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上竟能产出大闸蟹?人们很难将干旱少雨的黄土高原与在水里生长、对环境要求高的“清水大闸蟹”联系到一起。由国家虾蟹产业技术体系淡水蟹生态养殖岗位专家、上海海洋大学成永旭教授领衔的专家团队历时8年,将大闸蟹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对口帮扶到陕西省延安市黄龙县,实现当地大闸蟹产业从无到有,有效促进了农民脱贫致富和农业结构调整,通过养殖产业推动生态旅游,成功探索出一条资源循环高效利用和生态保护有机融合、“特色养殖+特色旅游”的发展新模式。

一、基本情况

陕西省延安市黄龙县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位于陕西省中北部,为黄河左岸支流与北洛河右岸支流的分水岭,是石堡川、居水、圪台川等川的发源地,植被覆盖率在90%以上,水土保持良好,形成了良好的水系,被喻为“陕西的一叶肺”“黄土高原上的香格里拉”。在引进大闸蟹之前,黄龙县的百姓林业靠种植核桃,农业主要靠种植玉米、养鸡鸭为生,不仅致富门路少,连脱贫也是老大难。2013年8月,在上海市委组织部组织之下,学校选派成永旭教授团队赴当地考察,在对当地气候环境、水质、市场因素等方面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认为当地完全可以适度发展大闸蟹养殖产业。2014年,在成永旭教授团队指导下,当地政府组织开展大闸蟹养殖试点,取得初步成效。2015年10月,校地双方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学校把帮扶黄龙作为服务革命老区建设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以一流水产学科平台为依托,先进科技成果为支撑,组建大闸蟹生态科技服务团,从蟹种选育、优良蟹种供应、水草种植、水质调控、科学投饵和育肥各个技术关键开展全面细致指导和技术服务。经过8年的产业帮扶,实现了“传授一批技术、培养一批人才、脱贫一方民众、支撑一项产业”的显著成果,打造出黄龙特色的“肤施龙蟹”新品牌,实现经济与生态双丰收,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乡村振兴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实施进展

1.强化组织领导,深化校地合作,协同谋划形成发展共识。为推进项目顺利开展,地方政府成立了由县委书记挂帅,副县长主抓,农业、畜牧、财政、扶贫、水利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强化对大闸蟹养殖推广工作的跟踪督查、技术服务和责任追究,保证资金、物资、技术服务“三到位”。学校组建科技服务团,由成永旭教授带领一批博士生、硕士生驻点开展研发指导,结合阶段性关键技术进行培训、现场观摩等,从蟹种选育、水草种植、水质调控、科学投饵和育肥各个技术关键环节开展全面细致指导。校地双方建立沟通交流机制,拓展校地党建联建,通过设立科技人才工作站,在党建、人才培养、产学研转化等多领域探索合作新领域。项目开展也获得了陕西省等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 2017年4月,时任陕西省省长胡和平考察了黄龙大闸蟹养殖情况,对黄龙成功养殖大闸蟹予以充分肯定。

2.聚焦技术短板,推广良种良法,精心培育特色养殖模式。优良的种源是培育好蟹的关键。2014年,当地开展大闸蟹养殖试点以来,当地大闸蟹养殖就引进上海崇明优质蟹种,主要是针对黄龙气候特点,引入团队培育的早上市品种,其特点是耐寒,生长快,早成熟、早上市。根据当地水文、气候等特点,通过持续跟踪研究,建立了“早投苗+种植伊乐藻+全程安全饲料+早育肥+山泉水”微流水养殖模式和技术体系。针对当地冰封期比较长的特点,提前在3月份之前投苗,保障苗种运输和质量的同时,使苗种尽快适应当地山泉水的环境,延长其生长期。利用山泉水无极端高温的特点,大力种植伊乐藻,改善养殖水环境。通过全程使用安全饲料,提早育肥等措施,大大提高了当地大闸蟹的品质和效益。所产大闸蟹背青肚白、健硕个大、蟹黄饱满、肉嫩味美、品质上乘,成为大闸蟹中的佳品,多次在全国河蟹大赛获奖。2021年,黄龙县经专家考证,被中渔协水产商贸分会授予全国唯一县域“全国中华河蟹示范基地”,产品供不应求。

