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省教育信息化取得一串串漂亮的成绩:“万兆主干、千兆进校、百兆到班”,完成全省129个县(市、区)义务教育学校(含教学点)的网络建设,在西部率先实现学校宽带网络全覆盖;高速光纤网络覆盖所有教学班工作走在全国前列,有效解决了边远贫困地区3000多所学校、教学点不通网络的问题……

典型案例经验交流材料_优质服务典型经验案例分享_典型案例经验总结

10月24日,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在临沧市沧源县召开2019年全省教育信息化专题工作会议,会议重要环节是总结交流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经验。省委高校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周荣在会上针对教育信息化提出明确要求:各地要落实数字云南战略部署,强化教育信息化普及应用,坚持以云南教育信息化带动云南教育现代化,加强经验互学互鉴。沧源县、腾冲县、昆明市西山区、富宁县、楚雄龙江中学和昆明市盘龙区双龙中心学校分别在会上分享了各自的教育信息化成果和经验。

优质服务典型经验案例分享_典型案例经验交流材料_典型案例经验总结

优质服务典型经验案例分享_典型案例经验总结_典型案例经验交流材料

优质服务典型经验案例分享_典型案例经验总结_典型案例经验交流材料

优质服务典型经验案例分享_典型案例经验总结_典型案例经验交流材料

教育信息化普惠佤山娃

世界佤乡,秘境沧源。这里的孩童“从出生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这便是世世代代佤族文明的天然传承。可是,长期以来世外桃源里的农耕文明和教育发展,与山外的教育现代化之间犹如隔着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

近年来,针对县域教育质量与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公平优质教育的突出矛盾,沧源县从全县教育质量的痛点、难点入手,大力实施网络教研、网络扶智、创客教育、智慧校园全覆盖,以教育信息化的普及普惠应用引领直过民族地区教育整体发展。

近年来,沧源县整合教育部“国培计划”和“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区域教师教研模式研究”项目资源,实施教师全员网络教研。按照以校为本、整体推进、课堂改革、服务大局的原则,提升乡村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并强力推动深化培训模式改革,重构教研体系,分学科组建送教下乡培训团队,分层分类分科分段组建教师教研共同体和结对帮扶联校教研体,以课例研修和同侪教研为载体,开展全员培训及送教下乡。2019 年上半年,全县开展线上与线下混合教研活动 89场,专题讲座 8 场,参与教师达 5000 余人次,平均每人至少参加 2 场集体教研活动,有效促进了城乡教师交流,激发了教师参与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内生动力。

沧源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专递同步教学,解决村小教学点师资不足、开不齐国家课程的突出问题,在全县所有毕业班开展复习备考同步教学,探索教育供给侧改革,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实现了网络扶智全覆盖。自 2018 年 10 月项目启动实施以来,共有 758 节直播课,直播内容覆盖义务教育阶段全年级全学段全学科的教学课堂,有力缓解了全县 38 个教学点师资不足的问题,促进了教学点教师备授课等教学常规工作,全县 76 个村小和教学点占全县小学生47%的孩子享受同乡镇中心和县城同样的师资力量。此项工作还在 2019 年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上进行现场展示。

沧源县的创客教育也很有特点,在社会企业帮助和支持下,全县先后开展了 10 场次教师培训,培养了一批学校创客指导教师。全县普及了创客教育,中央电教馆援建县级创新学习中心,探索新型教学模式,小学开设编程教育大班课,中小学普遍开设创客兴趣小组,真正转变了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培养了创新意识。

在腾讯公司支持下,今年 5 月,沧源县还在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启动了全县智慧校园全覆盖,全面加强学校常规管理,有效提高了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

建设数字学校实现均衡提质双目标

2016 年,富宁县县委、县政府通过融资投入 1.0421 亿元,高位推动、一步到位、整体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新建、改扩建课联网多媒体教室 1140 间,建配食品安全监控系统 156 套、视频会议系统 36 套、云计算机教室 142间 4573 台学生机、阅卷系统 32 套。

