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大棚的人都关注的公众号,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豇豆种植技术相关推荐_豇豆种植技巧_豇豆种植技术与管理

豆角立枯病

症 状:主要危害幼苗茎基部或地下根部,初为椭圆形或不规则暗褐色病斑,病苗早期白天萎蔫,夜间恢复,病部逐渐凹陷、溢缩,有的渐变为黑褐色,当病斑扩大绕茎一周时,最后干枯死亡,但不倒伏。轻病株仅见褐色凹陷病

斑而不枯死。

豆角立枯病示例:

(1)主要危害幼苗茎基部或地下根部,初为椭圆形或不规则暗褐色病斑

豇豆种植技巧_豇豆种植技术相关推荐_豇豆种植技术与管理

(2)病苗早期白天萎蔫,夜间恢复,病部逐渐凹陷、溢缩

豇豆种植技巧_豇豆种植技术与管理_豇豆种植技术相关推荐

(3)当病斑扩大绕茎一周时,最后干枯死亡

豇豆种植技术相关推荐_豇豆种植技术与管理_豇豆种植技巧

发生规律:

病菌主要以菌核随同病残体在土中越冬,能在土中腐生生活2—3年,发育适温20—40℃,病菌主要通过流水、雨水反溅直接侵入危害。地下水位过高或种植过密也容易引起病害的发生。

豆角促倒病防治方法:

豆角的立枯病,可用恶霉灵·甲霜灵灌根,补施叶面肥,同时要清沟沥水,降低土壤湿度,注意合理密植。该病预防为主。

豆角锈病

症 状:

本病多发生在较老的叶片上,豆角整个生长期均可感染病菌发病,但在始花至结果期间抗性减弱,感病性增强。该病以侵害叶片为主,发病初期的叶背出现星星点点褪绿黄白色斑点,斑点逐渐增多,直至密布整张叶片。在病斑相应的背面生成黄褐色稍突起的斑痂点即夏孢子堆,夏孢子堆破裂后散出大量的夏孢子,生长后期的老叶片上有时形成黑色的冬孢子堆。叶片枯黄脱落,植株矮小,荚少而小,生育期缩短,最后枯瘦而死。

豆角锈病示例:

(1)黄褐色稍突起的斑痂点

豇豆种植技术与管理_豇豆种植技术相关推荐_豇豆种植技巧

(3)病多从在老叶上开始发起,后期散发出红褐色粉末

豇豆种植技巧_豇豆种植技术相关推荐_豇豆种植技术与管理

豇豆种植技巧_豇豆种植技术相关推荐_豇豆种植技术与管理

(4)末期叶片枯黄脱落

豇豆种植技术与管理_豇豆种植技巧_豇豆种植技术相关推荐

发生规律:

高温、高湿,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或氮肥过多,通风不良时容易发病。

防治方法:

1、及时清除瓜园病残体,减少病原。

2、建立与非瓜类轮作制度。

3、化学防治:拿敌稳3000倍均匀喷雾或25%粉锈宁1000倍液等。

豆角根腐病

症状:

一般早期症状不明显,直到开花结荚时植株较矮小,病株下部叶片从叶缘开始变黄,慢慢枯萎,一般不脱落,病株容易拔出。茎的地下部和主根变成红褐色,病部稍凹陷,有的开裂深达皮层,侧根脱落腐烂,甚至主根全部腐烂。

豆角根腐病示例:

(1)茎的地下部和主根变成红褐色,病部稍凹陷,有的开裂深达皮层

豇豆种植技巧_豇豆种植技术与管理_豇豆种植技术相关推荐

(2)侧根脱落腐烂,甚至主根全部腐烂

豇豆种植技术与管理_豇豆种植技术相关推荐_豇豆种植技巧

发生规律:

主要通过雨水、农业工具、带菌肥料传播,从根部伤口侵入致皮层腐烂。一般在土质粘重、过湿、偏酸、肥力不足和管理粗放

的连作地上发病较严重。其传播途径主要是随水流动,也就是平时浇灌大水漫灌更利于此病传播。

根腐病要预防为主,否则治疗效果很差。

豆角枯萎病

症状:

豆角枯萎病在植株发首先从豆角下部叶片开始,叶片边缘尤其是叶片尖端出现不规则水渍状斑,后叶片变黄枯萎,并逐渐向上部叶片发展,最后整株萎蔫死亡。病株根茎部皮层常开裂,维管束组织变褐,湿度大时病部表面出现粉色霉层。皮层腐烂引致根腐。

豆角枯萎病示例:

(1)维管束组织变褐

豇豆种植技术与管理_豇豆种植技巧_豇豆种植技术相关推荐

(2)下部叶片开始,叶片边缘尤其是叶片尖端出现不规则水渍状斑,后叶片变黄枯萎,并逐渐向上部叶片发展,最后整株萎蔫死亡。

豇豆种植技术与管理_豇豆种植技巧_豇豆种植技术相关推荐

发生规律:

真菌引起的土传病害,可以通过种子带菌传播,主要侵害茎基部维管束,病菌在维管束内繁殖蔓延,通过堵塞维管束导管和分泌有毒物质毒害寄主细胞,破坏寄主正常吸收输导机能,使养分水分转运受阻。

豆角根腐病、枯萎病预防方法

1、尽量避免豆角和菜豆连作,能实行2—3年轮作更好,并注意选用较抗病和耐病的品种。

2、及时拔除、烧毁病残株。堆肥、厩肥要发酵腐、熟透。使用酵素菌肥也有助于抑制和消灭土中病原菌。

3、选择地势较高、疏水性较好的地块,深沟高畦整地,并适量施用石灰,防止漫灌,雨后及时排水。

4、播种时用艾菌托或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配成1:50的药土穴施或沟施。

枯萎病要预防为主,否则治疗效果很差。

豆角煤霉病

症 状:

主要为叶叶片、茎蔓及荚。发病初期在叶的两面生紫褐色斑点,扩大后呈近圆形深褐色病斑,直径1—2厘米,边缘不明显,潮湿时病斑表面密生煤烟状霉。收获前发病最重,主害叶片,引起落叶,多发生在老叶或成熟的叶片上,顶端嫩叶较少发病或不发病。

豆角煤霉病示例:

(1)圆形深褐色病斑,潮湿时病斑表面密生煤烟状霉。

豇豆种植技术与管理_豇豆种植技巧_豇豆种植技术相关推荐

豇豆种植技巧_豇豆种植技术相关推荐_豇豆种植技术与管理

(2)主害叶片,引起落叶,多发生在老叶或成熟的叶片上

豇豆种植技术与管理_豇豆种植技巧_豇豆种植技术相关推荐

发生规律:

主要通过气流传播,病菌喜高温高湿的环境,适宜发育温度范围7~35℃,田间发病最适温度25~32℃,相对湿度90~100%。最易感病生育期为开花结荚期到采收中后期,发病潜育期5~10天。发病最适温度为30℃。

豆角霉煤病防治方法:

1、选用抗耐病高产良种。

2、增施磷钾肥,适时喷施叶面肥,促植株稳生稳长;合理用水,雨后及时清沟排渍。

3、合理密植和搭架,改善株间通透性,病残落叶烧毁,有助于减轻发病。

4、药剂防治:拿敌稳3000倍,阿米西达1500倍有较杰出的治疗效果。

豆角炭疽病

症状:

苗发病,子叶上出现红褐色近圆形病斑,凹陷成溃疡状。幼茎上生锈色小斑点,后扩大成短条锈斑,常使幼苗折倒枯死。成株发病,叶片上病斑多沿叶脉发生,成黑褐色多角形小斑点,扩大至全叶后,叶片萎蔫。茎上病斑红褐色,稍凹陷,呈圆形或椭圆形,外缘有黑色轮纹,龟裂。潮湿时病斑上产生浅红色粘状物。果荚染病,上生褐色小点,可扩大至直径1厘米的大圆形病斑,中心黑褐色,边缘淡褐色至粉红色,稍凹陷,易腐烂。

