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着阵阵果香,调研组记者来到渭南市大荔县小坡村的大棚里,一棵棵冬枣树上挂满了簇簇绿果,压弯了枝头。
“我和亲戚朋友一道,承包了70多亩冬枣。”枣农朱宏涛掰着手指算起账来,“按近来的行情,每斤冬枣能卖近10元,粗略估计,今年纯收入几十万元没问题。”
冬枣是小坡村民的“幸福果”,推动了村里人均收入从20年前的不到1000元,增至如今的2.5万元以上。
搁以前,“连做梦都不敢想”。小坡村地处黄河岸边,过去被河水漫灌后,不少地方成了盐碱地,许多田地都撂荒了。“种一葫芦收半瓢,不值!”
怎么办?幸福生活只能靠奋斗。村党支部书记薛安全带领大家,因地制宜种植耐盐碱的枣树。大伙儿引洛下滩,修成18公里水渠,让枣树喝上“甜水”。
“枣树长在大棚里,挂果后还要盖棉被。”薛安全说,在专家指导下,村民不断改良技术,冬枣上市时间也提到了5月中下旬。冬枣变“夏枣”,身价倍增。行情最好的时候,远销至“一带一路”沿线的中东地区。
“近年来,小坡村里青壮年越来越多。”薛安全说,有的年轻人成了专业技术工,“除了管理自家枣园,还去别家园子里帮忙,一年又多挣好几万元。”
加快棚体升级改造、打造冬枣小镇、网络直播带货……如今,种植面积1.5万亩、年产值1.2亿元的小坡村,成了十里八乡的标杆。像这样的“亿元村”,大荔县还有11个。目前,全县冬枣种植面积达42万亩,总产量50万吨,年产值突破50亿元。薛安全计划着,再扩大数千亩钢架棉被大棚,“力争让全村冬枣总产值突破2亿元”。
近年来,陕西深化果业强省战略,坚持把果业发展作为强化县域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2021年,陕西果业增加值660亿元,比上年增加7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