2017 年 4 月,富宁县成立基于教育信息化管理的“富宁数字学校”。学校下设教务部、IT 部和质量监督部三个部门,数字学校管理打破学校间的“行政围墙”,学科人员和运维人员来源于现有的学校,人和岗都留在原学校,不受编制与人事关系的限制,运维人员和教学名师由数字学校统一调度管理,实现面上、点上信息化管、用到位,实行全新的“互联网+”扁平化管理。

回顾走过的教育信息化之路,富宁数字学校坚持打造教育信息化品牌,在建、管、用、研上想办法、下功夫,持续有效地惠及广大师生,提升了富宁教育品质和内涵,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2018 年,富宁县选送的《富宁县乡村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异步专递课堂教学模式区域案例》成为全省唯一被国家教育部认定的区域典型案例;信息技术异步专递课堂和“1+N”网络直播课 2 个课例在中央电教馆主办的“2018 年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课例评比活动”中分别获得二、三等奖。教育信息化也助推全县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升。该县高中、初中教学质量连续多年稳居文山州8县市前列。初中学业水平测试综合成绩连续多年名列全州前列。

目前,富宁县教育信息化已形成完整体系,走在全省县域级的前列,已达到“天上有云、云上有源、源能共享,上下联通、运营科学、实现均衡”的发展目标。

“双网”融合开启智慧教育

腾冲教育信息化包括基础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两大部分。 2017 年 8 月“腾冲市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完成。2018 年 12 月,全市 234 所中小学的 2261 个教室接入云南省光纤专网,2019 年 5 月完成了 10G 义务教育专网和腾冲网络中心机房的融合。

“双网”融合后,腾冲师生可以平滑访问互联网、本地资源、省厅中心机房资源。教育部门可以依托腾冲和省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国家数字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组织广大师生开通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促进网络学习空间与物理学习空间的融合互动。开展空间应用优秀区域、优秀学校的展示推广活动,推进网络学习空间在网络教学、资源共享、教育管理、规范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保障全体教师和适龄学生“人人有空间”。

2018 年,腾冲进行学科教学共同体 1+N(一校带多校、一点带多点)教学模式试点,利用网上同步上课的方式,使边远地区上不齐课的农村学校与拥有相对丰富教育资源的城市(乡镇)中心学校同上一堂课,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有效解决农村偏远山区教师不足、无专业教师,开不齐、上不足国家规定课程等问题,缩小了区域、城乡、校际差距,实现了办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目标。

“双网”融合打通了腾冲市教育城域网与云南省义务教育专网的通道,全市校园内可便捷地访问本地和省厅中心机房资源,区域内基本形成了“云、网、端”一体化信息化发展局面。

截至目前,全市范围内各级各类学校光纤专线互联网接入率达 100%,班级互联网接入率达 100%,形成了“建、管、训、用、评”的信息化建设模式和“教、学、评、管、研”信息化应用模式,以教育信息化促进边疆教育的发展。

“云上教育”像首歌

“一二三四像首歌,绿色校园教会我!”这是昆明市西山区的中小学里师生们口口相传的“1234 西山模式”,是对全区推行“云上教育”1+N 互动课堂教学应用试点工作的概称。“1+N”云上互动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改革中涌现的新鲜事物,西山区的学校已在实践中尝到甜头,现在正在普及运用上阔步前行。

“1234 西山模式”中的“1”是指明确一个目标。制定一个符合实际的《实施方案》,形成目标明确、措施得当、上下联动、有效互补的工作机制,通过发挥城区学校优质师资力量,带动城乡教师教学水平的共同提升,缩小城乡学校教学质量差距,最终达到教育均衡的目的。

