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大北农扶贫工作开展情况:
2.筹备成立中国扶贫研究院,为扶贫攻坚提供智力支持。
3.产业扶贫、科技扶贫、教育扶贫,多举并施。
4.攻坚2020,大北农在产业扶贫领域深耕细作,围绕“三养三制一特色”来开展扶贫工作,全速推进“五个一百工程”。
“三养三制一特色”
☑“三养”即养猪、养羊、养鸡;
☑“三制”即玉米制种、水稻制种、马铃薯制种;
☑ “一特色”即特色农业,包含地方优质农产品开发、地方生物种子资源开发和农业生态旅游。
“五个一百工程”
☑帮扶100个贫困县;
☑投入100亿资金;
☑实施100个扶贫项目;
☑实现100亿元以上年产值;
☑ 带动100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大北农:投身产业扶贫 带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
“奉献社会,强大国家”是大北农集团的企业观,也是其积极投身产业扶贫的根源所在和指导思想。
“十三五”时期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和扶贫攻坚的关键时期,要实现到2020年让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的既定目标,时间紧、任务重。为此,党中央、国务院在2015年11月就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八项决定,其中一条是“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合力推进脱贫攻坚”。在这条决定中指出,鼓励支持民营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参与扶贫开发,实现社会帮扶资源和精准扶贫有效对接。这从某种意义上说明,党中央、国务院肯定了民营企业在扶贫中的作用和意义。
事实上,在过去三十多年的扶贫历程中,民营企业从未缺席,特别是农业企业,涵盖畜牧科技与服务、种植科技与服务和农业互联网三大领域的大北农集团就是典型代表之一。大北农集团自1993年成立以来,以“报国兴农、争创第一、共同发展”为企业理念,将集团总部设在北京中关村,二十多年来在致力于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始终如一地将“以科技创新推动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作为自身使命,将科技创新与农业发展、企业发展与产业扶贫、企业发展与员工和客户发展紧密结合,用一个个行动践行了“报国兴农”企业理念,可谓是中国农业企业中的一个标杆。
9月19日,中国农业产业扶贫联盟大会
在京正式成立
在新的扶贫攻坚关键时期,大北农集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逐步加大产业扶贫力度的同时,为更好履行企业责任,为国家扶贫事业多做贡献,2016年9月19日,由大北农集团积极参与、倡导、牵头的中国扶贫志愿服务促进会农业产业扶贫联盟(以下简称产业扶贫联盟)在北京成立。成立大会上,作为首届产业扶贫联盟主席发言的邵根伙博士表示:“产业扶贫是扶贫攻坚的核心,关系到整个扶贫攻坚的大局。农业产业根植于农村,能够更广泛地覆盖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将有效促进贫困地区生产方式转变、推动区域产业合作、带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发挥贫困户的主体作用,从而带动贫困地区农民早日实现脱贫致富。”
多重举措助力扶贫
二十多年来,大北农在农业各领域快速发展的同时,始终在产业扶贫与公益扶贫方面进行积极地探索与行动。大北农以服务为导向,以技术为支撑,不断完善产业结构,提升科技创新水平,以大北农特有的方式将企业、产品、市场、农民的需求有机整合,通过遍布全国的服务网络,将高品质、高科技的产品带到田间地头,提升农户的收益;通过设立大北农科技奖,提升科研成果的产业化推广进程;通过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创业培训,转变农民的传统观念……多年来,大北农积极帮扶农民发展,创新服务模式,孜孜以求,不懈探索,为带领农民共同致富、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产业扶贫——畜牧篇
大北农(诏安)科技园鸟瞰图
