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以“共享发展——消除贫困与可持续乡村振兴”为主题的2022全球减贫伙伴研讨会在京召开,会议发布了第三届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获奖名单,我市6个案例入选,其中市科技局推荐的《以“小支点”撬动乡村发展 “大格局”——象山县支援吉林省龙井市白鹅产业发展案例》,以及长期滚动支持的《东苗西育精准助农,技术赋能乡村共富--象山县“种苗计划”振兴产业案例》《海蟹安家黄河边 盐碱瘠土变良田——宁波大学精准帮扶盐碱地农户走上养殖致富路》《“寓建光伏”助脱贫,绿色能源促发展——宁波市海曙区龙观乡光伏村产业发展案例》等共计4个案例成功入选。

以“小支点”撬动乡村发展 “大格局”——象山县支援吉林省龙井市白鹅产业发展案例

浙东白鹅是象山县地理标志农产品,因其生长周期短、营养价值高、经济性状优而闻名。夏季,象山县白鹅种鹅进入休蛋期,而龙井市的温度、湿度均适宜白鹅生长和产蛋,加之当地饲料价格相对低廉,开展“反季节”繁殖可谓因地制宜、双赢互补。象山立足农业产业发展优势,打造“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联盟+保险”六位一体的大白鹅产业链帮扶新模式,由市农科院“白鹅专家”陈淑芳领衔,携手本地致富带头人陈文杰等成立专家组,往返两地上百余次,全程技术跟踪,为浙东白鹅扎根龙井保驾护航。

目前浙东白鹅产业帮扶成效凸显,龙井市16栋鹅舍、存栏3万羽成鹅、年产60万羽鹅苗的标准化白鹅养殖基地建成投产,不仅带动养殖、就业和效益分红,还让1700多名贫困户增收脱贫,走上全面小康路。

东苗西育精准助农,技术赋能乡村共富——浙江省象山县“种苗计划”振兴产业案例

象山根据自身农业品种优势与贫困地区自然禀赋进行深度嫁接,找准益贫增长切入口,推出了“种苗益贫行动”,以产业链协作带动农业发展、就业增收,形成长效的增收共富机制。目前,象山已成功在浙江遂昌、吉林延边、云南昭通、湖北宜昌种植约40万亩120万株红美人柑橘,在四川、吉林、安徽、江西等13个省份大棚、林下养殖象山白鹅1000万羽,在河南兰考盐碱地成功养殖黑鲷、美国红鱼等海水鱼类,带动5000多户低收入人群增收致富。

海蟹安家黄河边 盐碱瘠土变良田——宁波大学精准帮扶盐碱地农户走上养殖致富路

2017年以来,宁波大学海洋学院水产动物养殖团队充分发挥自身水产学科优势,在兰考和延津盐碱地进行了一系列青蟹养殖技术研究,向贫困户手把手传授养殖技术,成功将东海青蟹在黄河盐碱地养活、养好、养多,使荒废多年的盐碱地成了“香饽饽”“致富田”。2021年,山东、内蒙、宁夏等地黄河盐碱地区先后引进了宁波大学青蟹养殖技术,为内陆地区水产养殖产业发展开辟出了新路径。

“寓建光伏”助脱贫,绿色能源促发展——宁波市海曙区龙观乡光伏村产业发展案例

2014年起,宁波光年太阳能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聚焦光伏发电技术在农村地区住宅建筑上的应用,成功在海曙区龙观乡打造出“寓建光伏”解决方案和光伏版乡村振兴商业模式。至2021年底,龙观乡10个行政村新能源普及率达到100%,建成整村200户以上光伏村4个,装机容量4500千瓦,年发电量达450万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煤1620吨,年减排二氧化碳4486吨、二氧化硫135吨。目前龙观乡4个光伏村,光伏发电量已超过村民电量使用,“阳光收益”惠及千余户居民,实现“负碳乡村”。

近年来,市科技局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支援和山海协作决策部署,坚持精准扶贫、绩效导向,狠抓具体任务落实,扎实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及示范推广。“甬优1540”超级稻品种在贵州大面积推广种植,多次刷新当地最高亩产记录;“甬蜜4 号”西瓜、“甬甜5 号”甜瓜凭借“好种、好吃、好卖”的品质口碑,让昔日默默无闻的土地变身“万元田”;支持延边州桑黄栽培技术研究,促进当地人工栽培桑黄产业化,让黑土地上开出“黄金花”。

“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由世界银行、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世界粮食计划署、亚洲开发银行、中国国际扶贫中心等7家机构于2018年首次携手合作联合发起,旨在以案例为载体,推广分享国内外减贫和乡村发展的成功实践,是国际扶贫减贫领域的权威荣誉之一。本次征集活动收到的减贫案例涉及中国、阿富汗、尼泊尔、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老挝、柬埔寨、缅甸、印度等50多个国家,并从中评选出全球104个最佳案例。浙江省共12个案例入选,其中宁波数量占到一半。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