“2”指提供两个保障。就是在保证资金投入的基础上,为互动课堂教学提供硬件支持和教学服务两个方面的基本保障。

“3”是实现三个提高。就是通过实施“1+N”常态化互动课堂项目,实现教育教学三个维度的提高。一是通过城乡互动教学,转变教师教学理念,提高山区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二是丰富教研形式,提高了城乡学校教育教研水平,形成特色化线上线下教研模式。三是常态化运用,同步推进,提高了山区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4”是做好四个互动。一是各级各部门之间的互动:教体局统一安排指挥,电教、教研、师训及各学校共同参与,及时协调处理工作中的各种问题。二是城区学校与山区学校之间的互动,由双方学校校长牵头,共同制定两校“1+1”互动课堂教学实施方案,细化实施细则,处理工作问题。三是主讲教师与配班教师的互动:主讲教师和配班教师课前在线上、线下进行“双师备课”,课堂上共同管理指导,课后共同辅导学生、共同总结得失。四是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对子学校间教师、学生每学期至少组织两次共同参与的活动,今年的“六一”,春苑•龙潭两校开展了“1+N 云上课堂六一联谊活动”和两校教师集体备课活动,效果十分明显。

信息化“推普”助教育精准提质

位于滇中金沙江支流龙川江畔的楚雄市龙江中学,是楚雄市唯一一所农村高(完)中,现有师生2200 多名。

近年来,学校“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建立学习型教师团队,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办学思路以及信息化普及和运用程度,探索出了一条创新发展的路子,学校知名度迅速提升。

学校在教育信息化“推普”过程中,教师通过对教学资源和公共服务平台的充分利用以及现代化的教育信息技术手段的介入,使课堂知识容量及效益得到强化和发挥,一定程度上补齐了生源短板,保障了各项教学指标的完成。

2018~2019 学年上学期,学校 46 个教学班、164 名教师总课时 39420 节,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整体时长 2197.23 小时,多媒体教学使用人数占 73.78,班级平均使用时长 47.77小时,班级平均使用多媒体时长和整体使用率居楚雄市前列。

信息化建设和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了学校广大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带动了教师的继续教育和科研工作,提高了全体教师的综合素养,尤其是信息素养,有效地推动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营造了很好的教育氛围。

2019 年 4 月,教育部科技司司长雷朝滋一行到学校调研教育信息化工作,对学校教师授课运用“楚雄教育云”微课资源辅助教学,突破教学重、难点,运用教育质量监测系统,精准查找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有的放矢、补齐短板等信息化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农村学校的“智师课堂”

作为云南省农村标准化学校——昆明市盘龙区双龙中心学校的 637 名学生中有 367 名寄宿学生从小寄宿学校,相对而言缺少家庭教育和关爱,普遍上课易紧张,不自信,缺乏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学校多年以来存在着英语教学方面“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难题。

2017 年开始,引进了一种新型教学方式——“树鱼智师课堂”的尝试,更好地发挥了技术助力教育教学的作用,除了成绩的提升以外,还很好地解决了哑巴英语的现状。通过树鱼智师课堂的运用,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形成了智师课堂的“双龙模式”,促进了英语教学的智能化提升。

所谓“双龙模式”,即运用“树鱼”平台辅助教学,课堂以“活动”为导向,以数据可视化为反馈,实现学校个性化学习和教师个性化教学的模式。“树鱼”平台能够辅助教师,为教师赋能,同时从备课、授课、学习、作业和反馈等各个

方面,伴随式教学形成师生教学的成长轨迹,为精准教研和数据驱动教学提供有力支持。

“智师课堂”的新型教学尝试,弥补了山区乡村学校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

从课堂教学收集的学生实时行为数据中可以发现,“智师课堂”在促进农村学校教育均衡发展中实验效果明显。同时学生通过学校的活动时间自主到智师课堂教室完成英语课程的自主复习预习。学生把更多的时间用在了学习上,促进了学校的规范管理。

(云南教育报刊社杨曙光 沧源县教育体育局杨佳权摄影报道)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