豆角炭疽病示例:

(1)成株发病,叶片上病斑多沿叶脉发生,成黑褐色多角形小斑点

豇豆种植技巧_豇豆种植技术与管理_豇豆种植技术相关推荐

(2)果荚染病,上生褐色小点

豇豆种植技术与管理_豇豆种植技术相关推荐_豇豆种植技巧

(3)可扩大至直径1厘米的大圆形病斑,中心黑褐色,边缘淡褐色至粉红色,稍凹陷,易腐烂

豇豆种植技术相关推荐_豇豆种植技术与管理_豇豆种植技巧

发生规律:

该病菌发育最适宜温度为17℃,湿度为100%。温度低于13℃,高于27℃,相对湿度在90%以下时,病菌生育受抑制,病势停止发展。因此高湿,种植密度过大,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地块易发病。其传播方式有:土 传、风传、水传。

豆角炭疽病防治方法:

豇豆种植技术与管理_豇豆种植技巧_豇豆种植技术相关推荐

2、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植株抗病性,加强管理,增施有机肥,适当多施磷钾肥。在生长期适时喷施促花王3号抑制主梢旺长,促进花芽分化;同时在豆角开花前、结荚期和膨果期喷施沃生,增强花粉授粉质量,促进果实发育,提高豆角品质,达到高产高质豆角。

3、药剂防治,建议用吡唑醚菌酯防治。

豆角白粉病

症 状:

主要为害叶片,产生白粉状斑(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梗及菌丝体),严重时白粉覆盖整个叶片,逐渐发黄、脱落。

豆角白粉病示例:

豇豆种植技术相关推荐_豇豆种植技巧_豇豆种植技术与管理

发生规律:

本病由真菌白粉菌侵染所致。主要借风、雨、气流传播。荫蔽、昼夜温差大,多露潮湿,有利于本病发生,在干

旱情况下,由于植株生长不良,抗病力弱,有时发病更为剧烈 。

豆角白粉病防治方法:

1、合理轮作,建立与非瓜类轮作制度。

2、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植株抗病性,加 强管理,增施有机肥,适当多施磷钾肥。

3、药剂防治:推荐药剂醚菌酯。

豆角病毒病

症 状:主要感染叶片、芽、花。染病时出现深、浅绿相间的花叶,花叶的绿色部分突起或凹陷,有些品种感病后叶片出现皱叶。生长明显受抑制。轻病株能结荚,但豆荚较少。重病株不能结荚。

豆角病毒病示例

豇豆种植技巧_豇豆种植技术相关推荐_豇豆种植技术与管理

豇豆种植技术与管理_豇豆种植技术相关推荐_豇豆种植技巧

传播方式:

1、种子带病。

2、病毒在田间的传播蔓延,主要借有翅蚜虫的迁飞活动。

3、病株摩擦汁液接触及田间农事操作。

备注:病毒发生与流行主要决定于传毒蚜虫发生数量,以及有利于蚜虫发生的环境条件。一般干旱年份蚜虫多,发病重。另外,与带毒寄主植物相邻的地块发病重。豆地肥水条件差,管理粗放,植株生长不良,发病重。品种间抗性有差异,一般蔓生品种较矮生品种发病重。

预防措施

1、选用抗病品种。

2、选用无病株留种,建立无病毒留种田。

3、加强肥水管理,提高植株抗病力。

4、注意防治蚜虫,从苗期就开始注意防治蚜虫,截断蚜虫传播途径。

喜欢就请点在看与转发到您的群里或朋友圈

部分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作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请读者和相关方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豇豆种植技术相关推荐_豇豆种植技巧_豇豆种植技术与管理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