3.聚焦环境保护,坚持生态优先,实现生产、环境协调发展。当地得天独厚的优美生态环境、清澈纯净的山泉水为养殖大闸蟹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基于当地水环境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需要,成永旭教授团队改变传统的池塘养鱼和设施化养殖冷水鱼发展思路,避免大量投饵对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探索开发出浅水湿地生态养殖模式,通过在养蟹水域种植水草构建水底森林,既为大闸蟹生长提供所需的隐蔽环境,又满足了其饵料需求,全程投饵量只是传统养鱼投饵量的1/10。发挥池塘水草自然水质高净化能力,营造微流水水域环境,增强了池塘溶氧效果,促进了有益菌作用,净化了水质。经过多年实践,河蟹养殖全周期阶段养殖水域普遍达到1-2类水质条件,实现了以渔净水、以水养蟹良性循环的新局面。目前,黄龙大闸蟹养殖发展已成为黄龙生态旅游的一张靓丽名片。

4.聚焦贫困地区,坚持多措并举,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自2015年启动试点以来,在专家团队的精心指导下,首批试点的17亩大闸蟹养殖即获成功,平均亩效益超万元,大大激发了当地农民的养殖积极性。为多途径促进农民增收,成永旭团队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积极鼓励养殖户相对规模化和集中养殖,采取“支部+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模式运行,日常管理由技术带头人、支部成员、入股群众和贫困户进行生产和监督,贫困户在参加合作社生产获得劳动收入的同时,按照一定比例享受合作社的利润分成,有效地增加了村集体经济和贫困户收入。如该县崾崄乡白城桥村民从2015年试养殖5亩起步,到2019年大闸蟹养殖规模扩大至130余亩,实现年产商品蟹14000余只,纯收入达66.8万元,大闸蟹养殖一跃成为该村农民致富增收和村集体经济积累的重要支撑。目前类似这样的合作社和公司有陕西黄龙县肤施水产养殖有限责任公司、黄龙县新年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黄龙县寿峰寺水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黄龙县慢城生态渔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延安黄龙仙姑河龙蟹有限公司等。

三、工作成效

1.产业成效

自2014年开展小规模试点以来,黄龙县大闸蟹产业由无到有,发展走上快车道。2015年,黄龙大闸蟹养殖面积迅速发展到281亩;2016年,经专家测产,亩产量平均超100斤,效益超5000元。2021年,全县养殖面积发展到520亩,产值700万元,精养的养殖户55户,辐射7个乡镇,大闸蟹养殖产量平均亩产达114斤,雄性蟹150克、雌性蟹125克以上的大规模蟹规格占50%,成活率为52%,主要示范户大闸蟹成活率基本达到60%左右,亩均净利润达1万元,一般农户的亩收入都超7000元。

2.辐射成效

如今大闸蟹产业已成为当地特色产业,成为黄龙坚持生态优先、发展生态经济的典范。黄龙大闸蟹的影响力也辐射至陕北地区周边市县,先后有南泥湾、延川县、富县、韩城、商洛市、安康市等市县前来学习考察和调研。同时,成永旭教授团队还把此模式推广到青海海西州,黑龙江省大庆市、齐齐哈尔市,山东省东营市黄河口地区,取得良好效果。如青海海西州鸭湖28万亩养殖基地生产优质大闸蟹50余万斤,以青海可鲁克湖渔业发展公司为龙头,直接带动53户牧区农民脱贫致富。作为山东景明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大闸蟹养殖技术的总依托,通过成立黄河口大闸蟹合作社,带动2261农户共同发展。如今黄河口大闸蟹发展规模达到6万亩,年产量1.7万吨,成为全国十大大闸蟹品牌之一。2017年,陕西延安大闸蟹养殖推广被列入农业农村部渔业扶贫及援疆援藏行动方案重点行动计划之一。上海海洋大学在黄龙的工作,也受到陕西电视台和媒体的关注和报道,文汇报和新民晚报分别以“一只崇明大闸蟹的远行”和“青壳将军爬上黄土坡 上海‘蟹宝宝’在陕北高原茁壮成长”详细追踪报道了学校团队在黄龙的帮扶工作。

