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茫起伏的大山间,新平整的公路蜿蜒,层层碧绿的梯地直上云端。近处的油茶树在微风中轻轻摇曳,青涩的茶果密密的挂上枝头,随处可见一簇簇、一绺绺青中带红,在灿烂的阳光下熠熠生辉,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这是笔者5月13日在位于于都县盘古山镇长龙村金龙山油茶种植基地看到的一幅乡村生态图画。于都县金龙山油茶种植基地于2012年规划,种植面积12000亩,以有机种植为特色,“务工补助”方式为贫困户“造血”,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打造绿色持久的脱贫致富产业。
生态为先万亩茶油山有机种植
金龙山油茶种植基地地处亚热带气候区,位于九连山余脉,属丘陵地带,土质疏松深厚,坡度和缓,排水良好,是油茶生长的优良地区。基地2012年规划建设,2013年开始种植,2015年形成现今的12000亩种植规模,2018年获得国家“有机种植”认证。
“从最开始,油茶山就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尽可能保持原有的生态面貌。”金龙山油茶种植基地总经理黄绪辉告诉笔者,规划初期,为不破坏原有植被,在整地、挖穴、种植一系列过程中,基地坚持人工操作,不使用挖机等大型机械设备,山体原有地质和水土保持完好。在油茶山日常管理上,金龙山油茶种植基地通过人工锄草、培肥土壤,以实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生态有机种植最主要的就是防止化肥、农药的污染问题。在万亩油茶山中间,一盏盏装着不锈钢网罩的灯犹如一个个“哨兵”。黄绪辉介绍说,这些“哨兵”叫做太阳能杀虫灯,一到晚上,灯光自动开启,虫子就会循光“自投罗网”,这是基地不用农药防治病虫害的“秘密武器”。在肥料选择上,基地采用内蒙古羊粪,人工施肥,确保整个种植过程不打农药,不用化学用品,真正实现有机种植。
带动致富昔日荒山变成致富林
在金龙山油茶种植基地,每天在务工的村民成为油茶山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锄草、施肥、剪树、摘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天山上都有他们的身影,他们见证着这里从昔日的荒山坡披上绿装,变成了致富林。
今年54岁的谢小兰,同村和她一起在金龙山油茶种植基地务工的有20余人。“每天早上有车子来接,下午4点多就收工,收工后,有车子送到家门口,很方便。”谢小兰说,2012年基地规划建设初期,他们就在这里务工,平时就她和孙子在家,早上给小孩做好饭,下午还能赶回家做晚饭,在基地做事不影响日常生活。
笔者了解到,和谢小兰一样,金龙山油茶种植基地平均每天近200人在山上务工,他们年龄大多50岁,不仅有来自当地的村民,也有安远、会昌等周边县的贫困户。金龙山油茶种植基地在经营过程中,通过“务工补助”方式为贫困户“造血”,既提高贫困群众劳动技能,又助推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摘帽。据黄绪辉介绍,村民每人平均工资100元/天,仅2012年至2015年,基地共带动近40万人次贫困户实现增收,发放工资总额达4000万元。
龙头引领丰收油茶香飘千万家
近年来,于都县立足实际,把发展高产油茶产业当作实施生态经济、富民强县的重要举措,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利用荒山荒坡发展油茶,带动周边广大农户发展茶油产业致富。2018年10月,由121户贫困户入股组成的于都县冠椿源专业合作社在盘古山镇仁风村成立,并与江西金龙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立紧密的利益合作关系,成为当地农户增收致富和精准扶贫的重要渠道,江西金龙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先后评为市级龙头企业和省级龙头企业。
笔者了解到,江西金龙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加大油茶的深加工,引导油茶业向产业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公司致力于打造原生态茶油,以赣木霖山茶油为品牌,采用土法压榨模式,原汁原味向市场提供纯正山茶油。
围绕着油茶高质高效发展的目标,江西金龙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广州、厦门、深圳、南昌等地高校林科所形成了产学研相结合的合作模式。铸造油茶农业品牌,努力做到把基地做大、把产业做强、把品牌打响、把农民带富,将油茶树变成长盛不衰的“摇钱树”。
5月9日,“2019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发布暨中国品牌建设高峰论坛”在上海举行,赣南茶油再登“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区域品牌榜”,位列第46名。今年6月,江西金龙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将带上自产的赣木霖山茶油参加第13届广州国际食用油及橄榄油产业博览会(IOE世界油博会)。
截至2018年,于都县油茶种植面积达27.4万亩,其中新造高产油茶林17.9万亩、老油茶林9.5万亩,引进规模化种植油茶企业22家,建立油茶专业合作社36家,建成了段屋、梓山、黄麟、盘古山、银坑等10个万亩油茶示范基地,带动贫困户2100余户,油茶产业正加速成为该县优势主导产业和精准扶贫重要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