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经济,主要是指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发展起来的林下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和森林旅游业,既包括林下产业,也包括林中产业,还包括林上产业。林下经济是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集体林地承包到户,农民充分利用林地,实现不砍树也能致富, 循环相生,协调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发展林下经济是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促进绿色增长的迫切需要;是提高林地产出、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林下经济具有投入少、见效快、易操作、潜力大的特点。发展林下经济,对缩短林业经济周期,增加林业附加值,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开辟农民增收渠道,发展循环经济,巩固生态建设成果,都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这么说,发展林下经济让大地增绿、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源。相对漫长的林木生产周期,对林业发展以及对林改后农民发家致富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只有让林地早点下“金蛋”,才能更好地促进林业生态建设及产业发展,才能更好地以良好的经济效益巩固林改成果,在兴林中富民,在富民中兴林。
一、邵阳县林下经济发展的现状和特点
邵阳县森林资源丰富,现有林地总面积146.25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48.7%;其中有成林地面积99.56万亩,灌木林(含经济林)面积37.07万亩,疏林地面积2.61亩,未成林面积1.43万亩,苗圃地面积0.0414亩,无林地面积5.54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为45.26%。全县集体林地总面积136.7万亩,涉及14.6万户。到2012年底,全县实行林权制度改革面积135.8万亩,实行家庭承包面积114.8万亩。2012年,全县林业总产值17389万元,同比增长2%。按现有林地面积计算,每亩林地产值为118.9元。
(一)邵阳县林下经济总体情况
邵阳县地处东经110°59′~110°40′,北纬26°40′~27°6′。位于湘中偏西南,资江上游,东邻邵东、祁东,南接东安,新宁县,西接武冈、隆回县,北抵新邵和邵阳市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域。根据全县的自然地理状况、森林资源特点、林业产业规模、林产品需求的满足程度、区域优势和发展潜力等,全县林下经济发展划分为3个区域。
一是南部、北部、中西部、中南部林下经济发展区。主要包括长阳铺镇、岩口铺镇、蔡桥乡、长乐乡、黄亭市镇、金称市镇、塘田市镇、黄塘乡、塘渡口镇、白仓镇、五峰铺镇、九公桥镇、下花桥镇、小溪市乡、霞塘云乡、谷洲镇、河伯乡、七里山场等18个乡镇场,总面积233.65万亩,林地面积114.57万亩。该区域经丘陵为主,土层较厚,土质肥沃,森林资源以油茶、马尾松、国外松为主,林下经济发展适宜种养结合,辅以林下产品采集加工,重点发展林油、林菌、林禽、林畜等模式。
二是东北部及东南部林下经济发展区。包括黄荆乡、诸甲亭乡、郦家坪镇、罗城乡等4个乡镇,总面积37.19万亩,林地面积16.24万亩。该区域以丘陵和小山岗为主,生态环境中等偏下,水土流失较严重,干旱缺水,土层稀而贫瘠,森林资源以公益林和少部分用材林为主,发展林下经济以种植为主,养殖为辅,适宜发展林药、林菌、林禽等模式。
三是森林景观利用区。1、森林景观旅游区。主要包括河伯岭林场、五峰铺林场高霞山风景区,总面积9.34万亩,林地面积8.62万亩。河伯岭林场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林地面积达6.16万亩,植被种类繁多,林木葱郁,森林覆盖率79.27%,自然生态环境保持良好。2011年,该区域被国家环保部列为野生资源和动植物保护基地之一,林区内有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保护品种分别为1166种和168种,有国家珍稀植物保护品种100多种,国家珍稀动物保护品种70多种,其中珙桐、银杉、红豆杉、苏铁以及黑麂、黄腹角雉、中华秋杉野鸭等都属于十分珍贵的动植物保护品种。高霞山风景区林地面积2.46万亩,森林覆盖率72.96%,山高坡陡,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各异,是得天独厚的避暑胜地。2、休闲度假村。该区域包括金江湖、反封岭林场天子岭、九公桥桃花岛、长阳铺枳木山丹霞山、塘田市芙蓉峰等景区。金江湖总面积1.27万亩,林地面积0.58万亩,水面面积0.31万亩,是省、市自行车赛基地,山水相拥,奇洞幽雅,也是邵阳市度假圣地;反封岭林场天子岭,林地面积0.42万亩,郝水河依山环绕,天然溶洞宽阔,洞内景致造型奇特,景象万千,且夏凉冬暖,是旅游休闲胜地。3、九公桥桃花岛、长阳铺丹霞地貌、塘田市芙蓉峰等景区风景优美、各具特色,适宜发展休闲度假和旅游观光产业。
