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花为忍冬科、忍冬属藤本植物,又名忍冬、金银藤、二宝藤、子风藤、密桷藤、鸳鸯藤等。由于此花初开时为白色,后转变为黄色;或在同一枝蔓上既有白花、又有黄花,因此称为金银花。
金银花原产我国,自然分布于亚热带及温带地区,生长在山坡灌丛或疏林中,海拔500~2000米居多,最高可达3200米。日本和朝鲜亦有分布,在北美洲逸生为难除的杂草。
金银花是常用的中药材,每年开2~3茬花,采集尚未开放的成熟花蕾,经干燥后即可入药,自古以来就是清热解毒的良药。其性甘寒,气芳香,甘寒清热而不伤胃,芳香透达又可祛邪;既能宣散风热,又能清解血毒,常用于各种热性病,如热毒疮痈、咽喉肿痛等症,均效果显著。
金银花在园林绿化中可适量点缀栽培观赏,亦可制作成老桩盆景。
一、形态特征
金银花为半常绿藤本植物。老枝褐色,幼枝红褐色,密被黄褐色腺毛和短柔毛,下部常无毛。
单叶对生或互生,纸质,卵形至矩圆状卵形,有的卵状披针形,极少有1至数个钝缺刻;长3~5厘米,宽1.5~2.5厘米,顶端尖或渐尖,少有钝、圆或微凹缺;基部圆或近心形,有糙缘毛;叶面深绿色,叶背淡绿色;叶柄长4~8毫米,密被短柔毛。
二、主要品种
忍冬属多种植物的花蕾在不同地区均作为金银花药用,除了忍冬、红腺忍冬、山银花和毛花柱忍冬外,在地方上作为药用的还有下列品种。
(一)淡红忍冬 落叶或半常绿藤本,果实蓝黑色,分布海拔1000~3200米。产于陕西、甘肃、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
(二)细毡毛忍冬 落叶藤本,果实蓝黑色,分布海拔550~2200米。产于陕西、甘肃、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三)灰毡毛忍冬 藤本,果实黑色,分布海拔500~1800米。产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地。
(四)卵叶忍冬 藤本,果实蓝黑色,分布海拔1700~2900米。产于云南西部和西藏东南部。
(五)短柄忍冬 藤本,果实蓝黑色或黑色,分布海拔150~1400米。产于安徽、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六)皱叶忍冬 常绿藤本,果实蓝黑色,分布海拔400~1100米。产于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七)滇西忍冬 藤本,果实黑色,分布海拔200米左右的山地。产于云南西部盈江等地。
(八)盘叶忍冬 落叶藤本,果实深红色,分布海拔700~3000米。产于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安徽、浙江、河南、湖北、四川、贵州等地。
金银花的适应性很强。有农谚称:“涝死庄家旱死草,冻死石榴晒伤瓜,不会影响金银花”。金银花根系发达,萌蘖性强,喜阳光和温暖、湿润的环境,较耐阴,较耐寒,也耐干旱和水湿。对土壤要求不严,酸性、盐碱地均能生长,但在湿润、肥沃、深厚的沙质壤土上生长最好。
每年春、夏两次抽梢,在当年生新枝上孕蕾开花。山坡、河堤等处都可种植,是一种很好的固土保水植物。在长期荫蔽处生长不良。
金银花一般采用播种或扦插繁殖,也可以直接采用插条建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