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党组织领导乡村治理的体制机制。近年来,西杨村党支部主动对接市场、对接社会化服务,领办创办合作社,实行“村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的经营模式,与农机公司合作,为村民及周边村庄开展植保、耕播、收储等农业生产作业服务,年累计作业服务面积达到5万亩以上,带领村民走出了一条党建带社建、社富带民富,强村与富民“双赢”、集体与群众“双增收”的新路子。提升了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降低了群众生产成本,实现了粮食增产丰收,为“吨半粮”创建打下了坚实基础。通过加强党组织引领,西杨村在乡村治理、人居环境整治、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主动作为走在前,持续引领新风尚,形成了环境优、民风淳、村容美的良好局面。
一、基本情况
刘桥镇西杨村是一个传统农业村,共有320户、1249人,3305亩耕地,党员26名。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村民外出打工经商不断增多,种植土地的主力军从青壮年变成了老人、妇女,种植管理跟不上、投入成本高、粮食产量低、土地收益少的问题日益显现,支部带富能力弱、头雁带动能力差、群众信任程度低的矛盾也不断凸显。同时,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内各项工作开展也面临重重难题,服务群众“有心无力”,乡村治理更是无从谈起。
2008年9月,西杨村组建了新一届的村党支部班子,并把“改变村庄落后面貌、重塑党支部形象、带领村民摆脱贫穷,提升服务能力”作为工作目标。经过多方学习和思索,村“两委”提出了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聚集群众力量,整合生产资料,通过合作社全村人均增收822元,稳定实现村集体经济20万元以上,帮助6户脱贫享受政策户人均增收1024元,实现稳定脱贫。2016年,西杨村年丰粮食种植合作社被评为山东省农民合作社省级示范社。2019年2月18日,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莅临西杨村视察指导,对该村党建引领开展农业社会化生产经营模式给予高度评价。2021年9月10日,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部长唐仁健调研年丰粮食种植合作社,并提出肯定。该村在旱厕改造、美丽乡村建设方面成效显著,乡村治理能力不断提升,2020年以来,《农民日报》、《新华社高管信息》、《大众日报》一版等新闻媒体先后对典型做法予以深度报道,刊发了西杨村的成功经验,于2020年荣获山东省委组织部颁发的“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二、主要做法
一是支部发起,干部参与,引领群众创办合作社。2013年9月,西杨村党支部书记李化庄等5名干部发起,带动15个党员户,注册成立“年丰粮食种植合作社”,对合作社500亩耕地实行统一管理运营。半年时间,降低生产经营成本5.1万元,相当于亩均增收200元。看到了效益,打消了群众心中疑虑和质疑,2014年全村耕地全部入社,入社率达100%。合作社在管理上实行“八统一”:即统一良种供应,统一肥料供应,统一播种服务,统一药物防治,统一浇水灌溉,统一深松深翻,统一收割服务,统一秸秆还田。通过实施“八统一”管理运行机制,全村土地实现了规模化采购、规模化耕作、规模化收储,基本革除了传统模式一家一户分散经营造成的成本高、效率低等弊端,仅生产成本一项全村每年即可节约60余万元。
二是对接企业,靠前服务,促进集体农户双增收。西杨村党支部立足该村处于高产创建核心区、配套设施齐全、水利设施完善的优势,主动向市场靠拢,联系有关良种公司,并带领该公司领导到西杨村实地考察,与良种公司签订了育种合同,全村3306亩耕地全部成为育种基地,良种公司免费向该村提供原种,产出所有小麦良种全部由良种企业以高于市场0.1元的价格回收,并给予党支部每斤0.02元的服务费,初步实现订单农业,形成了“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在统一管理经营中,党支部发挥自身市场信息渠道优势,在测土配方施肥、统一购置生产资料、争取政府支持、引进新技术、培训群众等方面,加强领导和服务。在测土配方施肥上,该村党支部联系专家,实施免费测土配方,直接对接肥料生产企业,由企业按照配方统一生产供应,每袋有机肥比市场价格降低50%。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引进推广新技术、新设备,全村整建制落实小麦“八个统一”和玉米“一增四改”。以农机补贴的形式引进大型农机5台,植保设备9套,整合全村20多台机械,以低于市场30%的价格为全村进行统一耕作收获播种服务。
