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相信吗?

有这么一片沙漠,曾经的面积高达4.22万平方公里,如今却即将被中国彻底“消灭”。

这片沙漠究竟是什么来头?为何会被中国“消灭”?中国又是如何做到这奇迹工程的?

农业种植致富项目西瓜_致富经西瓜种植_致富经西瓜种植全视频

毛乌素沙漠演变

我们都知道,世间万物总是此起彼落,兴盛交替。千年前可能是一片绿野盈眶的草原之地,随着漫长岁月的侵蚀,草木枯黄、水源干涸,最终可能演变成广阔空荡的无垠沙漠。

毛乌素沙漠便是一片位于陕西与内蒙交界处的沙地。

这片区域约有4.22万平方公里,比海南省3.54万平方公里的面积还要大,可是它却没有海南的四季如春,有的只是漫天飞舞的黄沙。

只是你可能想不到,毛乌素沙漠在5世纪时也是水丰草美之地,河水澄清、草原广阔,是天然的牧场。

致富经西瓜种植全视频_农业种植致富项目西瓜_致富经西瓜种植

可惜随着没有节制的放牧、气候变化以及毫无保护沙土的措施,毛乌素地面植被逐渐消失,慢慢形成沙地荒漠。

先秦和秦汉时的游牧、农业区,到了唐代就成了积沙之地。

两宋时期毛乌素的沙漠化进一步拓步东南,直到明末清初,仅剩这一带的东段地区残存着森林草原,19世纪时流沙已越过长城,南侵50多公里。

直到新中国成立时,毛乌素沙漠仍然南侵之势不减。

靠近它的陕西榆林市仅剩60万亩天然林,林木覆盖率不到1%。165万亩农田在沙丘包围之中,390万亩牧场沙化严重,共6镇412个村被封杀侵占掩埋,“沙进人退”局面让人色变。

但中国人在自然灾害面前从来不会坐以待毙,无论是国家,还是人们都自发组织起来,他们扛起榔头、种起树苗,开始了浩浩荡荡长达60年的沙漠治理。

农业种植致富项目西瓜_致富经西瓜种植全视频_致富经西瓜种植

毛乌素沙漠的治理

中国治理毛乌素沙漠堪称“治沙奇迹”。

在此之前,如何治理沙漠,在全世界都是一个难题。

特别是毛乌素沙漠的水土流失日益严重,每年向黄河中上游段“贡献”5.3亿吨泥沙,占黄河泥沙量的三分之一。

另外毛乌素沙漠也是京津地区风沙主要来源地之一,其99%的荒漠化、沙土化都集中在陕北榆林。因此榆林一地乃是阻止西北沙漠进一步侵蚀的重要防线。

那么,整治毛乌素,构建绿色长城是否是一种奢望?

农业种植致富项目西瓜_致富经西瓜种植_致富经西瓜种植全视频

从1959年开始,不止官方开始组织行动,民间也自发兴起防沙行动。

引水入沙,引洪淤地,兴建防风林带;早期着依靠简易器械,修公路、打机井、开发水浇地,大量的治沙英雄在这片大地上洒下了汗水和泪水。

可是沙漠治理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成效的。攻成不在一时,需要有旷日持久的坚持,需要有愚公移山的耐心,才可以完成这项巨大工程。

治沙并不是随意地种上一种植物就可以了。

选择何种植物种植防沙是一种综合性的考虑,一是要考虑好植物是否适合沙漠环境、是否能够吸收沙漠少有的水分;二是植物成本的综合考虑,毕竟是长久的事业,需要细水长流的打算。

其实沙漠的关键问题并不是没有水,而是水总是在沙漠烈日的照射下快速蒸发掉。因此长在沙漠里的植物需要极强的吸水能力,在水蒸发之前就吸收完自身所需的水分。

另外沙漠其实有地下水,但这些水都是高浓度的盐水,盐分又会渗透到土壤之中,这就需要种植的植物有着较高耐盐性,不然就会很快干渴而死。

农业种植致富项目西瓜_致富经西瓜种植_致富经西瓜种植全视频

因此整个植树过程完全是同大自然的博弈,几十年的时间内人们反复研究种植的树木、沙柳和草地等植被,最终完成合适地点种上合适的植物。

从2001年开始,本世纪初的前十年,毛乌素沙地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和管理下,走上了更加规划化的道理,严格执行禁牧、休牧和轮牧等政策。

榆林人坚守了60年的绿色道路,也是榆林人千年来的梦想。国家重点工程陆续启动,如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等,毛乌素沙漠得到卓有成效的治理,也惊艳了世界。

大漠驼迹绝,塞上柳色新。毛乌素的森林覆盖率从新中国时的0.9%提高到如今34.8%,植被覆盖率为80%,榆林过去每年以1.62%的荒漠化逆转速率变化,不断进行“人进沙退”,缩小毛乌素沙漠面积。

