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淡水鱼养殖中,冬季因为气温低、水面易结冰、水体溶氧较低,鱼体抗病能力会大大地变弱,这给鱼越冬带来许多不利影响,甚至发生死亡。冬季淡水鱼养殖中造成鱼发生死亡的原因通常有鱼带病越冬、池塘有害物质偏高、水体浮游生物偏多和鱼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等。

一、鱼带病越冬。鱼种禁止未经消毒或患病后未治愈带病越冬。虽然冬季池塘水温较低,但有些鱼类病原体在冬季仍可繁殖蔓延,如黏孢子虫、车轮虫等,可每立方米水体用0.1克环烷酸铜加水全池泼洒,隔2天使用1次,连用2次;或者每亩用500克虫敌治孢散防治1~2次。

二、池塘有害物质偏高。冬季鱼停食后,由于池塘水质较肥和水温的降低,引起不适应低温环境的微生物逐渐死亡,水体氨氮等有害物质逐渐增加,易引起鱼上浮死亡。可通过注水或换水降低池水的氨氮浓度,通过增加池塘水位,淡化池塘内有害物质的浓度。一般每次注水10~20厘米。换水宜换去15%~20%。换水后如效果不理想,可再换水1次,并适当加大换水量至20%以上。

三、水体浮游生物偏多。冬季水体的浮游生物以轮虫、枝角类为主,一旦这些浮游生物繁殖达到一定数量,就会引起池塘大量缺氧,进而使鱼缺氧死亡。可每立方米水体用0.7克硫酸铜加水泼洒。由于硫酸铜对有益藻类会产生影响,最好使用轮虫快克进行防治。

四、鱼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在鱼生长过程中,由于饲料搭配不合理等因素,常造成鱼营养不良而发生慢性疾病,尤以脂肪肝病的发生最为突出,脂肪肝的发生进而会导致鱼的免疫力低下。有些鱼因长时间不合理饲喂,生长速度过快,鱼体正常机能无法满足生长要求,就会引起毛细血管脆弱,降低鱼体抗应激能力。而当水产动物发生细菌性疾病时,会使用抗生素防治疾病,细菌被抗生素杀灭后会产生大量的内毒素,内毒素可引起肝脏的损伤。对于这种状况,可在鱼的饲料中添加胆汁酸进行预防和治疗。

胆汁酸可以预防鱼类的脂肪肝,这主要是因为胆汁酸可以参与脂肪代谢,降低肝脏中脂肪的含量,从而避免脂肪肝的发生。另外,胆汁酸促进血清中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的合成,加速肝脏中的脂肪向各组织的转运,从而防治鱼类脂肪性肝病。在军曹鱼上的研究表明,肝脏脂肪质量分数和肝体比随着饲料胆汁酸添加量的上升而降低,这就说明了胆汁酸降低了脂肪在肝脏中的沉积,减少了脂肪肝发生的可能性。此外,试验表明,饲料中添加胆汁酸可显著降低鲤鱼血清谷草转氨酶(AST)的活性,这表明胆汁酸具有修复了鱼类肝脏损伤的功能。胆汁酸还可通过结合或分解肠道内的内毒素,阻止内毒素通过肠粘膜屏障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减少肠道对内毒素的吸收,防止内毒素对肝脏乃至整个鱼体的危害。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