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在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引荐下,3名日本客商来到夏津县银城街道后赵庄,考察红薯深加工产业,村里生产的冰薯有望打入日本市场。
在红薯种植销售圈,夏津后赵红薯有响当当的名号。全村570户村民,329户种红薯,不种红薯的,或是开展红薯收售、或是帮耕,家家户户几乎都以红薯为生。后赵庄村口就是红薯交易市场,初冬时节,不时有外地批发红薯的车辆来来往往,当地的不少物流车也满载待发。行走在村周边,放眼望去,到处都是门口垂着棉被的长窖、顶上盖着水泥板的井窖。窖里满是今年9月初收获的新鲜红薯,从每年10月到次年“五一”,这些红薯会销往全国各地。
从最初当口粮的“救命薯”,到变身为“致富薯”,后赵红薯走向全国市场,至今已有10余年时间。
朱兆光、尹冰君夫妇打包装箱红薯
种植在外,贮存在家红薯入窖待价而沽
后赵庄有4000余亩土地,其中一半用于红薯种植。满打满算,2000亩红薯年产量为500万公斤。而后赵庄每年的红薯交易量达0.75亿公斤。由此,后赵庄的红薯产业链存在一个奇特现象——在外地育苗、种植,在本村贮存、销售,多方因素催生了这一独特模式。
后赵庄及周边多为沙壤土,适宜红薯生长,这一带有30余年种植历史。然而,红薯是轮茬作物,同一地块最多种两年,否则极易引发病虫害,影响产量、品质。对有着多年红薯种植历史的后赵庄来说,频繁换地不可避免。近10年来,村民种植的红薯品种不断增多,包括烟薯25、济薯22、苏薯8号等五六个品种,其中一些抗病性较强的加工型、菜用型品种多在当地种植,面积也不大。
自2010年起,不少村民把目光投向周边县市区,在齐河、平原、武城等地育苗、种植,伴随着土地承包费的水涨船高,村民开始走出德州,到河北廊坊、唐山等地承包土地,种植市场需求量较大的烟薯25等烤食型红薯。
每年3月,后赵庄的红薯种植大户便拉着活动房来到河北廊坊、唐山等地,安营扎寨在红薯地附近。先育苗,紧接着是栽植及除草、打药等管理事宜, 9月初至11月收获并运回后赵庄贮存起来,10月至次年五一,根据行情,适时销售。期间,3月再次育苗,开始新一轮循环。
为保产稳质,村民不约而同遵循用头茬地种红薯的习惯,承包合同只签一年,年年换地种植。但不论种在哪里,收获的红薯总会运回后赵庄,为便于贮存,村里挖了大大小小2500余个地窖。
贮存的重要原因是实现红薯升值。冬季是烤食型红薯的需求旺季,红薯“身价”最高。以烟薯25为例,近10年来,批发平均价格保持在每公斤2元左右,有时每公斤会高达3.4元左右,相较每公斤1.4元的新刨红薯地头价,利润着实可观。
种植量和交易量不断提升后,银城街道办支持后赵庄,建起占地30亩的红薯综合交易中心,周边又自发形成6个大小不等的市场,方圆200公里内的红薯都往这里送,后赵庄成为远近闻名的红薯交易集散地。
目前,后赵庄村民在各地共承包约20500亩地种植红薯,加上收购周边货源,村里年贮存红薯0.75亿公斤。每年冬季,这些红薯经由电商、微商、线下采购等渠道,采取批发形式,走进青岛、济南、威海、潍坊、滨州等省内多个地市,并且南下至江苏、安徽、浙江、广东等地;北上至吉林等地;西进至甘肃、宁夏等地。
掌握“硬核”技术全产业链上赚钱
赵得福(前)、赵连利查看红薯加工产品品质
2018年秋季,后赵红薯轰动了整个红薯圈。当年,出现“一薯难求”的场景,不少批发商拿着礼品来到后赵庄,请求供货。那一年,后赵人赚鼓了腰包。
创造这一奇迹的是红薯界的“明星”——烟薯25,即人们熟知的蜜薯。烟薯25属烤食品种,由烟台农科所培育,最早大规模种植推广地即是后赵庄。 2010年,烟台农科所主动来到后赵庄,推广这一品种。至2017年,烟薯25的种植技术成熟、市场完全打开,销售呈井喷式增长。
回村创业的大学生朱兆光对2018年的行情记忆犹新,他说:“那一年,烟薯25极为畅销,手头就是再有200万斤货,也能全部卖出。 ”从朱兆光手里流过的红薯售卖款达800万元。当年,家里购置了一辆奥迪、两辆奔驰。
像这样的辉煌,后赵红薯创造了不止一个。这里是北方最重要的红薯集散地、同时掌握着北方红薯价格风向标……
