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凤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产业

村美业旺扶贫造就殷实小村

村名片

宝凤村位于遂宁高新区保升镇以南,距保升场镇6公里,幅员面积4.4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908亩。2014年,宝凤村被评定为省级贫困村。开展脱贫攻坚以来,宝凤村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产业,脱贫攻坚成效明显,于2018年退出贫困村序列。近年来,宝凤村先后荣获市级“四好村”、遂宁市就业扶贫示范村、遂宁市六联机制示范村级党组织、四川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大事记

●2014年,宝凤村被评定为省级贫困村,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63户188人。

●2015年以来,宝凤村全力配合船山区交运局推进“遂保路”改扩建工程,改善群众出行条件。

●2016年,宝凤村引进业主,建立300亩优质青花椒基地。

●2018年,对照贫困村摘帽退出“一低五有”标准,宝凤村成功退出贫困村序列。

●2020年3月,省委、省政府公布2019年度四川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先进示范村名单,宝凤村成功入列。

3.jpg

宝凤村产业旺了、村民富了、村庄美了。李四海摄

脱贫致富经

8月16日,进入遂宁高新区保升镇宝凤村,藏粮水库的一汪碧水格外引人注目。村民房屋、易地搬迁新居点散落在乡村公路旁,在青山绿水的掩映下,整个村庄显得分外秀美。优质青花椒、肉鸡养殖等产业基地内,随处可见村民忙碌的身影。

这再也不是昔日的那个省级贫困村。今年3月,宝凤村获得2019年度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先进示范村荣誉。由原来的贫困村变成乡村振兴“示范村”,宝凤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叶双全直言,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融合发展下,宝凤村的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

实施基础设施建设 生活生产环境明显改善

昔日的宝凤村,村道路坑洼不平,“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村民对往日道路的形象描述。虽坐拥藏粮水库水源,可由于水利设施薄弱、老化,离水域较远的田土仍然只能“靠天吃饭”。

如今的宝凤村,水泥路直达村民家门口,农业灌溉设施覆盖全村,新建的村级卫生室确保村民小病不出村,村文化室里有村民取用不尽的精神食粮……

宝凤村的美丽变化,村民生活生产条件的明显改善,源自于脱贫攻坚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力实施。

实施脱贫攻坚以来,宝凤村先后投资600余万元,实施村组水泥路建设,如今全村通村硬化路达到15公里,建成生产路6公里,入户路2.8公里;整治山坪塘5口,囤水田2口,新建集中供水站1处;建成日间照料中心1个,新建80平方米村级卫生室1处,电商示范站点1处,完善了村级活动阵地、文化室、通信网络。

不仅如此,为解决全村农业生产用水困难,宝凤村还发挥藏粮水库蓄水保水功能,投资130万元建设提水设施1套,蓄水池4口,管网8.6公里,通过管网串联,受益面积覆盖全村。

“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生产条件,也让家乡更美!”在新疆打工的村民田秀春说,每年回到老家,村里都有新变化,自己由衷地高兴。

发展特色种养产业 拓宽村民增收致富门路

在宝凤村青花椒基地内,几位村民正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开展梳枝、补肥等管理工作。

“现在一天能领到60元工资,一年轻轻松松干都有8000-9000元收入。”对于这一份收入,村民田秀和很是满意。他告诉记者,自青花椒产业2016年进村以来,自己利用闲余时间打工,有了一份稳定收入。2018年,田秀和以1万元产业发展基金入股青花椒基地,定期参与分红。

而村民增收有门道,来源于全村产业的变化。

“这几年,我们村形成了特色种植、种养为主导的农业产业,村民、村集体实现了‘双增收’。”叶双全说,300余亩优质青花椒基地每年能带来至少9000元村集体收入、肉鸡养殖一年至少有3万元村集体收入。

宝凤村还探索股权量化发展新模式,整合财政支农资金、产业扶持资金100万元、56万元投入两个合作社,通过股权量化,既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也可带动更多群众增收。

产业变多,还源于全村撂荒地的整治。2018年,宝凤村开启撂荒地整治工程,将村民手中未耕种的撂荒地集中起来,由村里集中统一打理。整理后的撂荒地将按照田地产生的效益在扣除成本后,红利由全村共享。

如今,宝凤村已整理撂荒地300亩用于发展大豆、油菜、水稻、榨菜种植等农业产业。

打造美丽乡村环境 乡村振兴前景更加美好

“现在周边打扫得干干净净,垃圾也有定点收置处。”在宝凤村各处,村容整洁、环境优美。村民唐克强告诉记者,村里大力整治村容村貌,生活环境得到了有效提升。

据介绍,宝凤村共设置垃圾收集点10个,村内各村民小组环境实现网格化管理,建有保洁队伍,保洁员对主要道路等进行清扫,已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全覆盖处理。

好环境的变化,还来自于农村面源污染的整治。

离唐克强家不远处,就是远近闻名的藏粮水库,这座建于上个世纪70年代的小型水库,是宝凤村及附近区域农业生产的重要水源。然而,多年前的水库却被周边养鸭、养鸡大户直排的废弃物所污染。后来,周边不合规的直排污染点被拆除,同时对水域进行综合治理。如今,碧波荡漾的水库成为了全村的好风景。

“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村里将进一步壮大特色产业,发展乡村旅游。”叶双全透露,宝凤村将以绿色有机农业为载体,发展农产品加工,做好“水文章”,以藏粮水库为中心,发展乡村民宿、休闲垂钓、互助养老、体验农业、观光农业、露营基地等,助推全村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返乡创业记

