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之窗上,北京市发布2020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情况报告。其中提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制定实施《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全国首创设立“企业破产”窗口,全面推行告知承诺,400余项政务服务领域区块链应用落地,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0》中涉及营商环境评价的18项指标北京均获评“标杆城市”。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营商环境是重要的发展基础。企业的壮大,创新创业的活跃,一刻也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欲致鱼者先通水,欲致鸟者先树木,北京对照国际标准,坚持为企业打造一流的环境服务,加快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为市场主体添活力,为人民群众增便利。北京优化营商环境的鼓点,已经越敲越快,越来越密。

3月18日,市交通部门出台了《关于持续优化公路养护领域营商环境的通知》,围绕“减时限、减环节、减成本、提高市场开放度、提高公开透明度”,共推出25条具体改革措施。去年12月22日,北京推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发展实施方案》。如今,越来越多的区和越来越多的单位都已经有了更加创新的经验和做法。特别是在企业跨境贸易、开办企业时效、社会投资建设项目审批、缴纳税费、登记财产、获得信贷等方面,进一步精简了环节、时间、费用,并增加了透明度。营商环境好,企业才能留得住、发展得好,招商引资才能有吸引力,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充分涌流。从这个意义上说,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北京在2018年以来,动作频频,把以往的“玻璃门”“旋转门”“弹簧门”等隐性壁垒通通打破,让企业在更加公平高效的服务中享受企业服务所带来的发展红利。

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坚持长短结合、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北京优化营商环境,这正是为首都打造出了最重要的生产力!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