饲料产业是大北农的主营业务之一,大北农在黑龙江省汤原县、河北省怀安县、陕西省旬阳县、广西省隆安县、江西省上犹县、湖北省恩施县、红安县、河南省平顺县、确山县等贫困县均建有生产基地,饲料业务范围覆盖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其中覆盖贫困县约450个。大北农通过投建生产基地,带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为贫困户提供就业机会。
随着饲料产业的发展,大北农提出“服务大升级、养猪大创业”的口号,全面进行转型升级,畜牧科技产业各分(子)公司成立养殖事业部。目前,大北农生猪存栏约18万头。各公司从种猪、母猪入手,多渠道多方式开展产业扶贫。如大北农(中南)集团目前已确定建设现代化、符合生态环保的母猪场4个,结合国家精准扶贫和产业扶贫政策,发展新型种养循环的环保清洁养殖和“公司+家庭农场生态园”,推行“1211”模式,即1个家庭农场+2夫妻+1年出栏1000头肥猪,确保总收入15万元以上;或“1212”模式,同样一对夫妻,自动喂料,自动清粪,1年出栏2000头肥猪,确保总收入30万元以上。“公司+家庭农场生态园”模式可以带动当地400-600户家庭脱贫致富。
大北农集团扶贫模式—1
四川驰阳集团以创建“驰阳之家”乡村合作社为平台,携手邮储银行四川省分行总授信60亿元,通过合作社平台六大支撑(农村金融、养殖保险、种猪器械、营养方案、动保服务及回购与食品),采取自主发展模式、委托发展模式和股份合作模式助推贫困户发展生猪产业,获取稳定收益,确保贫困户持续增收。以委托发展模式为例,公司主导当地驰阳之家“合作社+家庭农场”推进产业扶贫,家庭农场结对贫困户,帮扶贫困户5年。驰阳集团给予家庭农场每结对一个贫困户赠送2头母猪推动帮扶,贫困户每年固定分利3000元,贫困户不承担经营风险,企业承担银行还贷责任。
近年来,大北农不仅大力发展养猪产业,还通过投资方式先后涉足了羊、牛、蛋鸡等养殖业。这些企业在产业扶贫方面亦紧随大北农的脚步,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投入到产业扶贫工作中。
天津奥群牧业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国外肉羊良种的引进、繁殖、选育与推广,通过“4+1”合作模式,即“政府、企业、合作社、牧民”四方联动,一点爆破,精准扶贫的模式,建立良种繁育体系,助推贫困户脱贫。奥群与贫困地区的企业合作,通过扶贫合作社或家庭农场,将改良后的母羊发放给贫困户,在饲养的过程中,提供后续服务、种羊回收和销售等服务,通过产业化,真正实现政府、企业和牧民的共赢。仅2013-2014年,在巴彦塔拉乡伊兰嘎查、巴彦嵯岗苏木,9个合作社,125户(其中贫困户84户)实施胚胎移植,户均收入5.5万元,58户贫困户脱贫。
新疆华牛天俊种畜繁育工程有限公司致力于为新疆及西北地区大量提供肉羊、肉牛优良品种和大力推广先进的养殖技术。发展肉牛、肉羊产业,不仅能带动养殖业、种植业、加工业发展,缓解西北地区肉牛、肉羊需求压力,同时可以优化资源配置,发展产业化生产,增加就业人员,改善生态环境,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华牛天俊通过“用工扶贫”,为新疆和谐一村的村民提供就业机会,共计60多人次。饲养员叶尔兰夫妇现家庭年收入可达10万元,给当地树立了典型,成为大家致富的楷模。贵州领头羊山地草牧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是华牛天俊的全资子公司,初步拟定了扶贫发展规划,力争在2025年前,通过项目拉动、产业带动、包户促动、整体推动的方式,把冗坪村打造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绿色宜人、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文化事业兴旺繁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农村。
大北农蛋鸡发展部在832个贫困县中选择有一定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便于整合资源的县作为扶贫示范县,通过“产业扶贫、创业扶贫、用工扶贫”三大模式助力国家精准扶贫战略。在河南和河北建设一批养殖量在3万-5万规模的小型养殖合作社,目标建设100个,使整体存栏达到300万-500万,每个合作社吸收60户贫困户入股,每个合作社年收入60万-100万,每个合作社解决10个劳动力就业,使每个贫困人口的年收入不低于4000元。
产业扶贫——种植篇
金色农华大量开展田间技术服务,良种良法配套,帮助农民增收
