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随着第十二届扬中河豚文化节的开节,扬中地产秧草成了市场上的“香饽饽”,深受市民的欢迎。在扬中绿野秧草专业合作社,记者看到绿油油的扬中地产秧草已经成了供不应求的热销品。而20年前,秧草在扬中通常被当做“绿肥”,现在则成为扬中的一项“致富产业”,更成为扬中的“绿色名片”。
秧草学名叫黄花苜蓿,又称金花菜,《本草纲目》将苜蓿列入菜部“干食益人,可久食,利五脏……”而唐朝时,秧草就已成为宫廷美味菜肴。
上世纪90年代前,秧草在扬中很不值钱,所以被村民称之为“草”,被广泛当做“绿肥”。那时,田头地尾都有一个个约10立方米的大坑,割下的秧草堆入坑内,用泥土封盖后沤肥。待肥成后,施入田中。
当时,秧草除了当做“绿肥”,还曾是村民们的“救命草”。绿野秧草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告诉记者,上世纪60-70年代时,很多村民靠秧草度过了饥荒。因此,扬中民间几乎家家户户都会腌制秧草,并成为民间的传统。
秧草从“绿肥”发展成为扬中“绿色名片”,则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的事。约在1996年,扬中一些食品加工厂家看到民间腌制的美味秧草蕴含着巨大的商机,于是将民间传统腌制秧草变成工厂化流水线生产。扬中江洲秧草专业合作联社顾问郭怀宝说,目前扬中现有秧草种植面积近10000亩,其中设施种植面积1200亩,秧草加工厂13家,秧草种植业和加工业年产值3500多万元。现在秧草已成为扬中的“绿色名片”——本地人、外地人都将它作为土特产礼品。
现在秧草还成为扬中的一项“致富产业”,带领村民共同致富。扬中现有9家秧草专业合作社,秧草合作社土地流转费约1000元/亩左右,村民及工厂工人劳务收入700多万元,合计830万元,带动800多户、1400多人就业,人均收入5900元。
扬中正在加快打造万亩设施秧草基地。据扬中市农委相关人士介绍,设施种植秧草比露天种植秧草效益更高,设施种植秧草亩产达2500—4000斤,是露天秧草的5倍。目前,扬中规划发展设施秧草1万亩,带动农户5000户,人均增收5000元。为鼓励秧草产业的加快发展,扬中还对建设50亩以上设施秧草的给予奖励。
目前,扬中秧草已经形成了规模化种植产业,秧草相关产业、产品也在不断推陈出新。秧草馄饨、秧草水饺、秧草春卷、秧草包子等新农副产品的开发,也带动了农民创业就业,致富了一方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