滩草碧连。
来黄盖湖过冬的天鹅。
黄盖湖的生态环境好了,野鸭也逐渐变得多了起来。
红网时刻记者 李璐 岳阳报道
岳阳临湘市黄盖湖,因三国时期,吴国名将黄盖在此操练水军而得名。
然而自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黄盖湖13万亩的水面上,存在着26万根竹竿组成的“迷魂阵”、6800口网箱、9636亩围栏,这片水面变得支离破碎,不堪重负,湿地生态不断遭到破坏。
三国时代过去1800多年之后,黄盖湖上再起波澜。
以中央环保督察整改为契机,2017年,临湘市开启了黄盖湖生态环境全面整治行动。拆网箱,撤矮围,破除“迷魂阵”,如今的黄盖湖,烟波浩渺,鸥翔鱼跃,重现碧水连天。
这场以中央环保督察为名的“绿色风暴”,堪称开启了一场黄盖湖生态保护领域的“新赤壁之战”。
围湖养殖之困境
跑了鱼鸟 肥了钱包——竭泽而渔,可乎?
深秋,是收获的季节。
今年11月6日中午,临湘市黄盖镇横河堤养殖场,51岁的养殖户袁登华包的10亩鱼塘里,一只只黑红色的龙虾开始进入“冬眠”。“按今年的市场行情,一亩收入有一万多元。”袁登华算着账。
去年的11月份,袁登华刚刚拆掉湖里的五六百口养鱼的网箱,虽说每口网箱补贴了两百块钱,但他仍为生计发愁。而今年,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他养的10亩龙虾销售一空,收入10多万元。
黄盖湖是湖南省第二大天然湖泊,位于临湘市境东北角上,北临长江,与湖北省蒲圻县共有。拥有水面、滩涂13万亩,其中约2/3湖面属于临湘。这里是东亚地区候鸟迁徙路线的重要停歇和中转站,生态保护意义十分重大。
俗话说,靠水吃水,黄盖湖也是湘鄂两省重要的渔业养殖基地。临湘市环黄盖湖有3个乡镇,分别是黄盖镇、聂市镇、坦渡镇,像袁登华这样曾经在湖里捕捞为生的渔民就有3000多人。
上世纪60年代以来,沿湖村组集体和渔民开始采用“迷魂阵”的方式捕鱼,在湖里横拉一条渔网,拦住鱼的去路,两端网子大,口子小,鱼进了“迷魂阵”就出不去,只能在网子里兜圈。
这种不费力的赚钱方式在当地迅速兴起,近些年,网箱、围栏,各种“圈湖养鱼”的模式,都形成了很大规模。
临湘市畜牧水产局副局长余振华回忆说,那时候抬眼望去,湖面被围网切割成无数小块,鱼儿无处可逃,鸟儿无处藏身。这些围湖养殖的行为,对黄盖湖湿地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竭泽而渔,可乎?
中央环保督察组曰:不可。
2017年7月31日,中央第六环境保护督察组向湖南反馈督察情况,其中包括黄盖湖(省级)自然保护区存在矮围、网箱拆除不彻底的问题。
以督察为契机
吹响黄盖湖生态环境整治的号角
整顿在即。
要清退如此大规模的围湖养殖,并且牵扯到老百姓的生计,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早在2016年5月,省政府就出台《洞庭湖区养殖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按照该实施方案要求,临湘市畜牧水产局用一个半月对全市网箱养殖和非法捕捞情况全面摸底。据统计,当时湖面上密密麻麻立了26万根竹竿,在湖区水域形成围栏9636亩、网箱6800口。
摸底完毕,2016年底,临湘市制定专项整治方案。次年1月7日,市政府下发了拆除黄盖湖围网围栏、网箱养殖设施及“迷魂阵”等有害渔具的通告。
2017年4月8日上午,临湘市副市长张国辉带领畜牧水产、环保等相关部门的同志前往聂市镇太阳湖渔场,打响拆除“迷魂阵”的“第一枪”。余振华与工作人员乘坐2条船下湖,准备动手拔除“迷魂阵”的竹竿。
这时,几十条渔船一下就围了过来。渔民们表达了自己的难处:拆除了网箱,以后靠什么吃饭呢?
