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工业企业蓬勃发展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
公路建设稳步推进
2月22日上午9时,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巴彦淖尔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临河隆重开幕。张晓兵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今天,本报推出专题报道《数说两会》,通过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些数据,为您呈现过去一年巴彦淖尔的发展变化和老百姓的获得感。——编者
新增减税降费9.5 亿元
2020年,我市坚持把“六保”作为“六稳”工作着力点,千方百计稳住经济基本盘。预计全年新增减税降费9.5亿元,降低企业用电成本4.5亿元。
报告显示,2020年,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公共预算收入增速扭负为正。发放就业补助资金1.8亿元,新增农牧民转移就业12.75万人,城镇就业0.9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33%,低于控制目标0.17个百分点。全面落实助企纾困优惠政策,预计全年新增减税降费9.5亿元,降低企业用电成本4.5亿元;新增企业授信109.9亿元,办理延期还贷33.6亿元。新增各类市场主体2.3万户,同比增长11.8%。通过发展社区电商、发放消费券、发展地摊经济,推动消费复苏。加强产业链与供应链对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101.2%,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1户。发放各类救助保障金3.98亿元、临时价格补贴2403.8万元,兜牢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底线。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实现双增长。争取到中央新增财政赤字和抗疫特别国债资金29.23亿元,有力保障了基层“三保”和疫情防控需要。
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4.1 %
2020年,我市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其中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4.1%。
报告显示,2020年,我市开展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百日行动”,全力补齐短板弱项,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提升。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反馈意见整改工作全面完成。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扎实推进,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4.1%,超过年初预期目标;国控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土壤环境整体良好。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全部完成,自治区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稳步推进。化解政府隐性债务超额完成年度任务,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无分歧账款全部清偿。临河区成为全国债务风险化解试点。银行业不良贷款率大幅下降。
全市近50 %的国土面积划入生态保护红线
2020年,我市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全市近50%的国土面积划入生态保护红线。
报告显示,2020年,我市加快编制国土空间规划,第三次国土调查基本完成。全市近50%的国土面积划入生态保护红线。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国家试点项目取得重要进展。乌梁素海生态修复补水通道工程得到国家有关部门和自治区支持。乌兰布和沙漠治理区被国家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四控”行动深入开展,化肥、农药利用率均达到40%,同比分别提高2.7和2个百分点。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盐碱地改良79万亩。完成营造林79.6万亩。国家退化草原人工种草生态修复试点项目基本完成。全国首单政策性草原保险落地实施。
建设“六大产业”重点园区38 个
2020年,我市坚定不移发展现代农牧业,建设“六大产业”重点园区38个。
报告显示,2020年,我市认真落实市委《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套灌区发展现代农业 提升农产品质量重要指示精神的实施意见》和土地流转、高标准农田建设、涉农资金整合三个配套办法。全力推进“天赋河套”品牌建设,荣获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影响力第一名等多项大奖。巴彦淖尔保鲜仓储冷链物流园区加快建设,成为全国首批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天赋河套·盒马鲜生羊肉小镇启动实施。国家农高区进入全国拟建名单,已上报国务院。我市入选“科创中国”首批试点城市。建设“六大产业”重点园区38个,河套向日葵产业集群获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支持,中以防沙治沙生态产业园、中美金伯利农场等中外合作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稳步实施。大力实施奶业振兴行动,伊利、蒙牛高端有机乳产业示范园加快建设。全国首个黄河流域西北地区种质基因库和现代种业产业园项目顺利推进。创新整合涉农涉牧资金,设立河套灌区现代农牧业产业发展基金。临河区入选全国乡村振兴百佳示范县市,五原县成为全国乡村振兴试点县和自治区农区现代化试点县,乌拉特中旗被自治区列为牧区现代化试点。在市委的统筹谋划下,成功举办黄河流域河套灌区、汾渭平原生态保护和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交流协作会,建立了5省区、22地市和2个国家农高区交流协作机制,开启了共抓黄河生态大保护、携手现代农业大发展的新征程。
引进国内到位资金153.6 亿元
2020年,我市引进国内到位资金153.6亿元。
报告显示,2020年我市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我市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发展的第一抓手,黑猫一期、中核龙腾光热、潇龙高碳铬铁、润海源肉鸡养殖加工、三英环保物料综合利用等项目建成投产,华恒生物、国城硫铁钛资源综合利用等项目加快推进。巴彦淖尔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组织百家上市企业、百家现代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走进巴彦淖尔,与国能集团、中船集团、中国中化、远景集团、顺丰集团、快手科技、浙江网商银行等一批大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全年引进国内到位资金153.6亿元。现代金融、文化旅游、电商物流等现代服务业稳步发展,大中矿业改制上市获得中国证监会受理,葵花籽期货被郑州商品交易所列入重点上市期货名录。磴口县成功创建自治区全域旅游示范区,“魅力乌拉特”西部民歌会入选中国旅游影响力节庆活动优秀案例。基础设施综合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包银高铁巴彦淖尔段征拆工作基本完成,S39高速甘海段落地实施,国道331巴彦淖尔段、省道311杭锦后旗和磴口段主线贯通,国道110乌拉山段、省道213临陕段路面改造项目完工,我市入选全国深化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试点市和交通强国建设任务试点地区。河套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全面完工。
草原植被盖度达27.7 %
十三五期间,我市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显著。
