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是艺术

2017年春,我到太行山中的小村子找一位“扶贫”的老同学玩儿,在院子里看到了一个树根。他的样子一下子吸引了我,因为它与我所处的环境、我对历史的理解、我的某种心结发生了共鸣。

树根艺术致富经_树根艺术大全_致富经种树的创业项目

摆在家里,虽然很自然,但是黑乎乎、脏兮兮的,总被家人嘲笑。还说什么人喜欢什么东西,我就跟这玩艺儿一个德行。我知道加工一下为好,但木质坚硬、工作量不小。直到2019年下半年才开工,年底完成。工具、方法,都是网上搞来的。与基座的固定,竟然在网上找到一种东西——两种液体混合后可以凝固得有机玻璃一样的坚硬、透明。整个加工过程很有意思,我陷入了匠人的快感之中。要思考一下的是配什么样的基座——不锈钢、木质、石头……最终我选择了玻璃或人造水晶,这样会避免陈旧、迂腐的感觉,增加一些现代感。我觉得,基座要有现代文明的感觉、象征意味,它与树根的“被虐惨状”要形成一种独特的对比趣味。后因玻璃、水晶材料很难实现,就改成了有机玻璃。基座不加任何装饰,是想追求单纯、简洁的品味。

致富经种树的创业项目_树根艺术大全_树根艺术致富经

树根艺术大全_致富经种树的创业项目_树根艺术致富经

就这件东西,我们很难说它不是一件艺术作品,如果它出自大卫· 霍克尼这类名家之手,将之摆在大的艺术展览上,或被收藏、拍卖,大概也没有什么不合适。那么反过来再想,这件东西的完成过程一点都不难,基本上是人人可为之事,关键是不要将艺术过于神秘化,要去除心理障碍而敢于尝试。就此,不是人人都是艺术家吗?对于这件作品,可以有广泛的解读,而就它的明确性,甚至可以不用任何标题的引导,大部分人都能够读懂。非要冠以《生命》《国情》《史记》《一种制度》《地狱》……之类的题名也可以,这样会增加它的确定性,但也会限制欣赏者的联想空间。其实,一个人的爱情屡屡受挫,不也是这样吗?附:

当今意义的艺术家,在欧洲中世纪之前,其社会地位很是卑微,而且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艺术与近现代所说的艺术,差别很大。只是文艺复兴之后,艺术的概念不但相对明晰起来,社会地位也开始爬升,后来加上资本的助力,以及其他一些社会因素的作用,才使艺术高大上起来。随着艺术、艺术家、艺术作品的不断被神化,艺术与大众的关系也有了鲜明的“威权”色彩,搞得大众对于艺术只有欣赏、赞叹、膜拜甚至蒙逼的份儿,还诞生了艺术专业教育、艺术职业、艺术产业、国家政府艺术机构等现象。到了20世纪初诞生了“现代主义”,其内涵之一是,要打破艺术创作由少数人垄断以及艺术过于职业化、殿堂化的状况。提出了“人人都是艺术家”的口号。如今手机的摄影功能,使人们抬手就可以从事艺术创作,就看你有没有这个意识了。同时,也不要高看“艺术家”们的作为,你若能够顺性而为、跟着感觉走,很可能轻易搞出的东西就比他们的“作品”还牛。因为,你是自由的,而他们早就被各种绳索捆绑得畸形、僵固了。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