彼时,与渔民们相熟的余振华劝说道:“你们选派几名代表,副市长就在岸上,能当场表态的,当场表态;不能解决的,带回去商量解决。”
有困难,找政府。渔民代表上岸与副市长面对面地谈,一直持续到中午。“上百人就蹲在堤上吃盒饭。”余振华说。
最后研究决定,让渔民“自己动手拆”,政府以每根竹竿8元的价钱收购,为公平起见,畜牧水产部门、乡镇、村组约定三方共同监督点数,岸上结账。2017年7月底,“迷魂阵”全部拆除。余振华回忆,整个黄盖湖,总共拆了26万根竹竿。
2017年8月,省里对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提出明确要求,10月底前,黄盖湖的矮围、网箱必须全部拆除到位。
以落实中央环保督察工作要求为契机,临湘市针对黄盖湖自然保护区内网箱养殖和非法捕捞问题,成立专项整改工作领导小组,2017年9月,拉开了黄盖湖生态环境整治大决战。
考虑到渔民的实际困难,市里最后决定对每口网箱给予200元补偿。县民政局又对上岸渔民发放6个月的过渡期安置费,每人每月100元。
网箱收了,大量鲜鱼的去向又成了问题。
“9月温度高,鱼捞起了容易死,加上个头还没长大,不好卖。”横河堤养殖场副场长宋跃雄说,一两百万公斤鱼,渔民自销了绝大部分,最后还剩五六万公斤没有着落,于是找到畜牧水产部门商量。
有困难,还是找政府。不过这一次,党员干部发挥了重要的先进带头作用。市里了解活鱼滞销这一情况后,发动全市机关党员干部以每人缴纳200元特殊党费的形式,帮助养殖渔民解决鲜鱼销售问题。
最终,全市45个市直单位2000多名党员干部一共缴纳特殊党费57万多元,认购了渔民的5.7万公斤鲜鱼。
取缔网箱和围栏养殖的过程中,临湘市政府投入680多万元,市林业、畜牧水产、水务等单位及属地乡镇均各投入10万元以上的资金。
至2017年10月20日,在不到2个月的时间里,黄盖湖生态环境整治行动以胜利告终,共拆除网箱6800口、围栏9636亩,整改率达到100%。
三国文化特色旅游
黄盖湖绘就生态产业新蓝图
拔出来围湖养鱼的竹竿,种下的却是生态优先的种子。
现在的黄盖湖,曾经屹立水面的成片“竹林”不见了,宽阔的湖面一望无垠。站在湖边远望,颇有洞庭湖波澜壮阔的气势。
不过这也不稀奇,因为黄盖湖本就是古洞庭湖云梦泽的一部分。
“候鸟多了!”48岁的熊新善是14岁就在湖里打鱼的“老渔民”。他说,现在黄盖湖的环境好了,天鹅、大雁、野鸭还有很多他叫不出名字的候鸟从去年开始都飞来了。
天鹅住在家附近是什么感觉?“你们不知道,天鹅叫起来声音很大,有时候都吵得我们睡不着觉哩!”当地人的语气里,流露出一种独特的自豪之情。
据统计,2017年冬至2018年春,来黄盖湖越冬候鸟有20多种,逾4万只(羽)。当地渔民说,预计今年年底到明年初,来这里越冬的东方白鹳、小天鹅、白琵鹭等国家二级以上保护鸟类将比去年更多。
堤柳丛绕,滩草碧连的黄盖湖,成为名副其实的候鸟天堂。
候鸟多了,鱼的种类也变得丰富起来。
有一种被临湘人称为“凤尾鱼”的长江刀鱼,今年湖里多了很多。这种肉质鲜美的鱼,常被当地人当做特产,用以招待远道而来的客人。有好几年,黄盖湖里都捞不到几条凤尾鱼。现在拆了“迷魂阵”、围网,鱼都能游进来了。
整治之后,水质转优。据岳阳市环境监测数据显示,今年1-9月,黄盖湖水质总体评价为Ⅱ类水质。
告别旧生计,开始新生活。
熊新善今年搞龙虾养殖,8亩池子,纯利润6万多元。他笑称自己是小打小闹。同一个养殖场的田子文,在源潭镇包池子养龙虾,年收入有近百万元。
“收网”之后,不少渔民参加了由县畜牧水产部门举办的培训班。“稍加引导,大家就‘上路’了。”余振华说。近几年龙虾走俏,渔民投入也不大,市场风险比较小。在横河堤养殖场,226户渔民中约100户转产龙虾等特种水产养殖,效益都还不错。
为了解决渔民就业问题,去年10月,在临湘举行的“黄盖湖区域渔民就业”专场招聘会上,28家企业提供就业岗位752个,406位渔民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合同。
“现在环境这么好,可以发展特色旅游,这是绿色产业。”看到前来观光、观鸟的人越来越多,熊新善有了新想法。
在当地人眼里,黄盖湖很美,尤当霞抹月染,云遮雾裹时,更是美如梦幻。
临湘市绘出产业发展新蓝图,黄盖镇将用3年时间打造出以稻虾共养、三国文化旅游为主的特色小镇。
古有赤壁之战火计破敌,今有黄盖湖向大自然让步,退养还湖。以退为进,退的是破坏生态的落后生产方式,进的则是“绿色发展”的先进步伐。
告别网箱、围栏和“迷魂阵”,恢复烟波浩渺、鸥翔鱼跃的黄盖湖,在湖南“生态优先”的绿色画卷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相信这一片宽广的湖面,将孕育出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