报告显示,目前,乌梁素海水质总体稳定在五类,草原植被盖度达到27.7%,森林覆盖率达到8.5%,并荣获国家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奖、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市。
营商环境综合评价全区第一
十三五期间,我市改革开放全面深化。
报告显示,十三五期间,我市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营商环境综合评价连续两年全区排名第一,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走在全区前列。农畜产品出口额连续12年居全区首位。甘其毛都成为全国过货量、贸易额最大的公路口岸,开发开放经验做法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
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15502 元
十三五期间,我市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报告显示,我市57010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62个贫困嘎查村全部出列,5个贫困旗县全部摘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由2015年的3011元增加到2020年的15502元,年均增长38.8%,脱贫攻坚取得历史性成就。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是2015年的1.38倍、1.53倍。就业形势总体稳定,社会保障更加健全,公共服务不断完善,社会治理水平明显提高,各项社会事业迈上新台阶。
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全国第五
2020年,我市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在全国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监测的160个城市中我市排名第五,位居全区第一。
报告显示,2020年,我市以“放管服”改革为抓手,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压缩至65个工作日以内,企业注册、不动产抵押登记等服务实现在银行网点就近办理,与沿黄5省9市实现社保、公积金、医保等60项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在全国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监测的160个城市中我市排名第五,位居全区第一。12345政府服务热线运行质量排名全区第一,荣获全国“2020年度最佳服务案例奖”。推进农村牧区土地健康有序流转,保障农牧民可持续受益的做法,成为2020年度中国改革50个典型案例之一。农垦集团化改革启动实施。五原县农村承包土地流转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有效开展,发放了全区第一张土地流转经营权证书和第一笔土地流转经营权抵押贷款。甘其毛都口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通关能力进一步提升,进口煤铜资源1545万吨。优质特色农畜产品出口逆势增长,出口额达38.5亿元,增长9.7%。
解决7.36 万户群众房地产领域遗留问题
2020年,我市用情用力做好民生工作,累计解决涉及7.36万户群众房地产领域办证难、入住难、回迁难历史遗留问题,占总量的98.2%。
报告显示,2020年,我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3.1%和8.5%,增速分别位列全区第2和第5位。医保基金实现收支平衡,医疗保险实现市级统筹。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市和旗县区均具备核酸检测能力、配备负压救护车。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6个旗县被命名为国家卫生县城。第七次人口普查工作全面开展。新改扩建幼儿园和中小学项目19个,普通高考上线率超过全区平均水平,河套学院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大力抓好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成功举办第三届乌兰牧骑艺术节,秦汉长城、汉代鸡鹿塞入选国家级长城重要点段名单,市图书馆成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巴彦淖尔日报社快手MCN机构揭牌成立,成为全国首家党报快手媒体MCN机构。实施老旧小区改造133个,受益群众近1.4万户。累计解决涉及7.36万户群众房地产领域办证难、入住难、回迁难历史遗留问题,占总量的98.2%。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圆满完成,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7.5%,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实现行政嘎查村全覆盖。乌拉特前旗被评为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我市棚户区改造、五原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被国务院列入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名单,占到自治区受国家奖励的一半。新开通城乡公交线路13条,临河至呼和浩特直达特快列车开通运行,群众出行更加方便快捷。市应急指挥中心建成投用,自治区航空应急救援直升机驻防我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我市荣获全国、全区双拥模范城称号。深入推进扫黑除恶“六清”行动,谋划“六建”工作,推动专项斗争常态化开展。追逃攻坚、禁毒风暴、打击电信诈骗和跨境赌博等专项行动成果丰硕,全市刑事、治安案件起数分别下降21.9%、18.2%,现发命案下降26.7%并全部破案。煤炭资源领域违规违法问题专项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果。开展“解决信访问题年”专项行动,一批信访积案得到化解。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总体平稳,社会和谐、边疆安宁的良好局面进一步巩固。
“三公”经费压减18 %
2020年,我市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切实提高履职能力和水平,“三公”经费压减18%。
报告显示, 2020年,《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条例》《农药污染防治条例》《城市客运交通管理条例》实施,“七五”普法全面完成,法治巴彦淖尔智能化一体平台建成投用,我市被确定为全区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全部办结,满意率均在98%以上。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纠治“四风”。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全市一般性支出压减9%,“三公”经费压减18%。
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达24.7 %
十三五期间,我市经济结构持续优化。
报告显示,十三五期间,我市河套全域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服务输出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天赋河套”区域公用品牌全面打响,授权产品实现溢价30%以上,带动全市优质农产品溢价15%以上。传统产业加快转型,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由10%提高到24.7%,第三产业比重由39.4%提高到45.3%。
新增等级干线公路1250公里
十三五期间,我市基础设施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新增等级干线公路1250公里,新改建农村牧区公路6500公里。
报告显示,我市城镇建成区面积达到132.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5.6%。巴彦淖尔机场航班通达国内7个大中城市,可实现全国主要城市当日抵达。十三五期间新增等级干线公路1250公里,新改建农村牧区公路6500公里,7个旗县区和口岸全部通高等级公路,行政嘎查村光纤通达率达到100%、4G网络覆盖率达到97%,新增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16座。(记者杨志利/文胡东育/图)