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条干货。

第一条 ,抓紧调整学生思维

进入职场后,就永远不要有“我刚毕业”、“我还是大学生”的想法。

学生时代,我们受限于资源、眼界、经验,许多思维都与职场格格不入,比如,不愿意打破个人舒适区,不愿意麻烦别人,不明白什么是结果导向……

其中,最典型的是“线性思维”,总觉的只要自己努力就应该会得到回报,自己又没做错什么、凭什么有人要针对我,像“只有……才”“只要……就”之类的固定搭配都是为这样的思维准备的。

然而真正的职场里绝不会这样,许多事情就是没有因果性,只有可能的相关性。一件很难推动的事情突然有了转机,可能跟你这些天的努力一点关系也没有,也不是量变引起质变,就是哪个领导过问了一下;千辛万苦写的稿子被领导直接打回重写,可能与你的文笔、遣词造句都没啥关系,只是因为和上级最新的精神不对路;一项工作你同事不配合,可能并不是你私交不到位或者同事心眼小,很可能在任务分配上就有问题。

在职场里,几乎没有什么事情是孤立的。

比如,单位食堂两个厨师打架,领导让你写个处理意见。学生时代的我们可能提起笔就写,写完一大堆指导思想、工作步骤、参与人员之类的废话,核心就只有两个字:开除。

但在企业里,当你真的需要处理这件事时,你才会发现,要考虑的因素实在太多了:用人部门的意见怎么样,领导有什么指示,合同法有什么规定,如何消除影响,这两个厨师知道你要开除他们,会不会握手言和,然后联合起来把你揍一顿?

跳不出线性思维的框架,你就很难清晰地看到自己所处的位置,更难想明白一件事的真正本质。

第二条 ,快速掌握几项工具技巧

一般新人刚工作,都容易陷入不知道干啥也干不了啥的尴尬境地,看着大家都在忙碌心里很着急,但又不知从何入手。

我有个操作简单又很有效的方法,那就是多学习工具。

入职后,优先去摸索研究单位里常用的一些办公用品,如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那些诸如富士C7550类的大型复印机还是需要好好研究下的),包括会议室的投影设备、视频设备。

同时多掌握一些常用的办公软件,如excel的函数分析、图表,PPT排版,Projiect计划表、PS做图等等。

工作的方法、思路、心法都是需要工作一段时间后积累才能理解总结的,但工具不是,你学一点就能看到自己的进步。

更重要的是你掌握这些工具后,可以很容易地融入或参与到部门工作中,因为任何一项工作都会有使用这些工具的时候。

工具这种东西就像游泳骑自行车一样,学会了就是你的,我见过许多从知名咨询公司出来的人,别的怎么样我不敢说,但PPT和EXCEL绝对玩的很溜,VB写的飞起,一出手就会让人觉得”很专业“。

第三条, 做好期望值管理

刚入职的新人要不要表现很积极?

这是许多新人的共同疑问,其实答案很简单,那就是做好“期望值”管理。

你一上班就开始每天没事加班加点,一早来打扫卫生,晚上还等着所有人走了才走,你能坚持多久?

关键是,你这样做的时候不一定有人夸你,但有一天你坚持不下去了,一定会有人指责你。相反,你一开始表现正常,后面表现出众,才会更让人惊艳。

所以,最好的方法是表现“积极的态度”,而不是做大量“积极的工作”。

积极的态度,比如领导交给你一件事,你提出好几种看法,表示你能为了工作做更多思考;真有需要,就留下来和大家一起加班,表示你是为了工作可以不惜力的人等等。

第四条,学会向错误学习

很多人进入职场后,急切寻找各方面的指导和帮助,上知乎、订阅公众号、看畅销书……东西看了一大堆,真正能触动自己的却很少。

这是因为,这些内容里大部分都是成功者的“成功经验”,鲜有真正痛彻心扉的“失败教训”。

在我看来,工作初期只盯着别人成功的经验并没有那么有用,一方面,许多人成功后总结经验时往往会掺杂大量的渲染、夸张,并不会那么真实;另一方面,成功的经验太多、太泛了,听多了更不知道该信谁的。