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有限公司集科研、繁育、生产、加工、推广为一体,主营水稻、玉米大田作物良种。金色农华在国家级贫困县兴国县、宁都县、古浪县,以“公司+农户(合作社)”的形式建设制种基地1万-2万亩,涉及制种农户2000-3000户,每户增加种植收入2000元以上。鼓励农村专业合作社、制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吸收贫困户入伙发展制种生产;对制种基地的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免费提供制种亲本种子,对所需其他生产资料化肥、农药提供融资借款服务。
对国家级贫困县宁都县、兴国县的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使用金色农华种子的,公司将以“扶贫价”提供。同时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公司经销服务事业伙伴及其技术体系对贫困户生产提供技术服务,确保粮食增产。
北京绿色农华作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专注于植物营养与作物健康综合解决方案。绿色农华通过“政府搭台,企业、银行、农村带头人为主力”,通过政府组织适度土地流转、企业承担农技外包服务、贫困户通过土地入股合作经营等形式开展扶贫工作。2016年初绿色农华与安徽省蒙城县许疃镇人民政府联合土桥村合作社示范带动开展相关工作。镇政府组织推动不以土地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农户及贫困村户实施土地托管3万亩,农资农技服务、粮食收储由绿色农华及土桥合作社承接,贫困户在确保自身托管收益的条件下优先进入农资农技服务组织务工。此项目降低了大田种植成本600万元,开发蔬菜大棚种植300多亩,增收360多万元,提升了粮食产量和品质,带动贫困户3000多户,实现贫困户均增收6400元,提高了当地农户及贫困户的整体收益450多万元。
内蒙古龙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马铃薯种薯繁育的农业高科技企业。龙珠生物提出“金土豆计划”扶贫项目,助力产业精准扶贫。龙珠生物微型薯的生产技术,每年可生产出6亿粒优质微型薯,可满足12万-15万亩的原种薯生产用种的需求,原种薯产量预计达到36万-45万吨,亩产3吨,原种薯3000元/吨计,总产值可以达到12亿元。“金土豆计划”由龙珠生物自筹资金建设大型组培苗、试管薯生产工厂和贮存库;由当地政府统筹扶贫资金用于基础建设投资和流动资金;固定资产由地方资金管理部门管理;由龙珠生物提供建设扶贫项目建设方案,用于微型薯生产、销售,运作权限达23年。龙珠生物优先使用具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农民,不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享受企业分红,使其达到最低生活标准以上。
据不完全统计,大北农通过不同模式的产业扶贫项目,至少帮扶100万贫困户脱贫,增加的收益累计达50亿元,有效带动了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
产业扶贫——农业互联网篇
北京农信互联科技有限公司以“用互联网改变农业”为使命,专注于农业互联网金融生态圈建设,致力于成为全球最大农业互联网平台运营商。农信互联积极探索开发“互联网+扶贫”新模式,采用“公司+农户”或“合作社+农户”模式的企业进行合作,通过电商扶贫、金融扶贫方式,帮助龙头企业销售农产品、提升生产养殖效率、提供贷款支持经营、提供保险降低风险等,进而帮助纳入项目的贫困户减贫脱贫。
在生产环节,农信互联提供猪联网、企联网平台帮助龙头企业对人员、物资、生产过程等进行数字化管理,为农户、贫困户提供免费的在线农技、病情问诊、市场行情、技能培训等服务,不仅提升了企业和农户的养殖水平、生产效率,还可精准管理扶贫过程、精准评估扶贫效果。
农产品是否有销路,能否卖个好价钱,是实现扶贫、脱贫的关键环节。农信商城平台汇集了全国各地的下游企业资源,也有覆盖全国的线下运营团队进行撮合交易,帮助生产企业对接买家,打开产品销路。
此外,农信互联还为企业、贫困户提供养猪贷、售猪贷、种植贷、售粮贷、扶农贷等信用贷款扶持其生产经营,提供养殖险、运输险、天气险等降低外部风险。
科技扶贫
大北农以创新驱动发展为战略,通过自主研发、技术引进、科技成果转化及产学研合作等途径,形成国内一流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与核心竞争力。大北农以中央研究院为核心,在生物饲料、生物育种、生物制品等多个农业科技领域搭建了包括“饲用微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作物生物育种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动物医学研究中心”等8个研发平台;同时,在福建省、吉林省等还设有多个省级研发中心,其中11个被当地科技管理部门认定为省、市级技术中心。现有实验室总面积2万多平方米,实验室设备原值超过1亿元,研发人员611名。
