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凭借简便验廉的特色,一直以来在基层常见病、多发病、老年病及功能性疾病的治疗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为了让中医药在基层发挥更好的作用,近年来,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积极建设中医馆,应用中医适宜技术,让基层百姓享受到中医药带来的“红利”。

打造中医药“王牌军”

石泉县地处秦巴腹地,总面积1525平方公里,人口18.2万,属国家秦巴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县。近年来,该县饶峰镇、后柳镇、云雾山镇等均建立了中药材种植基地,规范种植白芷、黄精、杜仲、党参、天麻、当归等600余种价值较高的中药材。种植基地与当地群众以合作社、家庭农场、众筹、基地托管等模式开展合作,在快速扩大规模和影响力的同时带动大量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此外,该县按照安康市卫生健康委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综合服务区建设项目要求,通过石泉县医院、石泉县中医医院两大医疗集团,在全县11个镇中心卫生院建设了11所中医馆并全部投入使用。各镇卫生院以中医馆为抓手,指导各自辖区内村级医疗机构开展了门诊中医针灸理疗和中医药健康管理项目工作,使镇、村级中医药服务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致富 药材种植_致富药材种植基地在哪_药材种植业致富项目

中医馆集针灸、康复、理疗及中药治疗为一体,设备设施齐全,能开展小针刀、穴位注射、熏蒸等多种中医适宜技术,简便验廉的中医药疗法对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等疾病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广受基层群众欢迎。

中医馆建成投用后,促进了石泉县中医药“服务更可及、能力有提高、群众得实惠”目标的有效落实,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人次大幅上升,业务量快速增加,不仅扭转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可罗雀的局面,提升了整体服务能力和水平,而且优化了药占比,提高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入,实现了“双赢”。

目前,该县已形成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以镇卫生院为枢纽,以村卫生室为基础的“三级中医服务网络”,打造出了一支中医药“王牌军”,中医药在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和保障广大基层群众生命健康方面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

中医药成为百姓健康卫士

5月19日,石泉县熨斗镇中心卫生院中医馆飘出阵阵艾香,不少群众正在馆内接受针刺、艾灸、熏蒸等中医治疗。

“现在花钱少了,治病快了。”这是中医馆投入使用后百姓们最直观的感受。许多患有慢性病的群众表示,在接受中医适宜技术治疗后,病痛明显缓解,效果显著,免去了住院的麻烦。

唐翠珠已经是第五次来到熨斗镇中心卫生院进行牵引、电针理疗了。与往日不同的是,她的精神明显比前几天好了很多。“最近腰椎间盘突出把我折腾得不行,我们这儿离县城远,好在现在卫生院就能做中医理疗,治疗了几天我这老毛病好多了。”唐翠珠笑着说。

贫困户李月华也患有腰椎间盘突出,她表示,已经在卫生院做了半个月的针灸治疗,不仅疼痛减轻了,而且收费不贵还可以报销,自己花不了多少钱。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他们对中医馆的称赞不仅表达了患者的感恩之心,更是对中医康复技术的肯定。

中医馆投入使用以来,不仅将针灸理疗费用纳入了农村合作医疗,为贫困群众免去诊疗费用,减轻了他们的经济负担,还为他们提供免费煎药服务,并对居住较偏僻的贫困户提供送医送药服务,推动了中医药扶贫工作的开展,中医药成为基层百姓的健康卫士。

让中医药在基层扎牢“根”

作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石泉县还开展了多样的中医药文化推广传播活动,加大对中医适宜技术的宣传力度,在义诊等活动中为广大患者进行针灸、拔罐等治疗,宣传中医药文化和健康知识,让更多群众了解、认可中医药技术,让中医药文化深入人心。

此外,石泉县不断加强中医药医护人员的业务素质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推进当地中医药学术交流、传承创新,让石泉县中医界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氛围,在保护好当地中医药资源的同时留住中医药人才。让中医药在基层扎牢“根”,更好地推进中医工作纵深发展,增加群众的中医药获得感。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