三是生态农家乐。邵阳县与市区毗邻,高速公路、铁路、水路发达,是人们节假日休闲的好去处。全县22个乡镇场都可发展生态农家乐。目前,县内已兴办生态农家乐5家。
总体分析,全县现有146.25万亩林地中,适宜发展林下经济的面积有100万亩,占全县林地总面积的68.3%。到2012年底,全县已发展林下经济总面积52180亩,参与林下经济发展农户21008人,实现林下经济总产值5364.65万元,其中种植及加工业3351.58万元,养殖及加工业1455.3万元,林下采集157.77万元,森林景观旅游400万元。除林产品竹笋干等产品实现产值90万元以外,林业及林下经济实现总产值22663.65万元,与上年相比,增长3.6%。两项合计,平均每亩林地实现产值154.96元,平均每亩林地实现附加值36.06元。
(二)邵阳县发展林下经济的优势
一是林地资源丰富。在国家退耕还林和后续管理工程产业扶持政策激励下,近10年来,邵阳县林地面积不断扩大,森林保护工作不断加强,据勘查,全县146.2万亩林地中,可开发林下经济的林地为70%左右,为林下经济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二是区位条件优越。邵阳县紧邻邵阳市区,铁路、公路、河流纵横交错,交通发达,邵永铁路、邵永高速公路、潭邵高速公路及207国道、320国道等高等级公路穿境而过,县内通乡、通村公路2650公里,形成了国、省、县、乡、村道五级交通运输网络,发展林下经济具有较强的区位优势。
三是自然条件适中。邵阳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域内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冰冻期短,年平均无霜期290天,平均日照时数达1610小时,年均降水量1314.2毫米。境内以中低山脉和丘陵为主,土壤肥沃,水资源发达,适宜发展林下经济。
四是基础较好,潜力巨大。邵阳县现在从事林下经济产业的人口达21万人,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42家,以林地资源为依托,以基地加农户,建立了林下养殖、林下种植、林下采集等林下高效种植养殖模式,赢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辐射作用明显,林下经济已成为农业增收、农民致富的新的增长点。林下休闲、生态农家乐、森林人家等生态旅游服务初具规模,前景看好。塘渡口镇、黄塘乡、蔡桥乡、河伯乡、五峰铺镇、谷洲镇、下花桥镇等乡镇已发展20家生态农家乐,有效地拉动了市区及县城居民节假日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目前邵阳县基地建设情况
到目前为止,邵阳县已建成具有一定规模,年产值在500万元以上的林下经济示范性基地3个。其中种植示范基地2个,养殖示范基地1个。
1、湖南浩达农林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油用牡丹基地。`牡丹号称“国色天香”,有9大色系,11类花型,具有较强的观赏和医药价值。近年来,随着科研的发展,牡丹产业不断引向深入,“牡丹籽油生产工艺研究项目”获得国内外的关注。2011年3月,国家卫生部正式批准牡丹籽油作为新资源食品,进入了食品油行列。邵阳县近年来发展无性繁殖油茶基地35万亩,林下经济前景广阔,潜力巨大。湖南浩达农林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以油用牡丹和油茶为主导产业,在五峰铺镇羊古村、冷水村,黄塘乡夏四村,黄亭市镇金坛村等地建立了油茶与牡丹间作的生产基地。到2012年,该公司发展油茶与油用牡丹示范基地2000亩,实现产值1200万元,带动农户500户从事该产业。规划到2016年建成年产80万吨的茶油、牡丹油、牡丹精炼油提炼加工厂,建立终端销售网点80个。到2020年,发展牡丹基地20万亩,年加工油制品200万吨,实现产值10亿元,可带动4万户农户从事油茶和油用牡丹产业。
2、邵阳县五龙休闲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蔡桥乡福林村生态休闲基地。该公司主要为水果、苗木、花卉、油茶种植、供、销、休闲于一体的现代生态休闲农业企业。到2012年,该公司建成水果、油茶、精品苗木及花卉基地2360亩,实现产值1900万元,带动300家户从事该产业。并接待游客0.5万人,实现旅游收入100万元。规划到2020年,建成五星级休闲农庄1座,每年可接等游客15万人次,实现种植、养殖及旅游总收入2.7亿元,可带动1500户农户从事该产业。
