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走在山东友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厂区内,一排排标准化、智能化育菇车间和自动化、工厂化的蘑菇采摘、加工车间,让人惊叹。
4年时间,这里从一片庄稼地变成集食用菌研发、种植、加工、销售、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生产企业和日装瓶量32万瓶、日产金针菇160吨的食用菌生物智能制造超级工厂。公司所在的大束镇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蘑菇小镇”,带动周边多个村庄发展起食用菌产业,这背后,邹城市科协系统的牵线搭桥和积极推动,不可或缺。
科技赋能 “蘑菇小镇”崛起
2017年,山东友硕、山东恒信两家工厂化食用菌企业在邹城市大束镇相继建成运营。两家公司合计可日产金针菇270吨,年产能近10万吨。基于企业良好的发展势头,企业负责人林启相找到大束镇政府,提出了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建设蘑菇小镇的初步设想。
这一设想得到了大束镇乃至邹城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把该项目纳入当年重点项目予以推动。邹城市科协闻令而动,围绕全面提升食用菌生产技术和企业产能,全力争取高层次专家参与项目建设。
据大束镇科协专职副主席赵威介绍,项目建设过程中,市、镇科协依托上级科协组织积极争取高层次专家资源,先后联系到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国家食用菌体系专家张金霞、谭绮等业界知名专家,为友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落地建设提供技术指导和团队支持。
目前,大束镇境内友泓、友硕、恒信等食用菌工厂化企业日产金针菇已达400吨,带动就业1500余人,大束镇迅速成为名副其实的“蘑菇小镇”。
科协牵线 村里来了老专家
2020年,邹城市大束镇南葛村借助蘑菇小镇建设的东风,因村制宜发展香菇种植,启动建设了香菇种植示范基地。
基地建成后,南葛村成立了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1+1+1”的运营模式,由企业负责引领、销售,合作社进行管理、村民负责种植。为了让村民快速掌握食用菌种植技术,南葛村聘请邹城市科协所属的食用菌协会副会长张金香为专家顾问,为基地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
张金香凭着对食用菌的满腔热忱,在南葛村一住就是1000多天。他坚持吃住在基地,从香菇菌棒的注水、疏蕾到香菇大篷的通风、喷水,从香菇菌种繁育到栽培技术,从食用菌产品加工到市场营销,他都手把手教村民,不分昼夜地攻克技术难关,随时解决香菇生产经营中的难题,为合作社社员解除了后顾之忧。
在张金香的指导和推动下,南葛村香菇种植示范基地占地达到66亩,建有大棚59个,可实现年产香菇1000吨,年产值400余万元,实现了企业、村集体和群众三方共赢。
如今,蘑菇小镇周边村庄陆续开始主动承接食用菌种植产业,南葛村等4个村庄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企业+农户”的模式,建成蘑菇大棚近400个,有效带动4000余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人均年增收6万余元。
科普支撑 打磨城市软实力
邹城市一方面建设研发平台为食用菌产业提供科技支持,另一方面打造特色科普馆、全面提升农民群众科学素质实现小镇良性发展。
蘑菇科创园应运而生。它是集食用菌菌种培育、科技研发、技术推广、大数据分析、文化体验、科普教育、亲子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特色科普场馆,也是济宁市科协的党建工作联系点。
为进一步放大蘑菇主题科普馆科普教育效应,邹城市科协以打造“邹晓科”科普品牌为抓手,策划设计“邹晓科”卡通形象标识,赋予科普以邹鲁文化特色和青春、健康、探索内涵。
据蘑菇科创园蘑菇主题科普馆工作人员张亚茹介绍,今年暑假期间,市科协在蘑菇主题科普馆组织开展了2023年全国科普日“邹晓科”科普夏令营活动,来自邹城各学校的小朋友们了解了各种蘑菇的品种类别、食药用价值等科普知识,获得了家长和孩子们的一致好评。
邹城市科协副主席毛岗说,邹城市科协将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当好食用菌产业宣传员、联络员和服务员,真正把“邹城蘑菇”品牌越擦越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