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动图提示操作,为公众号设置星标不迷路)
在黑龙江省伊春市,眼前这个地界表面上看起来并没什么特别之处。
100多米长的小河沟,冻了20厘米厚的冰。冰层下面就是一种让不少东北人为之狂热的美食——他们叫它“母豹子”。
这条100多米长的小河沟里,藏着价值50多万元的“母豹子”。
这叫做冰枪。
用这把十几公斤重的冰枪,抡上百下,才能凿出一个洞。从洞口下入地笼,就能打捞出来密密麻麻的“母豹子”。
这就是“母豹子”。和豹子本身并没有关系,它的学名叫做林蛙。
林蛙是无尾目蛙科蛙属两栖动物,俗称有哈士蟆、哈什蚂、雪蛤等,广泛分布于中国北部地区。
虽然长得很像,但林蛙与蛤蟆和田鸡是完全不同的动物。
东北林蛙,是中国东北山区的特有蛙类。2020年5月,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蛙类保护管理的通知》文件,明确包括中国林蛙(东北林蛙)在内的相关蛙类由渔业主管部门按照水生动物管理。2021年3月30日,农业农村部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林蛙保护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规定对林蛙捕捉实行专项(特许)捕捞管理,核发专项(特许)渔业捕捞许可证。
虽然现在没有实现对林蛙的完全驯化,但合法的半人工养殖模式,让林蛙产业日渐壮大,特别是东北地区。因为东北人真的太爱吃林蛙了!
炖着吃、烤着吃、红烧着吃,东北人觉得林蛙怎么做都是人间美味,而且最关键的,要保持着它完整的样子下锅。对于外地人来说,这种不去皮、不去头、不去内脏,整只烹调的处理方式还是很难接受,纷纷称其为“东北黑暗料理”。
社交平台上不少人表演吃林蛙,还有人盘点几大精彩瞬间。
这样的情景,怕是吃遍自然界的广东人见了也要抖三抖。
东北人热衷于吃的是这种红肚皮的母林蛙,因为母林蛙红色的肚子里都是籽,营养丰富,多年来已经被市场认可,所以卖价高,是公林蛙价格的十倍。
一两左右的母林蛙,今年一斤能卖到300元。
林蛙市场一度乱象丛生,公的冒充母的,没籽的冒充有籽的。。。原因正是林蛙令人垂涎的高价,和并不好掌握的养殖技术。
01
人养蝌蚪天养蛙
在黑龙江,林蛙养殖一直有个传统,叫“人养蝌蚪天养蛙”。
这些絮状的物体就是林蛙的卵。每年4月是林蛙集中产卵的时候。林蛙会在有水的地方随处排卵,养殖户们就会把蛙卵收集起来,统一把它们放到孵化池里,精心饲喂,直到长成蝌蚪。这个阶段全部需要人工干预,这个阶段被称为“人养蝌蚪”。
那什么叫“天养蛙”呢?
等蝌蚪变成蛙之后,林蛙会自行结伴上山,在树林里自由觅食。等到了冬天再回到水里冬眠,一待就是150多天。
4年后,等达到商品蛙的标准,养殖户们再去水里抓林蛙。这个阶段就被称为“天养蛙”!
2020年5月29日,国家农业农村部正式将林蛙列为“水生动物”进行管理。养殖户们只需要办理林蛙“回捕证明”,就可以养殖销售林蛙了。
02
上万元一斤的白色物质
这个从刀口被挤出的白色透明物质,是母林蛙的输卵管,当地人喜欢叫它林蛙油。2024年1月的市场零售价,最贵卖到了一万零三百元一斤。
画面左边的是普通林蛙油,右边的是精品林蛙油。普通林蛙油3000多元一斤,精品林蛙油才能卖出上万元的高价。
刚从新鲜母林蛙体内取出的林蛙油,是有杂质的。只有去除林蛙油里的这些黑点,才能卖出高价,每个养殖户都为此想尽办法。
03
让林蛙活着走出东北
很长一段时间,一直有个问题困扰着林蛙养殖户,活体林蛙的销售半径有限,出不了东北。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林蛙产业的发展。
为了挣到这份钱,当地养蛙人想尽各种办法,如今林蛙最远能寄到海南三亚,还活蹦乱跳的。
这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
从2020年开始,养殖户们发现,用冰箱养林蛙是个不错的选择。冷藏室保持在4摄氏度,水温就可以稳定在0摄氏度左右还不结冰。在这里面冬眠的林蛙,储存一个多月都没问题。
所以,你敢吃林蛙吗?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