3、长阳铺镇秋田生态种植、养殖基地。邵阳县利成茱萸专业合作社和秋田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在长阳铺镇秋田村,建立320亩种养基地,以种植药材茱萸为主,在药材圃园中养鸡相结合,2012年实现产值400万元,带动232户农户从事该产业。2013年,建成省级四星级休闲农庄1座,可实现种养和休闲旅游总产值600万元,带动300户农户从事该产业。规划到2020年,可实现总产值8200万元,接待游客7万人次,可带动800户农户从事相关产业。
二、邵阳县林下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品种不多,规模较小。目前,全县林下经济养殖有林下养鸡、养猪、养牛等,种植有林下种花生、大豆及药材等,但是品类不多,大部分规模小,产量少,而1000亩以上的连片基地不多,且具有一定资源优势、经济价值较高的林下种油类植物、名贵花木和菌、伏苓等才刚刚起步,有待进一步开发。
二是缺乏资金和配套政策支持。林下经济发展的障碍就是缺资金、技术以及政策扶持。虽然部分农户对林下经济发展热情高,但由于缺乏金融、财税、土地流转的政策引导和扶持,这些制约瓶颈,使林下经济在做大做强规模、拉长产业链条等方面停滞不前,导致全县林下经济再发展速度放缓。
三是产业化经营水平有待提高。1、林产品附加值不高。以金称市镇“林油”模式为例,因没有花生等林下产品的精深加工企业,农户要么是原始烘炒加工,要么就是直接销售原产品,价格低且升值空间小;2、市场组织化程度较低。全县14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市场经济开发意识不强,信息化水平不高,仅囿于本地发展,很少走出去,没有形成订单农业,市场竞争力较弱;3、管理技术水平有待加强。由于技能培训和服务指导未普及,部分农户在种养过程中缺乏科学的种养技术和管理方法,造成单位面积产出率低,病虫害发生率较高,致使种养成本过大,经济效益不高。
三、邵阳县林下经济发展的规划模式与效益分析
发展林下经济,推广多种经营,是活跃农村经济,促进农业增效,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只有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科技支撑、突出特色,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林下生产、加工、森林景观利用和营销体系,才能收到一举多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动全县林下经济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一)构建林下经济发展模式
1、林—油模式。邵阳县是“油茶之乡”,油茶面积53万亩,油茶资源丰富,利用油茶林间距大,氧气充足,光照适宜的特点,在林下发展油料作物生产,可以收到林油互补共生效果。如种植油用牡丹、花生、大豆等。
2013年,种植面积 31700亩,预计实现产值 3000 万元,可带动8000人就业;2014 年,计划种植面积51100亩,预计实现产值10500万元,可带动35350人就业;2015 年,计划种植面积55400亩,预计实现产值20380万元,可带动40760人就业;2016-2020 年,计划种植面积800000亩,预计实现产值38000万元,可带动400000人就业。
2、林—药模式。林木幼林阶段其行(株)间有充足的光照,可间、混作多种药用植物,但进入成年林后期,往往适宜间、混种一些喜阴矮秆药用植物。主要品种为尾参、太子参、丹皮等。
2013 年,种植面积4000亩,预计可实现产值1200 万元,带动4000人就业;2014年,计划种植面积5000亩,预计可实现产值1300 万元,能带动8000人就业;2015年,计划种植面积 15000亩,预计可实现产值4500万元,能带动10000人就业;2016-2020 年,计划种植面积160000亩,预计可实现产值95000万元,可带动108000人就业。
3、林—花模式。根据幼林、成林间光照强度及各种草本、木本花卉生长特性,选择适宜花卉间作品种进行种植。主要品种为牡丹、四季桂、茶花等。
2013 年,种植面积2500亩,预计可实现产值1500万元,可带动2000人; 2014年,计划种植面积3000亩,预计可实现产值3000万元,可带动2500人就业;2015年,计划种植面积3500亩,预计可实现产值5000万元,可带动就业5000人;2016-2020年,计划种植面积160000亩,预计可实现产值95000万元,可带动18000人就业。
4、林—菌模式。充分利用林荫下空气湿度大、氧气充足、光照强度低、昼夜温差小的小气候环境,在郁葱的林下发展食用菌生产。主要品种为平菇、伏苓、木耳等。
2013 年,种植面积4000亩,预计可实现产值400万元,带动4000人就业;2014年,计划种植面积4000亩,预计实现产值500万元,可带动4500人就业;2015年,计划种植面积4500亩,预计实现产值600万元,可带动5000人就业;2016-2020年,计划种植面积80000亩,预计实现产值34200万元,可带动20000人就业。