之所以在圈内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缘于后赵人在红薯育、种、储、售等环节,都技高一筹。今年,村民赵华锐在河北唐山承包了600亩地种红薯,成为村里种植面积最大的户。他介绍,相同的地,种出来的红薯品相、口感差异不大,后赵红薯并不能以此取胜。但红薯种植管理、储存摆放等,都有讲究,后赵人深谙其道,因此,种出的红薯产量高、成本低,储存损耗率低。种植上规模后,后赵人琢磨上了育苗和加工。如今,每引进一个新品种,大种植户便会进行育苗,除了自家使用,还会以订单的形式,提供给外地种植户,收获季再回收红薯。同时村里建起了加工厂,红薯被制成红薯干、脆皮冰薯、芝士焗红薯等10余种产品,日加工量达20吨左右,今年预计销售额可达2000万元。
67岁的赵连利在红薯圈打拼了30余年,他介绍,全国红薯种植交易区主要集中在北方,河北、吉林等省份的村庄都有分布,但无论看技术、规模,还是市场,都不及后赵庄。目前,全村红薯年交易量达0.75亿公斤,年销售收入1.2亿元,村民人均年收入5万余元;种苗年销售量1300万株,带动户均年收入2600元左右。
“土专家”“新农人”携手攻坚克难破瓶颈
孟翠在自家红薯窖搬运红薯。 记者刘振兴 摄
在后赵庄,老一辈“土专家”、新一代“新农人”既吃苦耐劳、又敢闯敢干,共同推动红薯产业形成气候。
今年11月16日,在第二届全国甘薯行业产销对接大会上,55岁的后赵庄村民朱玉江获颁2019薯界匠人奖。 30年来,朱玉江一门心思研究红薯种植,破解了不少新品种落地的难题。在全省,他最早成功试种烟薯25,并传授技术给乡邻,带动大家共同致富。
在夏津县朱玉江薯业有限公司,记者见到了朱玉江的儿子朱兆光、儿媳尹冰君,两人是后赵庄最早返乡创业的大学生。 2011年回乡第一年,朱兆光在距离后赵庄100公里左右的河北省威县承包了180亩地种红薯,当年秋季,每亩纯利润2000元左右,他赚了36万元。
年轻人利用网络直播售卖红薯
2011年之前,后赵庄的红薯销售主要靠线下交易,销量小制约了产业发展。朱兆光等年轻人发展起电商、微信、网络直播等线上交易方式,这让红薯销量大增。目前,依靠电商平台进行批发,能消化掉该村红薯总贮存量的九成左右。
31岁的村民孟翠不种红薯,专心做育苗和红薯销售。她说,种红薯一年四季不得闲,自己分不出更多精力,想方设法把苗子育好、销售渠道拓宽,一样能挣钱。
她每年育苗4千万余株,其中五分之四是商品苗,卖至大连、石家庄、保定等地。其余以订单的形式提供给河北唐山的农户,她再提供免费技术指导,秋季回收成品薯。回收的同时,她还在周边收购,经她手交易的红薯,年利润可达60万元左右。“年轻人脑子活、思路宽,老年人也不守旧,大家都一心一意干事,红薯产业不断壮大。周边村甚至外地不少村一直在模仿后赵庄红薯种植模式,但从未超越我们。 ”后赵庄村党支部书记赵得福说。
产业竞争日益加剧持续领跑仍需合力
尽管后赵庄红薯产业发展形势向好,但村民也向记者道出不少隐忧。
刚刚获颁薯界匠人奖的朱玉江感受到了周边红薯产业发展给后赵庄带来的压力。在第二届全国甘薯行业产销对接大会上,他了解到,近几年来,辽宁、甘肃等地全力扶持红薯产业,特别是烟薯25的种植,不少同行扩大了种植面积。去年,辽宁的一个客户种了2000余亩烟薯,向他买苗子,自己的货源却不足。再看大会主办方河南省清丰县,该县把全国百余家甘薯育种育苗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的负责人及众多国内外甘薯产业知名专家汇聚在一起,为当地红薯产业“把脉问诊”,明确以烟薯25等新品种为依托,培育红薯特色产业。
近年来,银城街道办全力推动红薯产业转型升级,如启动建设组培繁育中心,以实现种苗脱毒快繁。但产业发展壮大,仍有不少难题有待破解。朱玉江举例说,合作社是后赵庄发展红薯产业的主要载体,因为种植在外地,销售在夏津,受农业合作社扶持政策相关条款的限制,无论在哪里,这些合作社均享受不到相关补贴或优惠政策。
品牌保护举措有待完善、抱团意识有待提升等也是亟需解决的问题。多年来,虽然村民彼此互通信息,但整体看,还是以合作社为单位,各自为战,没有抱团形成合力,夏津红薯仍有闯出更大市场的巨大潜力。
朱玉江说:“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转方式调结构的大背景下,不少地方把红薯作为富民强村的特色产业来发展。后赵人必须在产业链各个环节持续创新进取,也希望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唯有各方合力,才能始终保持领跑地位。后赵庄带动发展起了北方蜜薯市场,如果被其他地方超越,就太可惜了。 ”
记者|邓静 通讯员|邓美平 郭耀立 王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