这当中栽种的树木如果按1米的距离排开,足足可以绕地球赤道54圈;与此同时陕西的”绿色长城”也向北推进了400多公里。

治理沙土不止可以让人们得到安心居住的环境,更人能人“沙里淘金”。那些世代被流沙困扰的农牧民们,经过这几十年来一代一代的努力,正一步一个脚印步入幸福富足的生活。

致富经西瓜种植_致富经西瓜种植全视频_农业种植致富项目西瓜

从前的不毛之地,如今已是一片希望的田野。对于牧民来说,长草的牧场种上了沙柳、栽上了树,扩大了几十倍不止,他们就是生态环境改善的直接受益者。

过去,放牛牧羊去找草,一天下来可能需要走个五、六公里,牛羊还往往吃不饱;如今,富裕点的家里能有上百头羊、十多头牛,凭借丰茂的草原,一年可以挣个十来万。

但倘若遇到大旱时节,牧民就会主动减少牧畜量,他们深知栽树不易恢复更难的道理,不能只见眼前的利益而放弃长久的绿色。

绿色发展不能光是低头栽树,更要抬头看路,为了在绿色之中更好的挖出“金色”的价值,当地人们总是因地制宜的寻找致富的方向。

比如沙柳是一种好东西,不仅防沙治沙,还有附带的的经济效益。位于内蒙古的乌兰什巴台村通过集资和国家的扶助,创办了沙柳颗粒加工厂。

凭借低排放、环保、无烟的特性,该村每年生产的3000多吨沙柳颗粒燃料受到附近省市多家化工企业的青睐,大概收益在60万以上,是村民们的致富经。

而随着生态好转,毛乌素的牧家乐也是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农牧民搭起了蒙古包,过路人有了暂时吃喝的栖息地,方便了旅游的人,也带动了当地人的收益。

还有国家扶持当地人们办起来的各式生态园,原先寸草不生的地方也长出了各种如玉米、西瓜、桃、杏的果蔬,更有飞禽走兽在其中繁衍生息。

可以说,沙漠的不断消失夯实了经济腾飞的地基,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数十年的奋斗,让新中国初时“风刮黄沙难睁眼,庄稼苗苗出不全”的局面一去不复返。

致富经西瓜种植_农业种植致富项目西瓜_致富经西瓜种植全视频

中国治沙的背后

在中国努力的治理下,毛乌素沙漠逐渐消失堪称一个世界奇迹。然而,就在国内大众为这喜人的成果欢欣鼓舞之际,国外却传来了质疑、不看好的声音。

2019年9月,国际顶级杂志Nature的新闻版中,一名来自韩国的记者,在报道里提出了对中国治沙工程的质疑。

该报道说中国大规模植树造林虽然取得了遏制荒漠化的一定成效,但是因为种植树木不合适而导致大量水资源浪费,很可能造成水资源短缺。

那么这位韩国记者的报道是否客观真实?真实的治沙效果又是如何?让我们事实来说话。

这篇报道仔细核实后便会发现两个主要问题:一是文中用作理论阐述的参考文献经不起推敲,二是它片面将中国的治沙方法都归类为简单的种树。

治理沙漠从来不是简单的种植,固沙防火带、灌溉造林带、草障植物带、草峰格沙障碍、前沿阻沙带、封沙育草带所、人工混交林技术,藻—草—灌技术、因地制宜的退耕还林。

农业种植致富项目西瓜_致富经西瓜种植_致富经西瓜种植全视频

而在植物的耗水量、蒸腾量、沙漠地区降雨量等等一系列负载参数中,如何找到平衡点也是治沙人需要解决的难题。

在中国人不断的努力探索中,我们的治沙道路稳步前行,一系列政令法规不断完善,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渐渐找到了沙漠治理中,人与自然的和谐道路。

根据林业部门数据显示,上世纪末到现在,我国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均从扩展变为了缩减。

本世纪初的前十年,全国土壤侵蚀率下降超过八分之一,黄土高原的土壤侵蚀是迄今为止的最低水平,1950年起黄河泥沙负荷下降约90%。

而且我们治沙和发展经济两不误。几十年来,治沙工程从来都是跟民生挂钩着。

从1958年通车的包兰铁路有140公里横穿沙漠,当年的外国专家预言了这条铁路“活”不过30年便要长埋地下,可是如今60年过去它依旧畅通无阻。

另有耗时9年,斥资370亿的京新高速贯通沙漠,横穿东西。

交通带来的便利使沙漠经济逐步摸索出致富的新途径。

农业种植致富项目西瓜_致富经西瓜种植全视频_致富经西瓜种植

比如,在治理好的土地上种植中药材,既能固沙防风,又能实现药材产业化;又比如,新疆沙区林果种植园区化,极大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到了2018年,新疆林果产业已占农民人均收入的四分之一。

所以,前面提到的那篇Nature新闻,韩国记者误会也好,错解也罢,都不能改变中国治沙工程伟大且卓有成效的事实。

肥美的土地总是让我们向往的。但其实,中国沙漠的总面积也很多,高达128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3%。

诚然,中国沙漠总面积还十分庞大,治沙之路依旧长路漫漫,可是随着治沙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相信消灭沙漠未来可期。

致富经西瓜种植全视频_致富经西瓜种植_农业种植致富项目西瓜

需要说明的是,毛乌素沙漠之所以能够成为我国第一个即将被消灭的沙漠,除了这些年来治沙英雄们的默默奉献,也跟它本身的地理因素有关。

毛乌素沙漠带位于我国半湿润向半干旱过渡的地区,而这一带其实有着较为丰富的河流、地下水资源以及年降水量可达200毫米以上,这些水文条件客观上十分有利于适合植树种草。

另外毛乌素沙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复杂,农牧用地从东南到西北明显存在地域差异,不过经过国家的发展灌溉、改良土壤,如今已是成效显著,面貌焕然一新。

这份沙漠即将消失的中国奇迹,背后诞生了太多英雄事迹。

新中国治沙第一个英雄石光银,成立第一个农民治沙公司,一辈子只做治沙这一件事;治沙英雄牛玉琴,30多年不曾间断治理,一共治沙约11万亩;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推平800多座沙丘,打造35座防风固沙林带35条;

还有太多太多,发生在这片大漠荒烟之中的治沙故事,他们演绎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治沙壮举。

"荒漠变绿洲",说出来容易,做起来却重逾千斤,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们的努力前行。

水滴石穿、磨铁成针,每一个人的小小力量汇聚在一起便是汪洋大海。在治理沙漠的同时,也要提高人民的环保意识,才能让绿化工作长久的持续下去。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