三是服务群众,初心不改,党支部引领社会治理新机制。在党支部引领下,大力实施“党小组+网格员+户代表”治理模式,突出党建引领,不断推进村级组织阵地建设、提升村干部队伍素质、壮大集体经济等,逐步实现生活便利、治理有效、建设标准、服务便捷、乡风文明、产业兴旺的农村基层治理新格局。近年来,西杨村投资400余万元进行美丽乡村建设,硬化道路,绿化街巷,修建文体公园,实施旱厕改造,建设“美丽庭院”,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投入22万元,实施了农田电力灌溉设施建设,完善了农田配套设施。投入20余万元,建设文明实践大舞台,购置音箱、锣鼓,组建秧歌队、锣鼓队,开展广场舞大赛、太极拳展演等活动,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持续提升。
三、经验成效
(一)坚持党建引领,助力乡村振兴。“村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模式,使村党支部和党员干部站到经济发展第一线,更加凸显了党支部在带领群众对接市场、对接社会化服务中的重要性,直接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与群众走得更近、贴得更紧,加强了党对农村工作的有效领导;党员干部在参与办社中得到了锻炼、提升了素质, 提高了个人威信, 进一步增强了党组织凝聚力和号召力。支部日常工作管理实行考核制度,在村内全面推行“美丽庭院”“文明家庭”积分制工作,以户为单位进行评比,设立“积分超市”和“积分榜”,由村两委、党员、村民代表组成考评组,实行“日记、月评、年表彰”,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在开展环境卫生保洁、文明新风弘扬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改善村庄人居环境,助力乡村振兴。截止目前该村有美丽庭院 196户,旱厕改造280户,达到常住户全覆盖。
(二)强化合作社功能,实现粮食增产、群众增效双提升。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与专业合作社的组织优势有机结合起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组织生产,推动了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目前,西杨村发展农机专业户18户,运输专业户17户,在为合作社服务基础上,农机服务、运输服务周边20多个村。合作社通过实行“八个统一”方针,形成从种到收的“链条式服务”模式,做到最短时间内“颗粒归仓”,实现了生产节本增效,粮食减损增产。小麦减损率由原来的5%降到2%,小麦亩均产量达到了1300斤;玉米减损率由原来的6%降到3%,玉米亩均产量达到1750斤,连年增产实现“吨半粮”。合作社助力粮食高产创建,降低了群众生产成本,又实现了粮食增产丰收,为“吨半粮”创建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以基层治理引导乡风文明,不断提升村庄内涵。通过服务群众,提升了支部的公信力。在深化乡村治理,培育文明乡风方面不断探索。党支部充分发挥西杨村文化氛围浓厚的优势,深化民主协商,树立先进典型,优化矛盾调处,健全工作机制,着力构建德治、法治、自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将重要事项纳入“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法决策范围,结合实际制定《村规民约》《文明公约》等,实现“村民的事情村民议、村民的事情村民管”。开展以“访群众、问民意需求,访乡贤、问发展良策,访上级、问政策保障”的“三访三问”活动,为村庄发展助力。进一步明确党支部的定位,牢记为民服务宗旨、使命和职责,强化党建统领,确保党的组织建在人民群众身边,引导群众“有事找支部”,全面提升了基层治理能力。
近年来,西杨村以实现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依托年丰粮食种植合作社服务主体,着力夯实乡村振兴的组织基础,提升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的水平和能力,以“党建引领好、组织保障好、党员队伍好、基层治理好为抓手”,促进乡村治理,持续引领乡村振兴,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