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人工技术石蛙视频教程_石蛙的人工养殖技术_人工养殖的石蛙

中国老兵·新传

让石蛙变成“金蟾”

——记休宁县“创业兵”王国

☆黄亚明/文并摄

位于黄山市休宁县东南部的源芳村,这里群山叠翠草深林密,自然环境十分优越,在山涧溪谷之中,栖息着一种对生态环境极其挑剔的名贵大型蛙种棘胸蛙(俗称“石蛙”),因石蛙的肉有健脾消积、滋补强壮的极佳功效,被人们称为“百蛙之王”。退役军人王国勇创建的龙王潭生态养殖基地,就位于溪流的下游。

凭着军人骨子里那股不怕苦的干劲和不服输的韧劲,今年41岁的王国勇充分利用山区优越的生态资源,独辟蹊径发展石蛙仿生态养殖,成功探索出一条特色养殖致富新路,带动周边的养殖户,把生态养殖的石蛙变成致富“金蟾”。

“我父亲是名曾服役7年的老兵,让我从小就对部队生活充满了向往。”王国勇受其父亲影响,2001年参军入伍,2003年退役后,一直从事建筑工程行业,因其良好的工程质量和从不误工的信誉,不久就挖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但也慢慢感觉到发展受限。

养殖人工技术石蛙视频教程_石蛙的人工养殖技术_人工养殖的石蛙

王国勇和父亲王积祥,两代退伍兵。

“2009年,我弟弟出了车祸,头部受了重创。我放下手中的工作去照顾弟弟,听医生建议坚持让弟弟吃了半年石蛙后,恢复得非常好。”在悉心照料弟弟的过程中,王国勇看到了石蛙产业的远大发展前景和巨大市场,2011年,他放弃了之前的生意,瞒着家人来到大山里养起了石蛙。

“一直搞了一年多接近两年,基础设施基本上都搞好了,他才跟我说。他说把弟弟放在大山里空气好,他养石蛙可长期炖石鸡汤给他吃,让弟弟恢复得快一点。”王国勇的父亲王积祥直到两年后才知道儿子在大山里养石蛙。

生态石蛙人工养殖需要极高的生态环境和养殖技术要求,尤其对水质的要求特别高,经过多方实地考察,王国勇最终选择在源芳村建养殖基地。“这地方山泉水充足,环境非常好,适宜石蛙栖息,我一来到这就觉得非常舒服。”

9月初正午的阳光还是有些炽热,但王国勇的养殖基地里却是一片清凉。走进池场,很难看出这里养殖着什么,只能见到一方方水泥格,以及随处可见的木板和漂浮在水面上的各类蔬菜叶,唯独不见石蛙的踪迹。王国勇揭开一块木板,一只只巴掌大的石蛙四散蹦跳开来。“石蛙喜阴凉,不能被太阳晒,所以我就想出了这个办法帮它们挡太阳。”

人工养殖的石蛙_石蛙的人工养殖技术_养殖人工技术石蛙视频教程

王国勇展示石蛙。

养殖石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稍不注意就容易栽跟头。在养殖初期,由于缺乏经验,养殖池脱碱没有脱干净再加上干旱,几万只石蛙几乎全军覆没。后来随着慢慢摸索,养殖技术越来越成熟,石蛙的成活率也越来越高,可养出来的石蛙却卖不出去。起初几年,王国勇往各大城市跑市场,钱花了不少可销路却没有打开。

“一次大年三十晚上他妈妈把菜都烧好了等他回来吃饭,9点多钟了还没有到家,年前遇到讨债的,他没办法把自己的车子卖了还账走回家的。”看到儿子这么辛苦,王积祥也辞去了工作,一家人全搬到王国勇的养殖基地来帮忙。有了家人的支持,王国勇又有了干下去的底气,慢慢地打开了销路并有了收入。

目前,王国勇总面积万余平方米的石蛙养殖基地,建有各类池场160个,年产各类蛙200万只。养殖基地主要以石蛙活体、生鲜品销售为主,主要提供给餐饮行业和养生礼品市场,销售市场遍及全国多个省市,每年石蛙销量近10万斤。不仅如此,他还组建了专业团队,攻破养殖技术难点,并获得多项技术专利,把一个养蛙基地升级为高新技术企业。

王国勇在壮大自身企业的同时,还免费向周边村民推广石蛙养殖技术,为他们提供种苗和技术指导,并帮助解决销售问题,带动村民致富。目前,他正准备扩建厂房。谈到企业未来的发展,王国勇也有着自己的蓝图,他希望通过自身的带动和培育,以石蛙养殖带动产业化发展,做全产业链发展,通过走特色农业产业之路,推动乡村振兴,让更多的村民富起来。

人工养殖的石蛙_石蛙的人工养殖技术_养殖人工技术石蛙视频教程

意气风发的“创业兵”王国勇。

“中国老兵”栏题由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南京市书法家协会主席谢少承 书

-- END --

往期精彩

来源l东海民兵(DHMB81)

编辑l号东

期数 l 第1376期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