大北农集团承担多项国家科技创新项目,拥有的自有知识产权数量在国内农业企业中位居前列。目前,大北农参与的项目“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研究与应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大北农猪圆环病毒疫苗技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大北农猪早期营养技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省部级科技奖3项,累计承担和参与国家、省市级项目60多项,申请专利1100多件(获批610多件),植物新品种权申请300多件(获授权38件),获计算机软件登记权8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1项、行业标准44项,获国家三类新兽药4项,国审作物新品种30项。
从1999年开始,大北农设立了“大北农科技奖”,无偿奖励在农业应用研究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研人员。“大北农科技奖”目前已成功举办九届,共收到申报项目2462项,奖励金额共计2731万元,有368位专家学者获得奖励。大北农科技奖对重大创新、产业化前景较好的科研项目及成果进行科研资助或产业化资助,并帮助其快速转化推广,加速报国兴农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大北农集团在国内首创的“服务中心”推广模式,致力于建成以互联网为工具、培训为手段、服务为内容、产品为载体、推广服务人才为主体的无处不到、无时不在的全新知识型推广服务网络。大北农在全国建有10000多家“服务中心”,约有13000多名科普员活跃在市场一线。大北农通过构建的服务网络每年在全国广大乡村开展的形式多样的科普培训会、研讨会数以万次计,给农民带去最前沿的农业理念、最实用的科学知识和最安全的科技产品。
大北农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终端客户需求为导向,通过推动科研成果快速转化以及遍布全国的服务网络,探索出一条具有大北农特色的科技扶贫道路。大北农给贫困户带去先进的理念与高科技的产品,有效提升了贫困户的生产收益,帮助贫困户实现脱贫致富。
教育扶贫
中国农民大学成立于1985年,是全国唯一一所主要针对农民及其子女进行教育培训的民办大学。中国农民大学自2005年起开始实施扶贫攻坚,成功探索出以“能人带动”为核心的扶贫模式。该模式以“百万人才培训工程”项目为载体,重点选择100个地区(约含1000个农业大县),为每个地区培养1万名创业型农民,总计培养100万名农村科技创业人才(创业型农民)。项目实施以来,学校以各地方政府、各行业协会推荐的专业大户和农民致富带头人为培训目标,立足“能人”优势,找准“能人”优势与精准扶贫结合点,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树和培训贫困地区农牧行业精英能人,通过搭建多种培训平台,鼓励和引导“能人”发挥自身特长,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产业,培育壮大“能人”企业,发挥“能人”效应,从而辐射带动周围贫困地区发展经济,实现农民脱贫。
中国农民大学培训现代农民
发起成立农业产业扶贫联盟
实施“产业组团 包县脱贫”
在国务院扶贫办与中国扶贫志愿服务促进会的组织领导下,大北农作为发起单位之一,联合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副土特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北京三聚环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德青源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华大基因农业控股有限公司、北京新发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中心等单位,发起成立了农业产业扶贫联盟。