3.人才成效

十余年来,学校在西部等地开展生态渔业推广工作,积累了丰富经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科技服务体系和基层人才培养体系。养殖初期,组织当地乡镇镇长、技术人员、养殖户等赴上海崇明河蟹养殖基地考察学习。规模拓展后,着力培养乡土技术员,全县7个乡镇每个乡镇除培养1名骨干技术人员外,至少培养2名养殖户技术员,保证基层科技服务力量。专家团队每月至少1次进村入户进行塘边技术指导,及时发现养殖问题,现场指导整改。8年来,培养的当地养殖职业能手,除了早前派驻到黄龙技术的本科生冯万能(目前已入职黄龙政府,具体管理大闸蟹产业发展工作),还有梁锋、李喜军、鱼英贤、姚保明等,都为保障养殖技术的推广和养殖成效奠定了基础。团队在技术传授过程中还开通了“黄龙水产”微信公众号,及时发布不同时间节点养殖技术信息。

结合学校知农爱农人才培养,学校在当地建设了西部水产养殖产学研基地,成永旭教授有计划地安排本科生、研究生结合课题、论文等工作驻地指导。特别在早期技术帮扶和研发过程中,长期派驻的博士生和硕士生,都分别被派驻各村入户实地全程指导,手把手向养殖户传授养殖技术。如冯万能及研究生同学不管是风吹日晒,还是阴雨绵绵,坚持每天与镇养殖技术员一起在蟹塘观察蟹苗生长情况,并根据情况,主动向养殖户提供技术指导,提供上门技术服务。“饲料如何投放、水位是否需要调整、池塘是否又要消毒、水草长得好不好……”面对各种问题,他们总是热心回答,把自己的技术毫无保留地教给养殖户们,同时帮助养殖户搭围板、种水草、放蟹苗、测水质、喂饲料,他们的热情与专业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被养殖户亲切地称为“暖心娃”。卓有成效的工作也获得了地方政府肯定,2015年秋季,90后本科生冯万能被黄龙县政府特批作为引进人才,正式入职黄龙县工作。成永旭教授也被黄龙县授予“黄龙县荣誉县民”。

四、主要经验

1.坚持党委领导,将组织体系与产业发展需求有效衔接。黄龙实践证明,做好精准帮扶工作,关键还是靠党的领导这一坚强后盾。要充分发挥各级党委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形成跨地区、跨部门、跨单位、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发展格局。在黄龙县政府有力推动下,借鉴引用上海先进经验成果,形成适合当地发展的生产经营模式,解决了大闸蟹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

2.坚持产业振兴与生态保护统筹推进,实现效益最大化。在精准帮扶中,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改变单纯注重养殖规模的传统理念,把社会、生态等指标体系放在同等位置。要由注重产业发展速度向注重综合效益质量转变,要由注重单一产业发展向注重多元产业发展、生态可持续性协调发展转变。

3.坚持产业导向,加大高校科技服务支持力度。上海海洋大学作为一所应用研究型大学,始终坚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江河湖泊上”的办学传统,多年持续自发服务中西部地区,在艰苦的自然资源条件下开展技术攻关。为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学校举全校之力,将学科、人才优势转化为扶贫优势,强化人力投入体系,通过组织保证、任务主导、业绩激励等方式,力保人、财、物、智到位。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十四五”期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是我国重要的战略任务,在总结黄龙精准帮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学校将充分发挥科技、教育、人才等方面优势,启动新一轮科技合作。“十四五”及今后一段时期,学校将重点推动以下工作:

1.聚焦高质量,提升黄龙大闸蟹品牌价值。在“十三五”工作基础上,成永旭教授团队将因地制宜,持续为西部地区水产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使更多的农民能从中获益。依托桂建芳院士领衔的科技专家服务团队,加快水产养殖高质量发展。发挥产销平台优势,与水产商贸分会合作,打造黄龙大闸蟹品牌,助力“三产”融合。

2.强化科技合作,推进精准帮扶再上水平。以前期科技合作项目为基础,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渔业资源,持续推动渔业生产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走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强品牌战略,依托高校、政府、龙头企业三方合力,打造“特色养殖+特色旅游”的产业模式,培育新的增长点。

3.加强人才培养,提升本地人才层次。加大高素质渔业经济管理和水产技术人才培养力度。强化科技服务,每年组织专家赴当地进行科技服务培训,持续举办渔业人才特色培训班,安排当地渔业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驻校学习深造。加强渔业领域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提高当地高级专业科技人才数量。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