从养殖“菜鸟”到养殖专家

8月17日,记者在位于遂宁高新区保升镇宝凤村的蛋鸡养殖场看到,业主叶维成正通过自动喂料机均匀地把饲料送到食槽内。与10年前刚创办的肉鸡养殖场相比,现在的鸡舍已经换成整齐划一、重叠式的钢架棚,自动化的饲养设备与传统设备相比,不仅节约了土地,而且饲养空间更为开阔。

今年47岁的叶维成是宝凤村村民。20多年前,叶维成前往福建打工,成为了一名叉车司机。2010年,叶维成放弃稳定的收入,带着父亲、妻儿回到宝凤村,流转土地和山地近100亩,养殖鹅和鸡。

2015年,为了扩大规模,叶维成购置了孵化机。他开始自己孵化鸡苗、鹅苗,并创办了遂宁市船山区维成种植家庭农场,成立了遂宁市船山区民联养殖专业合作社。多年来,叶维成从养殖“菜鸟”逐渐变成了养殖专家,他还自己动手制造了一台孵化机和一台停电报警设备。

据了解,今年,叶维成投入了100余万元用于鸡场的转型升级。目前鸡场存栏的产蛋鸡达到19000只,将于10月份开始产蛋,预计平均产蛋率可达到93%,产值可达300多万元。

富起来的叶维成不忘带动乡邻致富,他不仅为村上闲置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还积极动员宝凤村2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采取“产业扶持资金入股”的方式加入合作社,每年可保底分红500元。

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如今合作社已发展成为集种植、养殖为一体的小型农业园。目前,合作社共有李树、桃树、柑橘、水稻、油菜139亩,鱼塘10.5亩,养鸡场2400平方米。在2020年村两委班子换届选举中,叶维成被村民们选为村支部副书记。

“现在,我们还注册了‘维成宝凤’品牌商标,正在积极建设种养循环生态农场,打造绿色生态有机食品品牌。”对于未来,叶维成信心满满。

百姓幸福事

11户贫困村民住进美丽新居

4.jpg

住进新居,村民乐了。李四海摄

8月17日,在村头的易地扶贫搬迁新居聚集点,村民田俊国正和邻居拉家常。

田俊国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在镇、村及帮扶单位的帮助下,如今他家已顺利脱贫。更让老田高兴和感恩的是,2017年8月,他们一家告别了以往的破旧老屋,搬进了100平方米的扶贫新居。

为确保群众住房安全,宝凤村先后实施两批易地搬迁项目,集中安置贫困户11户35人。其中,第一批安置7户19人,第二批安置4户16人,都已完成入住。

不仅如此,在帮扶单位支持下,宝凤村还新建扶贫安身房3处,维修整治危房2处。

人物访谈

着力当前“达标”着眼长远“发展”

——访保升镇党委书记吴昊

脱贫攻坚是保升镇头等民生工程,保升镇将如何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近日,记者对保升镇党委书记吴昊进行了采访。

记者:吴书记,请介绍一下保升镇脱贫攻坚开展情况?

吴昊:保升镇贫困村4个,4个贫困村已于2019年全部退出。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55户、1203人。全镇累计脱贫454户1199人,剩余1户4人计划于今年脱贫。

记者:针对今年1户4人的脱贫任务,保升镇将如何开展帮扶工作?

吴昊:作为遂宁高新区唯一有贫困人口脱贫任务的乡镇,保升镇将切实提高政治站位,严格对照“一超六有”脱贫标准,周密制定帮扶方案,全面细化帮扶措施,保证1户4人高质量脱贫。在帮扶过程中,保升镇不仅着力当前“达标”,更是着眼长远“发展”,将扶智、扶志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记者:保升镇将如何巩固脱贫成果?

吴昊:我们严格执行“三年攻坚行动”工作要求,镇党委书记、村支部书记和第一书记在今年6月底前贫困户“遍访率”达到100%;持续开展“两不愁三保障”大排查回头看,认真查找漏洞缺项,一项一项整改清零,一户一户对账销号;积极探索建立村集体经济组织参与扶贫项目建设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进一步拓宽村集体经济增收渠道;加强脱贫监测户、边缘户的动态监测,逐户研究、逐户过关;建立科级干部包保制度,压紧压实18名责任人包保责任;不断充实完善能工巧匠人才库,充分发挥兴富农技服务专合社、高鑫工匠专合社作用,采取“项目+合作社+农户”方式引导更多贫困群众参与园区建设;扎实做好493个贫困劳动力就业服务工作;高度重视问题整改,紧密结合2019年省级成效考核及市、区各类督查检查反馈问题举一反三,摸排梳理建立脱贫攻坚“三单一表”,确保真改实改。

记者手记

拓宽门路防止返贫

确保群众持续增收致富

“拓宽村民增收门路,防止返贫,为进一步实施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采访中,保升镇、宝凤村扶贫干部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话。

持续推动村民增收,防止返贫,是实施乡村振兴新征程的重要前提。防止返贫,已成为今后一个时期脱贫攻坚的重要任务。从我市各地推动脱贫攻坚的实践来看,把功夫下在前面,提前采取针对性帮扶措施,建立可靠的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实施脱贫攻坚以来,各地始终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促进村民增收的重要手段,并积极探索好利益联结新机制,确保贫困村民持续增收,这是防止村民返贫的重要举措,抓住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推动村民增收的“牛鼻子”。

保障政策及时到位、救助措施快速响应、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完善的扶贫政策,犹如一场丰沛的“及时雨”,让无劳动能力和因病、因残、因灾等意外变故返贫致贫的家庭,在增收、医疗以及子女教育等方面都能够得到保障,我们要再接再厉,织密织牢防止返贫和新发致贫的“安全网”,确保村民持续增收。

(全媒体记者梁界波梁惠)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