农业产业扶贫联盟以打造农业产业扶贫综合服务平台为目标,通过信息化、技术服务、金融等途径,建立健全农业产业扶贫的长效机制,服务于联盟会员、贫困户,促进贫困地区与联盟会员开展扶贫项目对接,帮助贫困人口脱贫增收。农业产业扶贫联盟成立之后,以最快的速度,投入到产业扶贫的工作当中。农业产业扶贫联盟编制《全国贫困县精准扶贫工作指南》,全面实施“产业组团、包县脱贫”的组团包县、联合攻坚脱贫模式,整合更多资本,参与农业产业扶贫。以农业产业扶贫联盟为载体,产业、资源与资本将实现无缝对接,贫困县、贫困户、联盟会员也将三方共赢,实现共同发展的目标。
筹备成立中国扶贫研究院
为扶贫攻坚提供智力支持
大北农与中国人民大学正在筹备成立“中国扶贫研究院”。研究院的宗旨是系统研究中国和全球贫困状况及其变化,分析致贫原因和有效的扶贫模式,为中国扶贫开发战略和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特别服务于我国的精准扶贫方略。研究院也为企业和社会组织的扶贫提供咨询与支持。研究领域包括:贫困的定义与标准的测量、贫困原因分析、扶贫政策及其效果分析、扶贫规划、产业精准扶贫、资产收益扶贫、互联网+扶贫、扶贫移民搬迁、金融扶贫、教育和健康扶贫、社会扶贫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
攻坚2020 大北农产业扶贫大格局
在扶贫攻坚战的关键时期,大北农将以农业产业扶贫联盟为平台,带领、联合更多农业企业,肩负使命、勇于担当,将国家的扶贫战略、企业的发展和产业扶贫进行紧密的融合,整合企业自身具备的产业、技术、金融、服务模式等方面的优势资源,全面实施“产业组团、包县脱贫”的组团包县、联合攻坚脱贫模式,共同推进农业产业扶贫进程。
大北农将借助“中国扶贫研究院”在扶贫规划、产业精准扶贫、互联网+扶贫、金融扶贫等领域的深入研究以及农业产业扶贫联盟的平台,与贫困地区的扶贫龙头企业对接,共同开展扶贫攻坚项目的合作。
大北农继续在产业扶贫领域深耕细作,围绕“三养三制一特色”来开展。“三养”即养猪、养羊、养鸡;“三制”即玉米制种、水稻制种、马铃薯制种;“一特色”即特色农业,包含地方优质农产品开发、地方生物种子资源开发和农业生态旅游。大北农将全速推进“五个一百工程”,即帮扶100个贫困县,投入100亿资金,实施100个扶贫项目,实现100亿元以上年产值,带动100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教育扶贫将以中国农民大学为主导,设立小康学院、农场主学院、管理学院、企业家学院四所学院,根据需要将在全国各地与相关单位合作建立养猪学院、养羊学院、种植学院等。2017-2020年,计划在全国发达地区建立100个培训基地,面向全国的贫困县、贫困村开展各级培训,其中计划培训村干部和能人50万-100万人,惠及贫困人口5000万余人。
在扶贫攻坚战的关键时期,大北农将积投身产业扶贫,把扶贫工作与集团战略相结合,充分发挥行业主力军作用,带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为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短评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2015年11月27-28日举行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众所周知,我国的贫穷人口主要在农村,其中绝大部分又分布在经济发展较落后地区。这一现实意味着农业企业要更多的主动肩负起产业扶贫的重任,起好带头、推动作用,为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贡献力量。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由于贫困地区的农业产业发展也相对较为落后,而农业企业积极投身产业扶贫工作,势必将推动我国农业整体的转型升级。反过来,中国农业的全面产业化发展也将使农业企业的发展大环境进一步向好,进而有利于农业企业的更好发展。
秉承“报国兴农、争创第一、共同发展”企业理念的大北农集团,自创建以来,始终不忘初心,认真践行企业理念。二十余年来,无论是无偿向全国的多所农业院校捐资助学,设立大北农科技奖无偿奖励在农业科技方面取得进步和突破的优秀农业科技工作者,还是积极投身产业扶贫,都只是因为“报国兴农”这四个字在大北农从来都不是口号,而是需要用行动去兑现的承诺。
在精准扶贫的道路上,希望能涌现出更多像大北农集团这样有理想、有实力、有担当、有行动的企业,积极投入到扶贫工作中,用产业扶贫的方式,授人以渔,斩断穷根,带动更多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为早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而贡献我们农业人自已的力量!
大北农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