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武陵山脉主峰、乌江与沅江分水岭的中国梵净山,是地球北纬27度的唯一绿洲,是中国长江中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之一,是武陵山区的环保明珠,贵州省的生态典范。
巍巍武陵,最美梵净。梵净山,有着地球上同纬度保存最完好的最典型的原始森林,被称为生物资源的基因库,人类的宝贵遗产。多年来,加强梵净山生态环境的保护,一直是历届党委政府的的重点工作——坚守绿色底线,推动绿色发展,探索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之路,让绿色真正的成为了城市底色和特色,让群众实实在在的收获到了“生态红利”。
生态优先坚持绿色发展规划先行
贵州,作为长江经济带上的一颗耀眼的绿色明珠,近年来,贵州坚持绿色发展,以大生态战略行动、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为引领,大力度、大范围清偿生态历史欠账,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还给大自然。
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长江经济带发展事关重大,每一步都要稳扎稳打。他强调,长江经济带不是独立单元,涉及11个省份,要树立一盘棋思想,全面协调协作。
铜仁作为贵州省融入长江经济带的前沿,长江流域的沅江水系和乌江水系的汇集地,省委对梵净山所在地——铜仁,做出“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奋力创建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的战略定位。
近年来,铜仁坚持以生态文明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着力筑牢绿色屏障,全力发展绿色经济,加快建设绿色家园,不断完善绿色制度,大力培育绿色文化。在梵净山生态文明的保护上,当地立足实际,在全省率先开展了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的编制,印发实施了一系列的规划和方案对该市(梵净山生态环境保护)中长期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总体部署和落实。
梵净山:绿色的世界(多彩贵州网杨昌鼎 摄)
——加大林业行政执法力度,加强野外巡护力度,严格查处各类林业行政案件。先后实施“梵净山林业生态有奖报告制度”,严格执行“护林员管理办法”,编制“梵净山天然林资源保护实施方案”;在梵净山周边社区,实施改灶节柴项目,在不损害群众利益的前提之下,提高梵净山保护区社区群众节能环保、保护森林资源和野生动植物的意识。
——推进科研监测和宣传教育,切实增强生态环境保护的主动意识、责任意识。先后与美国圣地亚哥动物园、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伦敦动物协会进行科研监测交流与学习,与北京大学、贵州大学、西双版纳植物园等有关单位的志愿者合作,开展生态宣传教育、森林群落样地调查等活动,并安排专人负责疫源疫病监测,定期和周边中小学开展“小小绿卫兵”活动,加强中小学生生态保护意识,让保护梵净山生态文明的理念深入人心。
生态产业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在考察长江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努力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的黄金经济带,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
以此,地处武陵山区腹地的梵净山,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做好山水文章,加大培育生态产业,始终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实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位于梵净山西麓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该县百姓立足生态环境,做好水文章,盘活水资源,做活水经济,借“水”施策,以发展特色农产品为主,建成了印江县木黄镇食用菌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其品牌“梵净仙菇”更是名满天下、香飘四方。
近日,记者走进食用菌生产基地凤仪村,一排排偌大的标准智能化大棚十分显眼,棚内菇农们正给菌棒翻堆消毒或装袋接种,几名工人在观察着菌丝,一派繁忙生产之景。
“食用菌在成菌丝阶段,需要充足的水分,我们的食用菌之所以口感好,是因为我们这里环境好、水好。”技术工人田小江告诉记者,当地为梵净山保护区的缓冲区,没有任何工业污染,好生态成就了食用菌好口感。
食用菌(多彩贵州网记者 杨昌鼎摄)
据悉,2011年,印江食用菌获得了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2012年获得了无公害农产品,2014年获得了有机产品认证,2015年获得了食品安全许可证(QS认证)。2016年获得了贵州省著名商标,现已获得“梵净蘑菇”食用菌品牌商标1个。还享有“梵净蘑菇?世界珍品”“梵净仙菇”等美誉。
去年,该县发展食用菌8568万棒,实现食用菌产量6.85万吨,产值5.48亿元,利润2.67亿元。先后带动2.5万户农民增收致富,参与发展农户户均收入5万元以上,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因山而兴、因水而盛、因物而名,山水相融,滋养万物。围绕“好山、好水、好生态”,铜仁的生态产业正蓬勃兴起……
在梵净山脚下的净河村,几年前的净河正如其名——村里一贫如洗,仅剩青山绿水相伴。
2016年,当地村干部决策,净河依山傍水,可通过丰富的水资源,发展冷水鱼养殖。去年10月,该村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东亿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按照“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净河村扶贫专业合作社和东亿公司共同投资,建成了全省最大的冷水鱼养殖场——“净河特色生态农业示范园冷水鱼养殖基地”。其基地占地200亩,现一期工程全面完工,建有60个大型养鱼池,180个小型养鱼池,先后提供就业岗位近百个。
去年底,该基地效益丰收,上市的鲟鱼收益达到180万元,分红220户每户600元,并带动贫困户13户44人就业。
生态“彩笔”绘就幸福生活新画卷
在考察长江时,习近平总书记还提出,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艰巨任务,也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绝不容许长江生态环境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上继续恶化下去,一定要给子孙后代留下一条清洁美丽的万里长江!
多年来,围绕梵净山生态环境保护,当地干群齐心共治共享,携手共建美丽乡村,让绿色资产释放了更多生态红利。
梵净山脚下的寨沙侗寨(多彩贵州网记者 杨昌鼎摄)
此前,在梵净山脚下的寨沙侗寨,拥有好生态,却发挥不出好价值。村民大都外出务工,往大城市跑,生活十分窘迫。2012年,寨沙依托梵净山旅游资源优势,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依托环梵净山“金三角”文化旅游创新区建设的推进,将寨沙侗寨打造成乡村旅游扶贫试点,成功实现了从“穷山沟”到“致富村”的华丽蜕变,村民生活富裕,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如今的寨沙侗寨,依山而建,面河而立,错落有致的侗寨建筑与自然环境相生相融,青石板路通往家家户户。白天游人如织、络绎不绝,晚上载歌载舞、芦笙悠扬,俨然一副新农村的美好景象。
目前,全村78户都吃上了旅游饭,仅仅农家乐,直接从业人员就已经达到270余人,占全寨人数的90%,年接待游客高达80余万人次,成为全省规模最大的乡村旅游示范点。
“每年旅游旺季的时候收入都不错,像‘五一’小长假三天,收入在2至3万元之间,等到“十一”黄金周,生意更好。”当地村民孙亚林告诉记者,自从在寨沙侗寨里面开了一家农家乐后,他们一家的幸福生活指数不断攀升。
据了解,铜仁市紧扣环梵净山“金三角”文化旅游创新区建设为核心,结合自然资源优势,先后形成了以梵净山、佛顶山为代表的山地观光旅游产品。除了有江口寨沙为代表的乡村休闲体验旅游产品,还有以石阡、思南温泉为代表的温泉养生旅游产品,锦江、乌江山峡为代表的水上旅游产品,万山矿山公园、思南石林等为代表的科普旅游产品,苗王城、大明边城为代表的文化旅游产品,江口鱼良溪农业公园、德江高家湾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为代表的园区景区化产品等。
截至目前,该市有乡村旅游经营户3000余户,乡村旅游直接从业人员4万人,20余万贫困群众在旅游产业发展中获益。
今天,在梵净山周围,同样是这片土地,当地始终坚持以生态保护、绿色发展优先思路,守住了绿水青山的同时,百姓的生活也更幸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