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汪子轶胡弦彭一苇刘天纵通讯员刘卓李斌
上有万仞山,下有千丈水。苍苍两崖间,阔峡容一苇。4月12日, “中游击绿水 行走看青山——美丽湖北长江行”采访团上游组来到“峡口明珠”——宜昌。
荒村里的“金循环”
早上7点,宜昌市夷陵区百里荒村岩陡坡。58岁的村民闫礼华脚蹬雨靴,拎着一桶玉米饲料走在山路上,爬上一处高坡,他将两指塞进口中:“吁——”
一声清越的口哨划破乡间清晨的宁静,“噔噔噔——”近百头黑猪闻声从四面八方的山林间奔来吃食。
这些黑猪是他的女儿闫凤娥主理的“百里印象”品牌农副产品的主要原料之一,共有200多头。
喂完食,闫礼华回到家中:7间并立的自建房舍,外观装饰以竹木结构为主,12间客房,颇具乡风野趣,是闫凤娥2016年拿出全部身家建成的民宿“山上人家”。
一袭红风衣、一双运动鞋,干练的闫凤娥正在接听来自荆州顾客的预约电话。
随着2016年百里荒景区开发建设,4条宽超8米的景区主干道动工修建,越来越多游人被百里荒的山水吸引而来。闫家的民宿从“养在深山人不识”,到一年接待游客超2万人次,年均营收130万元。
2021年,闫家和政府各掏25万元,具备食品安全快检室的淘荒驿站建成。熏肉、酱菜等自制土特产上架销售,每年为闫家增收约40万元。
回望15年前,18岁的闫凤娥在百里荒景区当售票员,月薪200元。彼时,她最大的梦想就是攒下千元存款,未来的丈夫能买一辆摩托车,载她在村路上疾驰。
如今,她指着自家屋外停着的两辆SUV,笑出了几分腼腆与自豪:“多亏百里荒旅游开发,我已经超越了人生梦想千倍万倍。”
“山上人家”对面,一片葡萄大棚在阳光下闪着微光。金斗田葡萄种植基地负责人张丹娥种了30多亩阳光玫瑰葡萄,她和对门的闫凤娥一起,联手办起了高山果蔬采摘园。闫家引客,张家供果,分摊收益。游客们才住山上人家,又到园中采撷,乐趣无穷。
沿着山路一路向上,一阵草料的腥气飘来。“牛满山家庭农场”牛栏里养了300多头牛,天然有机肥经发酵后,老板李伏全将它们以150元一吨的价格卖给村里像张丹娥这样的种植大户,光是肥料生意年收入就有七八万元。有机肥的滋养加上1200米海拔形成的独特气候,让张丹娥的葡萄格外甜。金斗田的技术员汤荣去年尝试种植了一亩阳光玫瑰葡萄,卖出了3万元的价格。
昔日荒村弯弯绕绕的山路,如今成了一条“淘金循环”致富路。
百里荒村党支部书记闫奎透露,自从发展绿色生态旅游和特色种植,在百里荒景区就业的近300位村民去年人均增收超2万元。
清江一类水质汇入长江
告别百里荒,采访团从宜都登船,秀美清江风光旖旎。绿意葱茏的两岸,分属宜都市和长阳县。清江,长江出三峡后注入的第一大支流,发源于利川市齐岳山,在宜都境内注入长江。
“看,岸边那栋红色的三层小楼,就是当年的鲟鱼养殖专业合作社。”顺着宜昌市生态环境局宜都分局副局长向华手指的方向,一栋空置的小楼映入眼帘。
原来,上世纪90年代起,清江流域各地鼓励网箱养殖,“清江鱼”一时名声大噪。“江面上密密麻麻全是网箱,大船根本走不动。”向华说,饵料投放和排泄物严重影响了清江水质。每逢季节更替,清江局部水体就出现明显的富营养化现象。
清江不清,令人忧心。首当其冲,拆除网箱。仅宜都一地,便投入2亿元,完成高坝洲库区86万平方米网箱清理,渔民全部安置上岸。当初的专业合作社,便空置起来。
管好流域,还需上下游、左右岸联防联控。2019年,宜昌市与恩施州携手签订《清江流域水生态环境信息共享机制》,标志着清江流域上下游协调机制建立迈出第一步。去年,两地政府出台清江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方案。
按照水质只能变好、不能变坏的原则,若恩施州出境断面水质年均值达到二类标准,恩施和宜昌互不补偿;若在二类基础上改善一个类别,宜昌补偿恩施200万元;反之,恶化一个类别,则恩施给予宜昌200万元补偿。
“清江水质非常好,为了体现流域补偿的激励性,我们设置了更为严苛的标准。”望着一江清水,宜昌市水污染防治管理中心主任黄羽介绍,以恩施出境断面城市水质指数(计算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三项指标)为参数,若每上升1个百分点,意味水质变差,恩施补偿宜昌2万元;反之,如下降1个百分点,意味水质变好,则宜昌补偿恩施2万元。去年,由于水质指数向好10余个百分点,宜昌补偿恩施20多万元。
上午12时许,采访团来到清江大桥,清江由此汇入长江。“pH值7.57,氨氮0.023毫克/升,总磷0.014毫克/升……”宜都分局环境监测站站长黄重阳介绍,11时自动监测站数据显示,清江水质达到一类。同时,今年以来,清江流域始终保持一类水质汇入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