5、林—禽模式。充分利用树上落果、林下饲草、杂草草籽、地下昆虫等饲料资源,放养(圈养)生态鸡、鸭等禽类,通过集约化、规模化养殖,形成“植树造林——饲草套种——生态放养(圈养)——禽吃落果、饲草、昆虫——粪便肥林——促进立木生长,产出生态滋补鸡鸭”的立体种养的高效循环林下经济模式,达到资源、生态、环保、优质、高效的协调统一。养殖种类主要为鸡、鸭、鹅等。
2013年,饲养10万羽,可实现产值1000万元,带动1000人就业;2014年,计划饲养20万羽,预计实现产值2000万元,可带动1500人就业;2015年,计划饲养30万羽,预计实现产值2500万元,可带动2000人就业;2016-2020年,计划饲养600 万羽,预计实现产值60000万元,可带动20000人就业。
6、林—畜模式。林间套种牧草,牧草养畜,是保护生态环境,发展林下经济的又一种立体生态模式。主要养殖猪、牛、羊等。
2013年,养殖生畜1.4 万头 ,预计可实现产值2800万元,带动500人就业;2014 年,计划养殖生畜3.25万头,预计实现产值6500万元,可带动 2000人就业;2015年,计划养殖生畜4.5万头,预计实现产值9000万元,可带动3500人就业;2016-2020年,计划养殖生畜200万头,预计实现产值400000万元,可带动16000人就业。
7、森林旅游。打造河伯岭国家野生动植物保护基地品牌,争取晋升为省级森林公园。完善基础设施,发展民俗文化,提升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2013 年,接待游客1万人,可实现收入130万元,带动300人就业;2014年,计划接待游客1.5万人,预计实现收入250万元,可带动500人就业;2015年,计划接待游客2.5万人,预计实现收入500万元,可带动800人就业;2016-2020年,计划接待游客80 万人,预计实现收入16000 万元,可带动4000人就业。
8、农家乐。利用邻近邵阳市区及县城的优势,逐步完善金江湖、反封岭林场天子岭、九公桥桃花岛、长阳铺镇枳木山丹霞山、塘田市芙蓉峰等景区,因地制宜规划设计,打造高标准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休闲度假村和农家乐。
2013 年,发展度假村和农家乐18个,可接待游客2 万人,预计实现收入500万元,可带动220人就业;2014年,计划发展度假村和农家乐25个,可接待游客 8 万人,预计实现收入1600万元,可带动540人就业;2015年,计划发展度假村和农家乐42个,可接待游客18万人,预计实现收入2400万元,可带动850人就业;2016-2020年,计划发展度假村和农家乐400个,可接待游客550 万人,预计实现收入15000万元,可带动5600人就业。
(二)效益分析
按经济学投入产出之比较分析,有投入必有产出。发展林下经济,务必要找准结合点,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尽量少的投入,获取周期长的效益和尽可能多的产出,才是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建设统筹发展的最大目的。依据规划设计和统计学原理,预计2013年至2020年,7年总投资为136.37亿元,其中林下种植投资17.56亿元,占总投资的12.8%;林下养禽投资5.2亿元,占总投资的3.8%;林下养畜投资33.46亿元,占总投资的24.5%;林下产品采集加工投资0.33亿元,占总投资的0.2%;森林景观利用投资80.12亿元,占总投资的58.7%。
1、经济效益。预计2013年至2020年实现直接经济效益总产值202.22亿元,其中:林下种植产值64.54亿元,占总产值的31.1%;林下养禽产值6.5亿元,占总产值的3.1%;林下养畜产值41.83亿元,占总产值的20.2%;林下产品采集加工产值0.45亿元,占总产值的0.2%;森林景观利用产值93.9亿元,占总产值的45.3%。
2、社会效益。通过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既增加了经济效益,更解决了农村劳动力就业,调整了农业产业结构,增加了农民收入,稳定了农村安定,达到了以林养农,以林济工,以农哺林,以工富林的目的,起到了一石多鸟的效果。预计到2020年,参与林下发展经济的农户可达12万人,年均增加就业人数2万人,人均年增加纯收入1000元,农民来自林下经济的收入占总收入的30%。
3、生态效益。林下经济的前提是护林造林。森林为林下经济的发展提供合理的空间、适宜的小气候及养分原料。只有以大面积的森林资源作为依托,林下种养业才能得到更好的供给。一方面,发展林下经济,能有效地调动农民管护林区的自觉性,加强农民补树种树的积极性,这样使森林资源数量增多,质量不断提高,结构不断得到改善。另一方面,采用林畜、林禽模式等养殖,粪便还可以作肥料;利用林木的天然环境种药种菌,能改善森林内部环境,科学利用生物生长相辅相成的生态循环系统,森林的生长量大大增加。
总体分析,发展林下经济,是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高度统一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快实现农村小康建设的有效途径。
[供稿:邵阳县统计局刘扬]
[审核:吴天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