幢幢“小洋楼”拔地而起,成片成片的柑橘园满目葱绿,餐馆、服装等各类店铺生意兴隆,菜市场、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家电市场等一派繁荣。近日,记者走访有“中国水都”之称的湖北省丹江口市,看到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15.4%,成为全省脱贫致富小康试点县市排头兵。”丹江口市委书记郭新明告诉记者:“作为南水北调水源区,丹江口市立足自身优势,借力全省脱贫致富奔小康试点,科学规划、整合资源、整体推进,兴致富产业、建生态家园、树文明新风,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子。”

抓重大机遇

丹江口市位于鄂西北秦巴山区、汉江中上游,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和大坝加高工程建设所在地。经过两次淹没、两期移民、多次搬迁,该市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283元,贫困人口近10万,占全市乡村人口的29%,仍属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重点县市。

去年5月,湖北省委书记罗清泉明确要求丹江口要成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排头兵。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市作为排头兵,责任沉甸甸。

“责任同样伴随着机遇,作为南水北调的水源地、湖北脱贫致富奔小康试点县市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支点城市之一,借势发力正当时。”郭新明告诉记者,该市已经首批启动49个试点村,整合资金19.4亿元,用于现代农业、支柱产业和民生工程等建设。上级对口帮扶单位也为其调剂2730万元实施109个帮扶项目。

党员干部行动起来了。全市组织了116个工作队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另有100个城市基层党组织联系100个农村党组织、1000名机关党员干部联系1000个贫困家庭,开展“城乡互联,结对共建”活动,帮扶物资已达100多万元。

企业家也行动起来了。市工商联组织民营企业,启动了“村企共建”活动。目前已有50个企业结对帮扶50个村,另有36家企业参与了活动,帮扶物资共计300余万元。

按照规划,到2013年,丹江口市GDP总量将达到15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900元,年增长15%;贫困人口下降到2.5万人,下降率74.5%。

兴致富产业

在脱贫致富奔小康过程中,丹江口市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以促进农民增收,富民富村为核心,以培育特色经济和支柱产业为突破口,大力发展冶金、汽配、种植、养殖等特色产业,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贫富差距逐步缩小。

丁家营镇饶祖铺村油茶基地建设如火如荼,登高望去,该镇2200亩油茶基地已经初具规模。“本地土壤适合种油茶,一亩纯收入可以达到2000多元,销路也不愁,因此我们积极引导农民在山上种油茶,既增加了农民和集体收入,又绿化了荒山荒地。”丁家营镇副镇长吕益涛告诉记者,山上油茶基地道路全部进行了硬化,方便机械作业;每40亩修建了一个水窖,能保证不受天气影响。

“山上油茶山下菜,休闲观光连成带。”丁家营镇结合全镇人均不足三分地、每户难超过两亩土地的实情,坚持走“精品农业、特色农业”的发展之路,通过土地流转,争取企业示范、大户带动的方式,大力发展蔬菜产业,农民的农业收入年增收300元以上。吕益涛介绍说。

从山顶下来,在成片的大棚里。“国内销售每斤6元,出口每斤32元,”正在大棚里进行田间管理的中迪公司负责人舒登陆高兴地对记者说,“这些有机番茄一部分将直接送到十堰市和武汉市的各大超市,另一部分出口。”

舒登陆介绍:“一个大棚成本1万多元,可产有机番茄8000余斤,现在饶祖铺村已经建设300亩大棚蔬菜,二期1000亩大棚蔬菜和2000亩传统蔬菜基地建设也将启动。”

浇水、施肥、培土……在与饶祖铺村相邻的花园村辣椒种植基地也是一派热闹繁忙景象。刚刚给辣椒苗浇完水的花园村村民徐大生高兴地说:“今年我家种了三亩‘尖红7号’辣椒,仅此一项纯收入不低于12000元。”

“我和武当道菜公司签了订单,公司无偿提供优质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丰收后按每公斤3元的最低保护价收购,若辣椒亩产值达不到6000元的,公司还负责补足到6000元哩。”徐大生说。

丁家营镇只是丹江口市产业扶贫的一个缩影。围绕“水中有机鱼、库周武当橘、江南菜林特、江北粮油畜”的布局,目前丹江口已经发展特色基地9万余亩,形成专业大村30多个,29家农业产业化龙头骨干企业越做越强。

在大力发展种植、养殖等特色产业的同时,该市还依托工业优势,将原有的一批冶金、汽配、绿色食品等产业做大、做强,形成产业集群,给广大农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生态旅游蓄足后劲,成为该市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抓手。武当山太极峡、南神道景区完成投资4500余万元,发展农家乐280余家,全市接待游客、旅游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5%和40%。

2009年,丹江口市引进项目42个,引进内资14.3亿元,新增外贸企业4家,实现财政总收入8.9亿元,增长13%,为全面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支撑。

建生态家园

绿色的橘树、洁白的荷花、绿树掩映着居民小楼、崭新的太阳能路灯、宽阔的通村水泥路……这是记者在丹江口市茅腊坪村王家庄看到的景象。

茅腊坪村的变化,是丹江口市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缩影。作为全省7个脱贫致富奔小康试点县市之一,去年以来,丹江口市以生态家园建设为载体,强力推进脱贫致富奔小康试点工作。

“既要争当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排头兵,又要谋划建设一个绿色的‘中国水都’,”郭新明告诉记者,“丹江口最大的实际还是发展不够。作为南水北调水源区,生态保护又是丹江口的头等大事。生态家园建设就是将两者有机结合的纽带。”

绿化亮化家园。以建设生态家园为目标,丹江口市各村都在行动。截至目前,农户新建“一建三改”沼气池3270口,硬化入户道路98公里,绿化硬化农户庭院3.3万平方米,新修、改造房屋1.2万间,新建垃圾池850个。

完善基础设施。为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丹江口市因地制宜确定年度项目,实行山、水、林、田、路、电、房农业综合开发。目前,丹江口市连接汉江两岸的习均大桥及接线工程已完成37.5%;投资1180万元硬化通村水泥路99公里、通组公路50公里;投资495万元解决饮水安全问题。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