失败的教训之所以珍贵,就在于真实,在经历惨痛失败后,回头总结的教训总是会分外的深刻和打动人心。

此外,与成功经验不同的是,你按照别人的经验去做不一定能成功,但如果你无意中也走了别人曾经失败的老路,那多半会失败。每一个失败的教训都代表着你前进路上可能遇到的坑,你能早一点知道该是多么的幸运。

自己的失败教训也一样,这就像是高考复习时的“错题本”一样,在复习后期,对一道错题做一小时的深刻分析比你有用一天时间做100道对的题还要有用。

所以在职场里知道别人是怎么得罪领导的、是怎么踩了雷区、是怎么被同事排挤、是怎么不断犯错、是怎么泯然众人的……对你的触动和启发,可能比听一个大牛分享十条“成功学”还要多。

PS下:许多人在初入职场犯了错后,就一直惴惴不安,甚至觉得自己的职业成长道路就此毁掉。

其实远远不必这样,一个人的第一印象虽然重要,但从心理学上讲,有个近因效应,只要

你后面做好了,很容易就让人忽略掉你一开始的失误。

说句大实话,哪个职场达人的第一步不是从菜鸟犯错开始的呢?

第五条,年轻别怕折腾

这里的折腾当然是褒义,指的是不怕多做一点,不怕多想一点,更别怕多尝试一点。

我清晰记得,我在实习的时候,那年六一,单位里搞了个集体亲子活动,拍了很多照片,领导让我用这些照片做个宣传PPT,在单位的网上给大家放一放。

我先找了一个他们之前搞别的活动时做的PPT,发现做的就像是一个简单的电子相册,用到的动画也只有OFFICE自带的进入进出动画。

因为大学里有一些底子,我很快做完了,按要求这样就可以交出去了的,但自己想了想,觉得反正有时间,为什么不能按照自己的理解做个其他样子的PPT?

于是在网上找了很多参考,自己研究了半天,做了一个利用很多简单动画效果组合成复杂效果的PPT。

然后,带着两个PPT去给领导看,告诉TA按照之前的模板我已经做好了一个,然后自己又研究做了一个不同的样式。虽然并没有得到领导的认可,但第一,为领导留下了一个比较深的印象;第二,自己又学到很多新的招式。

不要小看这一点一滴的积累,很可能你做了这些,领导也看不到。但你这么去做了,一定会有收获。

一项再难的工作,等你上手之后,很多时候就变成了熟练工。你就像是一个勤劳的建筑工人,每天都在砌墙抹灰,但做的再多,也不可能让自己成为建筑师。

你需要不断去尝试新的突破,去看看自己的潜力都有多少。其实,这也就是很多职场经验里都曾说过的,要跳出心理舒适区。

你看很多名人的传记会发现,成功的过程其实也就是不断试错的过程。

我做人力资源工作的时候,看过许多大领导的档案,发现许多出身一般(农村娃)、学历一般(专科毕业)、平台一般(第一份工作乡村老师/基层编辑)的人,反而最后很成功,甚至比很多有关系、名校毕业的人走得要好。

很抱歉,我看了那么多领导的档案,也没有从中总结出什么特别有道理的“成功经验”,但却发现了一个共通之处:

他们不怕折腾。

出身一般,就努力往大城市奋斗;学历一般就一直读下去,有的甚至从专科读到了博士;平台一般就找机会跳,从乡里跳县里、县里跳市里、市里跳省里……

我保证,这上面我所说的每一条都对应着,我所看到的一个真实的成功经历。

当时看到这些领导们们真实经历的时候,对我的触动和启发之大,难以想象。

职场,多数时候是个“法无禁止即可为”的地方,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但怎么折腾就是你的本事了。

就像有人说的:进入社会,喜欢与人争斗的,一个破办公室政治都能玩得步步惊心;喜欢闲云野鹤的,五湖四海都可以放浪形骸。

千万不要年纪轻轻,就封堵掉了自己的所有可能,等到回首前尘时,才悔恨于“我明明可以”“我本可能”“如果那时”……

希望给大家一点启发。

————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